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习惯”(2006.08.16)
原创 … 齐瑞芳
我想给孩子写一篇关于习惯的文章。
我写不出好文章,但是我喜欢读好文章,品味好思想。我搜集了一些有关习惯的小故事,加上咱家踢球的事,算是我对“习惯”的解读。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习惯的解释是:长期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渐渐适应。下面几则故事能印证上述解释。
1、罗斯福的母亲
罗斯福的母亲从罗斯福一出生就开始写儿子的成长日记,一直坚持了20年。她用近乎虔诚的心情,把儿子穿过的所有衣物、用过玩过的用具、玩具一一分类收集起来。她没有一天不做这件事,一天不做这件事简直就是让她受刑。她坚信这些东西总有一天会成为“无价之宝”。她珍爱孩子,珍爱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一切善举良行。这个习惯伴随了她一生。
罗斯福非常疼爱她的母亲,珍惜母亲的每一次喜悦,也努力给母亲带来一次次喜悦,这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母亲强烈的高期望、几十年如一日珍爱孩子,罗斯福几十年报答母亲、珍爱母亲,最终促使罗斯福产生强大精神力量,拥有宏大的抱负和钢铁一般的意志,促使他最终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并连续四次禅连当选,创造了近乎神话的奇迹。
2、给儿子照相
湖北省恩施地区有一个父亲,在照相馆工作。
当心爱的儿子出生第一天,他突发奇想:给儿子照相,长大后送给他做纪念。父亲就以自家墙面做背景,前面摆一把藤椅,扶着孩子端坐椅上,照了孩子平生第一张相片。这以后,一天一天地照下去,竟然一直照了十六年。期间即使他不在家,也托别人务必照上一张。
这真是:一个儿子,一面墙壁,一张藤椅,一个坐姿,一沓相册,一腔父爱,一个习惯……
3、林旺的故事
林旺是一只小象,它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放进了动物园,鼻子被一根链条拴在了木桩上。
有一次,林旺想挣脱铁链到猴山看看猴弟弟,没想到用力过猛,铁链把鼻子挣得生疼。“哎呀,这条铁链太牢了”。林旺含泪舔着自己流血的鼻子,心想:“我这头小象是挣不脱这条铁链的。”
半年后,林旺又想到大街上去转转,一挣链条,又把鼻子挣得生疼。它又想:“我这头小象是挣不开这根铁链的。”经过两次的失败,林旺再也不敢去挣那条铁链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旺长成了大象了。这时候的林旺完全可以挣脱铁链到外面潇洒走一回了。但是,经过前两次失败,林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不可能挣脱这根铁链的,它再也不想到外面去玩了。终于,林旺老死在象房中。
习惯决定了林旺终生碌碌无为。年轻时形成的好习惯亦或坏习惯,都常常伴随人的一生。
4、保尔戒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节:保尔参加青年团员讨论:人能不能克服已养成的习惯,如吸烟?保尔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当时有位青年嘲笑说:“保尔就会说漂亮话……问他自己抽不抽烟?抽的。他知不知道吸烟没有好处?知道的。可是戒掉它呢?又戒不掉。”
保尔听后,马上将口中正抽着的烟卷拿下来揉碎,说:“从今天以后,我一定不再抽烟。”从此,保尔戒掉了几乎是从儿童时代就养成的抽烟习惯。
只要有大决心和强毅力,什么好习惯都可以养成;什么坏习惯也可以改掉。
5、踢足球
孩子,前边全是摘的别人的故事,现在说说咱自个家的事。咱家从2001年冬天开始踢足球,一家四口人正好分两伙儿。即使你爸爸出去喝酒,也照踢不误。约定踢球时间:晚上7:20——8:00,这个时间比较合适,所以一踢就踢了五年。(文章写于2006年)
起初,在红山区昭乌达小区健身场踢,利用石桌当球门。后来搬家,球场也迁移到松山区向阳小区附近的彩虹桥下,利用树木当球门。起初全家人都不会踢,后来就知道怎样带球、控球和传球了,也明白了射门要领。起初胡乱踢,砸碎过眼镜,碰破过鼻子,后来修改规则——行球高度不能过膝。起初只是自家几口人踢,后来,陆续有小朋友也加入进来。起初只是随便玩玩,后来却成了全家人一项重要活动,每天晚上不踢一会儿就不得劲儿。
五年当中,踢碎三个足球,踢丢一个足球;踢碎十来双鞋;踢青、踢肿、搓伤、擦破、崴脚更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疼点、累点都没耽误踢球,几年的足球踢下来,大人腿脚灵活了,孩子感冒次数少了,也不娇气了。
踢球活动也收获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女儿球场上有劲头不服输的样子在学习上也用上了;儿子球技进步最快,肉也长瓷实了,他常表现出男子汉般的自信;大人跟孩子一块踢球,虽平等拼抢,但场面热烈,其乐融融。在球场上,孩子自觉把摔倒的父母扶起来;平时里,也更加自觉地听父母的话,把父母的话更当回事了。
孩子,你们要记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害。对于求学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检视习惯和修正习惯,好习惯永远比好分数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