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这两个人物和男主人公宝玉之间,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从心理上来说,读者更期待宝黛再续前缘,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则更喜欢宝钗。原因很简单,和林妹妹的“孤高傲世偕谁隐”相比,宝姐姐更接地气。
万事万物都是多面存在的,世人也是一样,欣赏傲雪凌寒的红梅(或许也是因为冬天没有别的选择),但真正情人节市面上畅销的,还是娇艳夺目的玫瑰,如同人们用无数诗句去称道梅兰竹菊花中君子,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然而我想说的不是宝钗,也不是黛玉,黛玉虽孤,好歹还算槛外人,多少有群可合,在距离大观园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比她更孤的存在,那就是妙玉。
妙玉孤到什么程度?她在心中设置了一道槛,将自己从心理上与世人隔离开来,世人皆是槛外人。如果说黛玉的孤是心中喜好洁净,那妙玉的内心世界则是有洁癖了,连俗人摸过的东西都通通扫地出门,可见任性。“孤莫孤于自恃”,按照这个标准,妙玉算是孤到极致了。
“孤”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严格说来,我们每个人生下来本质上是“孤”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总是觉得很难真正被人理解,这样的“孤”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保护色,但那只是在内核。在外面,我们毕竟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需要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需要在别人的认同中寻找自己。虽然俗套,却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所以这“孤”可以孤在心头,一旦整天挂在脸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就像是不穿衣服出门,难免引人侧目,认定非我族类。人是群体动物,天性具有排斥的本能,所以对于裸奔之人,或许赞其勇气,但却始终难以认同。对常人来说,这种人,远观即可,娶回家就免了罢,供不起。就像嫦娥,千百年来万人以诗篇吟诵,真要让她走入凡间,估计也没几个敢娶,动不动就要抛夫弃子、离家出走的啊。
所以现在的人给这种“孤”取了一个名字,叫“高冷”,这种高冷或许是一款性能极佳的软件,自恃甚高,但却不兼容。
估计曹雪芹也是看到妙玉的不兼容性,所以她的结果也是一场悲剧,如其判词所言,“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说到淖泥,不得不提到莲花。这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植物,从淤泥中挺起脊梁,却不嫌弃出身,还以莲藕回报于这片孕育了自己的泥土,而在外部,洁身自好,以花悦人,以子清心,哪怕只剩一茎残叶,还能入药,且给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别样境界。难怪在佛的世界,以莲为大,在人的世界,也有大儒为它书写专稿,名曰《爱莲说》。
你说莲花“孤”吗?骨子里它也是孤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孤高如它,甚至不愿意分出多余的枝干,只求凸显一己之美。但它的孤只存于内,而于外,她是悲悯的,包容的,尽其力奉于世人,扎根在最平凡的泥土中,连根也毫不吝惜,这样的孤成就的,是一份大爱。
自恃者孤。有一种孤高叫“自恃孤高”,但这样的人往往为孤所误。
古语曰:“善射者死于矢,善战者死于兵。”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射手,技艺甚高,可百步穿杨,力透重甲,他也恃技自喜。当时楚王就给他下了判断,说将以谋胜,你仅仅依靠这点技能,总有一天要死在这上面,后来他果然死于箭下。鼎鼎大名的楚霸王项羽也是自恃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但结果如何呢?那把斩将杀敌的利剑,最终割掉的是自己的头颅。除此之外,“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好反自为祸”,都是说明了“自恃者孤”的道理。
“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水也好,山也好,存续了千万年,他们比谁都有资格孤,但却一直静默着,你赞,或是不赞,他们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宠辱不惊,纷繁无扰,也惟有如此,才能成就未曾想过的结果。
自恃的孤还不算最孤,真正的孤是连计较也不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