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恒
常常埋头于书案,流连于书香墨韵,不禁感慨唐朝楷书的法度发展到极致,后人再无超越前辈书家的念头,也感于宋代的名家转而崇尚写意,俊逸潇洒之间自成意趣。几乎忘了在唐宋之间,还有五代这样一个夹缝中的时代。
这样一个乱世之秋,自然容易出名将,李存孝、王彦章便是其中翘楚。而文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更加难以生存。他们也许在为国家兴衰奔走不停,却被历史的车辙无情的掠过,他们的面容渐渐变得模糊不清,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好在还有这样一位——可以代表五代整个文坛的人物,他叫杨凝式。
他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本是名臣之后,祖上很多代都在朝中位居要职,他的父亲杨涉也是当朝宰相。探究其先祖更是显赫,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东汉末年也出了名臣、历任三公的杨彪和儿子杨修,及至隋朝,属于越恭公杨均这一支。
这四世三公的赫赫家世,杨凝式本无须太多辛苦,就可以谋得一官半职。可惜当时唐朝皇上自身尚且难保,杨涉的这个宰相位子更不过是个摆设。一举一动都得看当时大权在握的朱全忠的脸色。
杨涉这个宰相没当几天,就被皇帝派出给朱温送信,并奉上传国玉玺。这样的苦差事让杨涉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儿子杨凝式就劝他推辞,说朱温是乱臣贼子,这差事接下了,后人会说父亲你是个没有骨气的人。
杨涉听完更惊慌了,因为府内府外到处都有朱温监视的密探,不知有多少眼睛和耳朵在关注自己,整天风声鹤唳,长吁短叹,惶惶不可终日。儿子看到父亲害怕成这样,也知道祸从口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装疯卖傻,借以掩人耳目。
由于杨家名声很大,熟悉杨家公子的人都知道他疯了,杨疯子之名就由此传开。
所谓疯子,大抵在世俗之人的眼中是超乎常人、举止怪诞的,常人见到都会远远避开,以免染上疯癫的气息。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也是被当时的人视作狂士,他们被世俗的眼光逼到了一个狭窄的角落,不得不佯狂态来摆脱精神的苦闷,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下,有一颗超然脱俗的心。
杨凝式发现这个隐藏自己的方法屡试不爽,每当他升官的时候,他的疯病就好了几分;遇到改朝换代,或者树大招风,他就疯疯癫癫,时而大喊大叫,时而在京城的名胜古迹上涂写乱画一番,或者推脱说有“心疾”,依靠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当时的人知道他的疯病,也知道他的才华,也没有谁和他计较。就这样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在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显德元年)逝世,享寿八十二岁,在那个年代,也算长寿了,他的一生几乎贯穿了整个五代历史。
杨凝式流传后世的墨迹并不多,因为他喜欢用大笔写壁书。酒后癫狂,兴致大发时,便用特制笔在墙上恣肆挥洒,尽兴之后,气定神闲,浑若常人,潇洒而去。洛阳城各大名胜、各大寺庙都留下了他的书法。这些墙壁被人们视若珍宝,小心翼翼的被保护了下来。可惜由于岁月的无情,风霜的侵蚀,这些墙壁书法大多已难寻痕迹。而其墨迹,仅有三四件传世,但就是这珍贵几件孤本,被后人推举为五代书法第一,确定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如此看来,杨凝式该是和诗仙李白那样的“谪仙人”,所书墨迹必然该是豪放不羁才是,奇怪的是杨凝式的书法并没有想象中的粗犷大气,反而秀丽典雅,例如这幅非常有名的《韭花帖》,这寥寥的六十三个字,行列间的空白却很大,但却舒朗奇绝,秀气清雅,回想起杨疯子的传说,真有一丝魏晋文人的风骨。
或许他和后代的米芾一样,潇洒放荡的背后是对真正的美保持一份欣赏,一份敬畏,一份执着。时常状如疯癫的他们,一旦提起笔就换了另一副态度,对自己的作品严肃认真,只是可惜,他的精品只流传下来这样的三四件,无法更多的领略他的风采了。
杨凝式虽为避祸而癫狂,却在乱世中始终保持一份心性,和魏晋时期的文人何其相似,嵇康在临刑前还在恬淡抚琴,感叹从此之后再无《广陵散》;阮籍不屑于世俗,对俗世之士以白眼相待。以杨凝式的家世,完全可以走一条更为平坦的大路,这是很多正常文人的祈盼之路,而他却不愿意阿附任何权贵,这份旷达豁然,不禁令人心驰神往,五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怪人,在晦暗中亮起了光芒,使得五代逐渐为后人所知,一次次被提及。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