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J城气温很低,都在零下三度到零下十度左右,每次出门前,我从头到脚,从上到下都要全副武装,只露出两个眼睛,穿的像个强盗一样。骑车上班的路上,天寒地冻,北风狂啸,呜呜的打在脸上,真的像刀割一样疼。
想到这么冷的天,我还要去上班打卡,心里埋怨生活太苦,果然,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就在我抱怨生活处处是暴击、满腹牢骚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李娟,想起了她的冬牧场。
那一刻我像被钉住一样,默默无言。零下十度就使我屈服了,那勤劳淳朴的哈萨克牧人是如何在零下40度的环境下生活,并且还笑靥如花呢?
你天天抱怨生活苦闷的时候,他们却在冰天雪地里感恩生活!李娟是一名散文作家,出生在新疆,作品主要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等,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冬牧场》,我从来没有像喜欢《冬牧场》一样喜欢过一本书,我将它放在床头,时不时要翻看一下,重温里面的情节片段,而看完以后就像小孩子吃了糖一样,分外满足。
那么《冬牧场》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对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新疆最冷的阿勒泰南部冬季牧场,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
你可以想象吗?在零下40度的茫茫荒野,四下无人,天地空旷而辽远。当你自己面对这茫茫的雪地和沙漠,内心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和荒凉呢?正如陈子昂的那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你天天抱怨生活苦闷的时候,他们却在冰天雪地里感恩生活!而千百年来,哈萨克牧民在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放牧生活,不停的从一个牧场转移到另一个牧场。一年下来几乎要搬十几次家,是真正的游牧民族。
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住在茫茫沙漠的地窝子里。什么是地窝子?我很好奇:原来地窝子就是他们在地下的家。它陷入大地两米深,整个房间面积不到20个平方,四壁整整齐齐的堆积着羊粪块(羊粪是保温的好材料)。炉子是用大半个汽油桶改装,能够把整个房间烧热。
对很多人来说,这根本就不像一个家,它既没有舒适的沙发,也没有明亮的玻璃窗,可是在这样的沙漠中,没有高大的植物,只有黄沙漫漫,唯有大地才是最好的庇护所。就连飞翔的鸟儿,也不愿展翅翱翔,而是低低的掠着地面飞行,紧靠大地!
牧民的生活艰辛而又沉重,男主人居麻每天出去放牧,在零下30多度的荒野雪地里守护羊群、马群、和骆驼,为了让动物们吃饱,居麻要在野外呆够八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因为水在这种极寒天气下都会冻成冰坨!周围荒无人烟,没人可以聊天交流。在这种天气下,实在冻得受不了了,只能点燃雪地的梭梭柴烤烤火。所以居麻每天放羊归来,一回到温暖的地窝子,什么话也不会说,先要痛快的喝上四大壶茶,这样才能一点点的消除身上的寒冷和疲惫。
你天天抱怨生活苦闷的时候,他们却在冰天雪地里感恩生活!男人出去放羊,女主人在家中也一刻不闲着。嫂子需要准备一天的食物,烤囊块、绣花、修补羊圈、背雪⋯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
生活虽然艰辛困苦,牧民们却从未流露出对生活的抱怨。晚上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喝着放有有胡椒和丁香花的热茶,啃着新鲜的奶疙瘩,甭提有多美了。如果运气好,卫星收到信号,还能看会儿电视,虽然屏幕上大部分时间都是雪花,看不清人像,听不到人物的对话。但对他们来说,却是生活上的极大满足。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李娟深情而又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让我读懂了哈萨克牧人的生活,就如同一副真实的场景在我脑海里展开。
梁文道在给这本书的评价里写道:我只能简单的讲,没办法用太多的评语去评论她,大家只能自己去读。
真的,李娟的文字总让你遇见惊喜,真实,最能打动人,一直在我心里念念不忘。
在冬日闲适的下午,坐在温暖的房子里,蜷缩在沙发一角,泡一杯芳香四溢的茗茶,捧起这本冬牧场的那一刻,我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