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洛阳博物馆里,听到游客在打电话:
“你在哪儿呢?啊?你还在西周?
嗯,我已经到汉了,那一会儿在唐见吧。”
洛阳,一座谱写了半部中国史的城市。
自夏朝建都开始,洛阳就以天下之中的姿态,孕育着华夏文明。论资历,要比西安早大约两千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
洛阳盛产牡丹
每年4月洛阳都会举办牡丹花会
古人甚爱牡丹,有诗赞曰: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观牡丹买牡丹,就来洛阳准没错!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国花
洛阳还有一样东西全国知名
具有开创性的工具:洛阳铲
随着盗墓题材的影视剧热播
鬼吹灯、盗墓笔记中倒斗用的洛阳铲
在此之后成了某宝上的洛阳热销品
实际上超实用的洛阳铲在建筑业上
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信 阳
信阳毛尖
在唐代时,信阳即是全国八大产茶地之一
民国时期,信阳毛尖成为全国名茶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于绿茶
具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功能
可以说是夏日不可多得的消暑佳品!
在信阳毛尖拍卖会上
号称茶王的“蓝天玉叶”
曾以74.5万元一斤的天价成交
创造了中国绿茶竞拍史上最高的价格!
洛阳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也有说法是九朝古都),但定都的朝代距离现代的时间都比较久远。太过悠久的历史,反倒给洛阳造成了困扰。
洛阳,横跨了夏商周和汉魏隋唐,既不能像西安那样主打大唐盛世,也不能像开封那样主打大宋王朝,根本找不准一个发力点。
尽管洛阳也在盛唐时达到发展的顶峰,在洛阳出土的唐三彩,盛开的牡丹花,卢舍那大佛神秘的微笑,无一不显露着盛唐气象。但是在大众的认知里,代表大唐的,只有西安。
可以说,在盛唐文化争夺战中,洛阳败得很惨。毕竟,争夺从来不是洛阳的强项。
洛阳,则是“天下之中,十省通衢”,占据了关中最好的交通地理位置,文人墨客,商人不绝。洛阳坚守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和气。
正是这种和气,穿越古今,成为了洛阳最重要的性格标签。
‘在佛教领域,大小雁塔和法门寺,就算打包在一起,都不能抗衡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
好在洛阳还有牡丹。
每年清明前后的牡丹花会,国内外的游客纷沓至此,造势一年比一年大,连公交车都实行双语报站。
在民间,洛阳牡丹有一个关于武则天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一年严冬,百花仙子们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不顾严寒酷刑,争相绽放,只有牡丹仙子不畏皇权,迟迟不开。
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往洛阳。牡丹被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往洛阳,被扔到了邙山岭上,与无数的坟墓为伍。
要不是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没听过传说的,还以为武则天是因为太喜欢牡丹,才把它带去洛阳的。
唐朝虽建都于长安,但纵观整个朝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洛阳却绝不只是陪都那么简单。在大唐盛世的百年光景里,唐王朝的执政者,多数时间都厮混在洛阳。
或许,早在李世民恢复洛阳宫开始,洛阳就注定要和大唐、和长安来一番恩怨纠葛。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与武则天率满朝文武来到洛阳,尊洛阳为“东都”,而后便常年厮混在洛阳。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武则天在洛阳的宫殿里正式称帝,把“东都”改成“神都”,长安改称“西京”。称帝后,武则天再也没回过长安。
在洛,她把持了朝政,搞死了长子李弘,生下了小女儿太平公主,还废了俩皇帝儿子,赞助了两万贯脂粉钱修建龙门石窟。据说,卢舍那大佛的脸就是照着武则天凿的。
洛阳,不仅有她的宫殿和石窟,还有她的升仙太子碑和免罪金简。可惜后人无福,只能对着古籍意淫神都。因为,这些宫殿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连遗址毛都找不到了。
自此一直到683年,高宗在洛阳驾崩,大唐政府机构在洛阳的时间远远长于长安,长安虽然冠以“京师”之名,但洛阳却得首都之实
正如洛阳的牡丹,安心在这片土地上绽放,不求雍容富贵、也不阿谀奉承,只求乐在其中、经久不衰。
正是这种“慢性子”,有时候外地人都看着急了,但洛阳就是不紧不慢,告诉着人们:
知足常乐并不容易,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脾气。慢行和快赶,不过是时间问题,历史总是在兜兜转转中,不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