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至春秋的《诗》三百风、雅、颂开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或多或少皆有了解,背过一二。它讲述当时的饮食起居,纯洁友谊,坚贞爱情,它的价值毋庸置疑,因为它是当时年代的收录。
风雅颂《诗》三百篇幅风格特点鲜明,合辙押韵,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朗朗上口!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桃之夭夭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诗经》是中国最古的诗选。以性质言,风者,闾巷之情诗;雅者,朝廷之乐歌;颂者,宗庙之乐歌也。”
乐府诗西汉时期,乐府诗盛行,继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诸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至今仍然借用!
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颇具盛名,部分诗篇出现在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上!那个年代我们选出典型的代表当属曹操曹植父子二人,对酒当歌之豪迈,神龟虽寿之慨叹,给这位枭雄曹公平添几分色彩,曹子建七步成诗青史留名,传为佳话!
曹操继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虽改朝换代,战乱安宁!诗歌的历史从未间歇!
我今天想说的诗歌主要是新诗!
志摩的诗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新诗潮,活跃了一个时代,这一次革新是大胆的,无疑也是成功的。
第一次接触新诗是在中学的课本上,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刷新了我的观念,打破了我对“诗歌”的认知。原来文字还可以这样运用,真乃一绝!毫不夸张,在当时激动、惊喜的情绪下,一遍又一遍朗读,真个像中了魔咒。《再别康桥》于我而言有很高的位置,至今我仍然一字不差的张口既来。
卞之琳读了几遍意犹未尽,恍然若失!说白了就是“没解渴”。接着我又翻了一页书: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我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再一次的激动,再一次的反复朗诵!再一次的满足!
于是,我与诗歌的缘份就此展开――
接着我开始了解新诗,查找有关新诗的资料,因为我迫不及待的渴望得知它的由来!于是,我得知徐志摩的过往,我得知戴望舒的经历,得知鲁迅的另一面,得知萧红,余光中,舒婷海子和顾城,得知泰戈尔和普希金!
顾城正值情窦初开的青春,寄情传意、抒发情感,诗歌当仁不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提笔,作自己的诗歌,暂且说是“诗歌”,因为当时写出来的可算不得诗歌。写了很多,至今都保留着,也不曾示人,怕被人笑话!
保留这份初心,极具意义,每当回过身来看它们的时候,就会想起当时的艰难,不断的翻字典,找资料,不断的更改!
席慕容十年来,我之于诗歌算是有些许认知,也有些个人见解。诗歌很奇妙,千字千面。当然,喜欢之人爱不释手,不喜之人弃如敝履!而往往持久的喜欢源自专研,融入!
精心创作的诗歌是有灵魂的,是从灵魂出发并且直指灵魂的。它能给你震撼,当然前提是你得融入其中!
它的广度和深意、细腻的情感、迸发的情绪,用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无法完美的诠释。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它虽是冰山一角,却没有人有资格质疑它的意义,精悍有力,它无可代替。
李敖你若是走马观花瞟一眼,在你眼里它许就是矫情,于是你忽略、冷漠,说不值一提!如果你诚心诚意推开这扇门,自会看见五彩斑斓广阔无垠的世界。自古以来,诗以乐为,以舞为,以诵为,以唱为,何也?其阐之意境唯美,陈之情感丰富!
关于诗人有这样一段阐述:
“也许是他从未得见/偶然出现在了生命里/留住了生活点滴/自由驾驭,呼吁之时/引导心灵的慰藉/唤醒生活希翼/根本就是他的岁月/像黑夜中的一点星火/是死寂中的一丝鲜活!”
图片不够,自己凑我承认,诗歌在现代没落了,现在的孩子书都不读了,更何况诗歌呢!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虽说顺应时代在变革,但终归是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怎能眼看着在我们这一代断送呢!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出去!
用心写的诗,都值得尊重,值得用心体会!写诗的人同样有着责任,责任不是多美多好,而是精雕细琢,用心细致!
诗乃庞大的概念,我们没有专研,没有深入,哪有资格妄断,更遑论以狭隘的定义发表见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