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微信读书上面读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传》,里面曾国藩的成长经历让我很感慨,产生了一些想法。
曾国藩在晚清重臣当中是资质最为愚钝的一个,科举先后考了六次。年轻时身上充满好色,浮躁,轻浮的坏毛病。那么他后来是怎么改变自己一步步成为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曾国藩的呢?
这本书看下来,我觉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结硬寨,打呆仗。这句话可以说是贯穿的他人生的始终。从小时候他父亲曾麟书教他四书五经,就没有别的方法,这句不会,就不教下句,直到搞懂为止。这样虽然笨拙,但是基础打得扎实,后来曾国藩考试虽然秀才考了几次,但是后开一旦开窍,就举人进士翰林,一步步的拾极而上了。
自己的毛病那就总觉出来一条条地死磕,到了后来曾国藩从一个浮躁坐不住的人蜕变成了一个一代大儒。
甚至在后来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用兵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的据点硬啃!
湘军围城不是几天几个月,而已年做单位,湘军到了一座城市,就先挖几条深几米宽几米的大沟,把城牢牢的围住,就像蟒蛇缠住自己的猎物一样,把它活活勒死为止。
湘军打安庆打了两年,打南京更是接近三年。但是一朝城落天下太平。看似笨拙,实则大巧不公。
让我想到现在很多人学什么做什么,就想快点收到效果,一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会大失所望,甚至彻底放弃!
比如学英语吧,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学得怎么样?我就老实告诉他不怎么样,就是不怎么样所以才坚持学习。然后问我几个英语问题,我也老实回答说不知道,然后就说你学了这么久如何如何这个都不知道如何如何,你学英语应该如何如何……我嘴上不说,心里直翻白眼,心想就是因为这个你才永远学不会。
请大家仔细想想,你从生下来到开口说第一句话,再到基本解决听说读写,花了多长时间?是不是都得至少三到五年左右,母语是这样,为什么学外语道理就变了吗?
现在英语就好比是一座城,我好比就是湘军,我现在就是包围了它。用几年时间把啃下来!!!
这期间拼得就是耐心和毅力。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从出生都不一样,有的人生在书香世家,有的人父母是文盲,有的人爸爸是马云李嘉诚,你说这能一样吗?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光是你和我这么简单,甚至还是各自家庭几代人的差距,你说这能一样吗?
真的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阶层不花几十年的时间这可能吗?
最后引用一句《基督山伯爵》里面的话,人类的智慧,全都包含在希望和坚持这两个词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