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忘忧社写作指南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 文章框架拆解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 文章框架拆解

作者: 江木森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23:44 被阅读3次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
原创: 大脸+武志红  武志红

总纲
四个点:
①归罪别人的现象
②什么是自我完整,什么是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
③什么是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有什么特征
④自我未成形怎么来的,如何变好

01
大纲:
总述
案例论证
案例总结
附加案例


总述:“一句话”现象引入话题

都怪你!

这句话,你熟悉吗?

  案例论证:用城际上的奶奶描述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多人会不自觉地抛出这句话。

我在城际上曾碰到过一个奶奶,她在弄撒了一包花生豆之后,生气地骂自己的小孙子:“让你买这个,非得买…”最后气急败坏地走掉不收拾了,而孩子妈赶紧安慰吓哭的孩子。

  案例总结:一句话总结奶奶的特征

好像把责任怪罪在孙子头上,自己失误的就找到了祸首一样。

  附加案例:附加一个简短的案例,增加现象描述

之前还有一则新闻:

老人被困电梯,被救后反而暴打解救人员。

大纲:
总述
案例描述
案例总结

总述:讲述归罪现象

很多人在生活中,一旦出问题,本能地要去怪罪别人。

案例描述:现象级的生活案例论述

想想你过往的经历里,有背过类似的奇怪的“锅”吗?

有不少网友在我的微博上分享过自己类似经历:

1、早就发现我妈是这样。 她从厨房端菜到客厅,如果洒了一点汤,她就说“都是你站在这里,挤得我过不去”。实际上我站在窗户边上,离她还有好远呢。

2、老公说都是因为你不独立,让我不能安心在外面打拼害得我们开不上豪车住不上别墅。

3、前任四级没过,他父母打电话骂了我一通。

也有坦承自己的:

1、我不小心撞到柜子,于是把柜子打了一顿。

2、英语考试我没考过,就会埋怨同学们太吵了,搞得我没法安静学习。

案例总结:什么叫归罪逻辑

这些归罪别人的例子,都有这样的共同点:

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败,就立即找一个身边人或物去怪罪,觉得自己的挫败就是这个人或物导致的。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不成熟的归罪逻辑。

02

大纲:
  总述
  案例A
  案例A总结

通过两个段落,从“一句话”单个现象到归罪逻辑的群体现象,再到对孩子生病磕伤正反两个案例的分析,把逻辑引入到文章核心: 自我未成形

  总述:孩子生病现象

在中国,孩子生病受伤通常是家庭气氛高度紧绷的时候。

  案例A:孩子窒息意外

有一次,朋友说她跟老公在做饭,儿子随手拿起一颗糖边吃边跳。

玩的正嗨,糖突然卡在喉咙,吞不下去又咳不出来,小脸儿一瞬间就憋红了。

幸亏早教时都学过哈姆立克急救法,才避免了一场意外。

惊魂之后,老公忍不住对着她怒吼:“一个孩子都看不好,能干什么!非要买些乱七八糟的,这下好了吧!”

而她,是心疼又委屈。

  案例A总结:祸首替罪

孩子生病或受伤好像总要找到个祸首:不是家人没有尽心照顾好,就是糖果太坏非要卡到我家宝宝。

大纲:
  案例B
  案例B总结
  段落论述

  案例B孩子磕伤意外

作家李茜的一篇文章(女儿摔伤进医院,德国丈夫竟没有怪我),里面讲到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去年回国,3岁的女儿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磕在窗台上还缝了针,她心疼得不得了。

但她的父母更担忧的是:回德国后,会不会因此被公婆和老公责怪?

带着一丝紧张回到德国后,发现公婆和老公都没提起孩子身上的疤,甚至当她主动提起时,一家人也只是摊手表示已经发生,多说无益。

当李茜好奇地询问德国老公为什么不怪她时,老公只是很简单的说了句:

“it happens,accident happens。

(已经发生了,而且这是意外)

  案例B总结:意外即是意外,无需有人承担责任

在他们眼里,孩子摔伤只是个意外。而很多意外的发生是人为无法控制的,这不是谁的错,没有必要非要找个人怪罪。

段落论述:以孩子的案例论述什么是自我完整,什么是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

孩子生病或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而看护者要二十四小时待机,操纵环境避免失控,恐怕连超人都做不到。

分得清是意外还是谁的责任,是成年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完整自我的重要表现。

所谓自我完整的人,就是可以脱离父母而心理上独立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基本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

如果出现挫折,他们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而是相信自己能行,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又会去寻找资源去帮助自己。

而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一旦事情不符合想象,他们就会有崩溃感。

03

大纲:
总述
案例论证
案例分析总结

总述:科学结论引入,自我未成形=婴儿级心

萨提亚家庭治疗里将沟通分为五种类型: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性。

总是指责别人的人就是典型的指责型沟通姿态,这类型的人通常就是属于自我未形成或自我破碎的。

所谓自我未成形或自我破碎的人,就是心理发展水平还是婴儿级别的人。

婴儿会追求每一件事情,都必须符合想象,这样他们才有掌控感。而一旦事情违背了预期,他们就会产生崩溃感,并由崩溃感引起自我瓦解。

为了避免自我的瓦解,他们会把引发自己崩溃的责任推卸到外部世界。

案例论证:地铁妈妈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妈妈抱着孩子挤早高峰地铁,因为人太多了孩子挤得哇哇大哭,她忍不住大喊:“别挤了,赶着投胎吗?等下一趟会死吗?”

旁边一个人小声回应说:“大家赶着上班怕迟到,互相体谅一下吧。”

这位妈妈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喊起来:

“迟到的那几个破钱,我赔给你行了吧!”

“怕迟到不知道早点出门吗?非得挤在这时候,简直有毛病”

“你有病是不是,我说你了吗?你为什么要回答我?”

......

后面的几分钟里,整个车厢只听到这位妈妈一个人歇斯底里的喊叫和咒骂声。

案例分析总结:归罪的心理缘由

这种奇葩的归罪,不是经过头脑加工的有意甩锅,而是本能反应。

这些人一旦有了挫败感,或者被冒犯的感觉,就会对外部世界会产生巨大的敌意,认为外部世界有一种敌意力量在和自己对着干。

他们必须找到它,去归罪去攻击,否则,寝食难安。

对此,你可以想象:如果你身边有一个魔鬼出没,而你没找到它,这是很恐怖的。

动不动就指责实则是一种内心脆弱的表现,她们自身的脆弱不足以面对现实的困扰,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但,不是谁都能被怪罪的,强有力的不能惹,所以,只能找弱小的倒霉蛋背锅了。

04

大纲:
结尾论述
结尾

结尾论述:什么是变态自恋,如何治疗

世界必须按我的意志运转,如不顺,就要找一个对象去怪罪,这是病态自恋。

病态自恋,是他恋失败的结果。

所谓他恋,即:我可以爱上他人,并被他人所爱。

婴儿最原始的心理是:世界必须按我的意志运转,我如同神一般。

但如果孩子能与父母构建爱的关系,婴儿就可以从原始的全能自恋中走出。

所以,治疗病态自恋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人爱他。

因此,有此说 —— 生命最初几年,如能攒够五千个夸奖,就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即健康自恋。

结尾:嗯,无法解析,就知道这样的总结结尾,看起来高大上,有启发性

但更重要的,任何人都需要走出孤独的自恋世界,与外部世界建立起真正有意义的链接来。

那时,我们会由衷感知到,自己意志控制不了的地方,有天使存在,有爱存在。

总结:
这篇文章的学习点在于每个段落的金字塔结构很清晰,让文章清晰明了。

相关文章

  •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 文章框架拆解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原创: 大脸+武志红 武志红总纲四个点:①归罪别人的现象②什么是自我完整,什么是...

  • 出马查事贪财须改过(出马仙知识)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胎儿,另一种是已经亡故的人。除了这两种人,只要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

  •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

    《参透生死》 雪漠著 我也常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犯错,一种是死人,一种是佛。既然一个人还没能超凡入圣,而且...

  • 喜欢犯错

    我不相信一个人的一生从不犯错,我喜欢犯错,由于犯错我们会去寻找各种方法…去成长自己… 面对犯错,我从不...

  • 说说“人微言轻”

    2017.09.01#作业#"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一种确定和可靠的东西,那就是推理”请试着像作者一样,去拆解一个我们身...

  • 《学会拆解文章,夯实全局能力》

    今日笔记: 如何拆解一篇文章,夯实全局能力? 1.拆解主标题 2.拆解逻辑框架 3.拆解开头,结尾 4.拆解血肉部...

  • 2018-03-20一堂写作课

    当你读到好文章的时候你会主动拆解文章框架吗?推荐阅读亭主的《普通人如何从零开始写作,并靠它赚到钱》,并拆解文本框架...

  • 秋叶《写作7堂课》今年第三本书

    今天主要读了这本书中复盘式写作,就是以写作者的眼光拆解一篇打动你的文章。 从框架拆解,素材拆解,标题拆解,金句拆解...

  • I Know

    I Know --世界上只有一个薛之谦 在遇到他之前,我从不追星,这是一种只有付出没...

  • #选择自己写作训练营打卡#2/6

    感觉使用思维导图来拆解文章是最好的方法了!! 通过拆解了一些文章之后发现,文章的框架几乎逃不过弗兰克老师教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从不犯错》 文章框架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j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