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思考两个字,只是证明我并不是行尸走肉。
中国文学真的落没了吗?我想大抵是这样的。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不是中国文学的落没,而是读者的落没。我也很赞同这一点,估计也没几个人会看完我写的这些文字,文学的落没根因就在读者的落没。你文章写得再好,没有读者又有什么用?莫言没有一个读者,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怎样?没有人去研究,细读你的文字,它终将只是一堆中国汉字而已,没有任何意义!
当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并不知情。还是当晚父亲突然打电话过来,很激动的说,你知道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我哦的一声,很平静的说,好像是的。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厚重的喘息声,明显他还在激动着。我没想到父亲竟然这么关注文学。我打开手机刷了下新闻,铺天盖地都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很振奋人心的样子。我没有细想,因为我还要去上夜班呢!嗯,上班要紧。
其实我应该很振奋才对的,我是如此的喜欢文学啊!可是我又想,我多久没去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了?我最后完整的读完一本书,书名是什么?是余华的《第七天》?还是加缪的《异乡人》?或者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这不能怪我啊!我很忙的,哪有时间看书!这个世界的人都很忙!大家都忙于生计,温饱都没解决,谁有那时间去思考人生啊。读书是要思考的,不思考就像在查字典认字了。
或者说现代社会不需要文学了?文学太平庸了。还没有好莱坞特效电影过瘾!大家宁愿花一个多小时在电影院看华丽的镜头,牛逼的特效,大呼过瘾。还可以和女生约会,乐在其中。反观文学,一大堆文字,密密麻麻,看得眼花缭乱。而且读书还要静心,环境要安静,还没有人打扰。好像一读书就很孤独。现在的人都讨厌孤独,大家喜欢喧嚣,放纵,寻求刺激。所以有一些会看网络小说,霸道总裁什么什么的,完美的意淫和幻想。其实也是对奔波的生活一些点缀,毕竟现实太残酷了。我们的生活是养家糊口,然后买房子车子,更高的工资和社会地位,“还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至于艺术,文学,真理乃至爱情,理想,我们并不看重。
理想,有多少人追随自己的理想呢?少之又少。大家聚在一起,都破口大骂自己的工作如何糟糕,又累,工资又少。但到星期一我们还是得乖乖地去上班。仿佛所有的压抑都在星期天的夜晚宣泄,如洪水猛兽般,升腾到银河里面去了。但是,我们不读书,我们还是很孤独,这让人很无助。
当然,如果你关注文学。你会发现,玩弄文学的都是闲人,大部分还不得好死。海子卧轨,老舍沉湖,顾城杀妻自尽,三毛“赴约死亡”,海明威猎枪自尽,川端康成煤气自杀,加缪死于车祸,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等等。很多艺术家也是如此,比如梵高。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在怀疑,文学作品难道都是教人自杀的?当然不是。不过叔本华和尼采的悲观哲学,不赞同自杀,但是可能会发疯、、、、、、
再说到闲人。我说闲人,一部分是因为大部分作家出身都不错,从小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阅历丰富,比如能出游,或者家庭变故,亦或人生不顺,他们更能捕捉到人性的善与恶,道德的沦丧,社会的病态。他们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文学落没了,说明没有人去思考这些了。道德沦丧就沦丧吧,反正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我们不再相信理想,就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由,我们都不去重视,反正大家都麻木了!我们变得儒弱,我们怕这怕那,我们怕丢了饭碗(社会资源的匮乏或者资源大部分掌握在某些人手中是个中原因)。由此我们变得更加功利。有人说,我们不需要去思考什么,我们活在当下!当然活在当下是对的,但是你有没有去想过?这个是“当下”是你追求的“当下”吗?还是别人希望的“当下”?或者是生活逼迫的“当下”?
韦斯渊 2016-11-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