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理想的片刻---201907香港书展

理想的片刻---201907香港书展

作者: _enya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7:13 被阅读2次

    每年七月,除了酷热,还有令人期待的书展。书展最吸引我的非各种讲座莫属。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在这里听作者本人分享,像是在读一本本立体的书,还有机会跳进去和作者直接对话。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视角去看我们生活的世界。

    参加书展的次数增多(也就是年岁增加),对讲座的期待好像少了些,就像吃的食物种类多了,变得挑剔起来。有的讲者可能觉得只是来聊聊天,显然没什么准备。有的讲者不太能顾及不熟悉他的听众,跟个别了解他的读者大聊特聊,或者某些内容略略带过,对于偶然被标题吸引想来听听的人来说,就收获很少了。有的讲者准备的特别认真,内容几页纸,逻辑也非常清楚,但讲座的时候照读(可能普通话还不标准),让人必须耐着性子去听。有的讲者很会调动听众情绪和现场气氛,非常具有个人魅力。有的睿智,有的深沉,有的昂扬,有的动情。每个人风格迥异,但他们来到这里,每个人都是带着各种故事的,基于思考,基于阅读。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表达对某些事情的感悟,让这些感悟走进听众读者,思想上有片刻的交汇。

    今年之中,零星作为记录。

    时代困境中的知识分子---从梁启超到我们(许知远)

    许知远写梁启超,三部曲出了第一卷。他走访不同的地方,寻找梁启超的足迹,去感受他走过的路,想象他的生活。依旧是某年香港书展,许知远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对他来说,他会去跟历史人物对话,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和对待的,从中寻找启发。梁启超身处的时代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他是如何从动荡中找到前行的方向?写梁启超,是在对话,似乎也是在寻找答案。

    对近现代史不太感兴趣的我,燃起了想读的欲望。

    开场前,许说,还没找到状态,于是拿起书念了几个段落。我觉得很好。在这个空间里,对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样需要进入状态呢。交谈需要气氛,讲者显然更有责任和主动权去营造氛围,让听者走进他的世界,去满足听者的某些期待,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更好地传递,甚至是在这个空间里共创。

    在无尽的困境中活着与写作(阎连科、蒋方舟)

    才发现,又是一个以困境为主题的讲座。忙碌于每天的日常,越活越小,我很少去思考我们身处的时代。“读书不多爱思考和读书很多不思考,哪个比较好?”大家笑了。阎连科说,“我觉得还是要多思考吧。”

    谈及一些令人心痛或匪夷所思的社会新闻。他说,“我们爱父母、爱朋友、爱身边的事物。然而爱的太小,太具体,困境就出来了。困境能离开我们,而我们不能离开困境,因为爱这里。”

    年过半百,他说,“自己的人生怎么收场很清楚,正因为这样,写自己想写的。”“而为什么活成今天的样子,都是自己的选择。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语气里透着一种向死而生和看透看淡的气魄。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是向死而生,只是到达一定年纪才感受更深刻。早明白,不虚度。

    人生的虚构与小说的真实(麦家)

    这是第二次在书展见麦家,上一次主要讲了他过去一些谍战的作品。他说到一个故事,参加国外的活动,一位妇人过来给他一个拥抱,他当时楞了,后来这个人告诉他,他的作品让她理解了也是从事解密工作的家人的不易。听完特别感动,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作品在哪个地方哪个时刻打动了别人。(当然翻译也功不可没!)

    如果说去年的那次讲座让我了解了作为名作家的麦家,那么今年因为《人生海海》,得以认识另一个更为个人的麦家。年少时总想逃离故乡,因为生活在别处理想在别处。但对于麦家,因为家庭成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则真的是由于童年太过心酸和压抑,想要出走或者把这一段记忆掩埋。离开,却挥之不去的挂念。8年才出新书,这期间他经历了父亲离世和写作受挫折。于是,他选择回归,“拥抱复杂”,开始写故乡,写他出发的地方。谈起童年的经历,麦家忍不住呼吁听众,童年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父母或将要成为父母的各位,请好好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特别是6-12岁的孩子。

    主持人马家辉问道,你为什么总是看上去一副受过伤的样子。(马老师有一种似乎是天生的幽默,能问一些很直接的问题却不让气氛尴尬。)麦家也特别真诚地回答。听完他对童年的讲述,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呈现的感觉是现在这样。他说不知道甜的味道;他说作品的评价权在读者,有一部小说批评的声音很多,让他非常低沉;他说他对文字吹毛求疵,写作追求完美(倪匡对他的文字也是赞誉有加,即便对题材不那么感兴趣,但因为文字好,很想看下去),因为对外界特别小心警惕;他说自己不甘于简单,却害怕复杂。

    有人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无可否认,童年的烙印对每个人都影响颇深。你的经历都深深地印刻在你身体里面,从神态声音气息里表露出来。令人欣喜的是,他选择“拥抱复杂”。也许因为有这些不幸,一切才都很圆满。

    大概是和“插科打诨”的马老师相处久了,麦家也时不时地幽默起来。这样真的很好。

    我们无法改写童年,甚至无法改写上一秒发生的事。敢于面对和接受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才能和自己和解,从容自在。每一个人,都走在找自己的路上,那个既是理想中的自己也是真正的自己,也许不完美。

    作为马老师的粉丝,当然要忍不住夸他几句。除了喜欢他的文字,当然也因为他非常有个人魅力。特别之处是,他让人轻松舒服不尴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机会都很多,所以作为讲者,他能很熟练地和听众保持好的关系。

    白说:读书、阅人、知时(白岩松)

    这场讲座,不管是现场的感受还是内容,对我来说都是最有意义和收获的。白岩松作为记者和主持人,毫无疑问在表达、与听众建立关系、引导现场氛围和让听众产生共鸣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

    演讲的核心内容是:对时事要有历史的耐心;对于个人的发展,要找方法,而方法可以通过读书思考获得。虽然某些点会展开,但他也在演讲中不断重申这些关键词,让人总能回归主题,不至于跑偏。

    先从主持人曹景行和观众席坐着的摄影师刘香成说起,今天能有这么优秀的前辈在这里,既荣幸又诚惶诚恐。刘香成拍了许多记录时代的照片,特别是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的瞬间和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变化。接着,他提起自己在雨中直播香港回归的情景,提到香港书展。以此作为开场,拉近了和香港的联系。更主要的,也展开了主题。从自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的冲击,自媒体的特点,作为主流媒体如何保持舆论吸引力,到为什么要读书,以及最后对香港时事的一些反思和嘱托。可以说整个线条衔接地十分清晰。

    “历史性的一刻发生的时候都是平常的日子。”所以,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要理性地生活。

    他说,爱是困难的,恨很容易。建一座城很难,摧毁一座城却很容易。好起来难,坏下去很容易。面对问题,“爱是唯一的向导,要守住这个根基”。所以要有历史的耐心。“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中间地带其实最为辽阔”。这句话我感受非常深刻,无论是去评论某个新闻,还是小到和人的相处,起了争执,并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就一定是错的,还有一个重叠的灰色地带,而这个中间地带让事情的定性和走向会发生质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1媒体本身在变小,但广义来说,媒体变大了:事件的发生和制造者成为传播者
    2手机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私媒体
    3第一次出现毫无边界的传媒:只要手机一直充电,可以一生都在玩手机

    新媒体这些特点,对于我们的启示

    1传播媒体更公共化,要求媒介素养成为全民素养。
    2大家的关注点更私人和广泛,如何要人家关注你的内容:要有讲故事的能力,要有自己的观点,以到达为目的去传播。你有没有核心技能?
    3没有边界,很容易上瘾,可以一直消耗时间在这上面,而这些上瘾,是通过对人的分析设计的,你只是如约而至。没有边界,什么都能装,就没有优化。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解读为:为什么要少看朋友圈少玩手机)

    1海量时代,知识是标配,人人拥有知识。人人都觉得自己知道了。但是,知识不等于智慧。你只不过被很多信息充斥着,十年过去了,别人走了很远的路,你还在原地。
    2朋友圈的内容都是同质的,不提升你。
    人们都是在和自己同等高度的人交流交往。要喜欢不喜欢,接受别扭,别扭的东西在你的知识体系外,让你走出舒适区,能够提升你。
    而书中的知识是在沙子里逃出来的,高于你,所以提升你。越来越多人放弃了高于自己的东西,选择平地上的麻药,打发时间。(当然你不想提升也OK,但请不要抱怨。)

    读书是为少数人准备的。读书是人自发的选择。

    他提到一些道德经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大家也许知道字面意思,但不清楚深层的含义,也不会运用这些智慧。比如

    “上善若水”,江海最辽阔,因为水比人低。想要变得辽阔,是该高还是低呢?
    “向死而生”,出生即入死。
    “天长地久”,天最长地最久。天地做的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万物的运作。正因为其无私,成其大私。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越大的国家,越要不开膛破肚,不翻腾,尽可能质朴,维持原貌,顺势而为。

    所以:

    1读书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书,不是每一页都在提升你。某一页,充满好奇的相遇。
    3永不背叛。书不嫌主人浅。


    每个讲者风格都不同。作家更多地是从个人视角去谈一些问题、生活片段和反思,而记者关注的面更宏观,更开阔。而他们,都是生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的片刻---201907香港书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ow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