起初是为了激励女儿阅读,我和老公与女儿相约三人一起读《野芒坡》这本书,读完一起写读后感,比比谁写的好。原以为孩子阅读的书肯定是很浅显易懂,情节简单三下五除二就能看完的,殊不知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不禁对已坚持读完这本书的三年级的女儿有点佩服了,虽然还不知道她能读懂多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大小读者都去读的一本书,书中主人公自我探索的成长历程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自己如何去探寻自己人生的光。
主人公幼安是个苦命的孩子,出生便没有了妈妈,哑巴父亲虽然没法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把幼安妈妈的死算在了年幼的幼安头上。继母的虐待,继母带过来的哥哥的欺负,哑巴父亲的视而不见,让5岁前的幼安感觉自己的世界是黑暗寒冷的,他没感受到有人爱他。直到外婆的出现,元宵节的兔子灯成了5岁幼安幼年生活里唯一的亮光,最美好温暖的回忆。终于在忍受不了继母的虐待后,幼安离家出走了。如果说幼安之前的生活是黑暗的,那么接下来便是幼安慢慢寻找光的过程了!被好心的看门人送到圣母院的幼安是幸运的,比起《雾都孤儿》里的小男孩奥利弗那是不知幸运了多少倍,从圣母院到野芒坡是带给幼安生活的希望和光的两个地方。艾玛嬷嬷的慈爱给了幼安生的希望,安仁斋神父更是用他圣教徒博大的爱帮助幼安去探索他生命的光。在野芒坡的成长历程,是幼安努力探寻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可爱的卓米豆,善良的若瑟,憨厚的菊生,是幼安在圣母院和野芒坡成长过程中三个要好的小伙伴,在幼安自我探索的路上他们都或多或少给了他很多的启发和思考。最后在带给所有野芒坡的孤儿生和希望的安神父在临死前给幼安做了最好的安排,那是幼安最向往的未来,也是幼安心底的追寻的那道光。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清末明初,野芒坡的原型是一百多年前地处上海由西洋人建立的孤儿院“土山湾”。西方宗教和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冲击和影响也在书中人物身上得以体现。苍苍茫茫的芒草包围着的建筑,一年四季变换着不同的风景,神圣经典的哥特式建筑圣依纳爵教堂,慈云桥边的野芒坡和教友生活区都跃然纸上,让人眼前浮现出带给那个年代无数孤儿生和希望还有梦想的野芒坡。
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在那么一个特殊的年代,年幼的幼安是悲苦的,也是极其幸运的,他在野芒坡如芒草般自由生长,自我探索,发现了震撼自己内心力量的那道光~艺术之美,并勇于跟随自己的内心坚持去追求。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照亮自己内心的那道光,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和追求的是什么?为了生活而苟且的比比皆是,探索和追求又是何其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