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散文
跟渡边淳一学习“钝感力”,别把压力当成对孩子发泄的借口

跟渡边淳一学习“钝感力”,别把压力当成对孩子发泄的借口

作者: 青青子衿谈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1-02 09:36 被阅读0次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其2007年的一部作品中,提出了“钝感力”一词。渡边淳一认为:钝感力是一种“迟钝的力量”。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保持一种从容的态度。

    “钝感力”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强调的是面对困难的一种耐力,以及“厚着脸皮”抵抗外界的能力。那么“钝感力”又能给我们的育儿之旅带来怎样的启迪呢?

    网图侵删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下班前,爸爸因为工作中的失误,被领导严厉地批评了一番。因为过度生气,领导不仅冲爸爸发火,还吼了他。

    窝着一肚子火的爸爸回到家里,看什么都不顺眼。面对妈妈端上来的晚餐,他觉得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爸爸借着这个由头,和妈妈大声争论了起来。

    妈妈也辛苦了一天,面对无理取闹的爸爸,她觉得很委屈,便把满腔怒火撒向了一旁的孩子。“吃个饭都磨磨唧唧的,能不能赶紧吃完写作业去?”

    正在埋头吃饭的孩子被吓到了,明明自己平时也是这个样子呀!孩子心里觉得憋屈,一脚踢向了自己最喜欢的宠物狗,顺便大吼了一句:“一边玩去!别烦我!”

    就这样,好端端的晚饭时间,变成了“家庭混战”。爸爸拿妈妈出气,妈妈拿孩子出气,孩子拿小狗出气。

    网图侵删

    很明显,这场“家庭大战”的导火索是爸爸。如果他对领导的批评不那么敏感,能够从容面对自己的错误。晚餐的时候,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一派景象。

    “情绪化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头号敌人。”提高嗓门训斥孩子,表面看起来孩子可能被“驯服”了。但代价是什么?家长胡乱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害怕。

    孩子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爸爸妈妈发脾气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也会被随时“感染”。更有甚者,爸爸妈妈的脾气发完了,孩子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在爸爸妈妈“狂风暴雨”般的怒吼中,孩子要么像木偶一般乖乖听话。要么被吓“傻”了,愣在那里,一动不动。要么就是有样学样地“依葫芦画瓢”,找个更弱小的东西发泄。

    网图侵删
    发火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有的时候,孩子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并不值得爸爸妈妈发脾气。但是恰恰此时,父母因为一些别的原因,无处发泄心中的郁闷。孩子便莫名其妙地成了“出气筒”。

    显然,将这些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对他而言是不公平的。而且发火,也没有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带来的不良后果

    发脾气,不仅不会增加父母的“权威”,而且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在孩子面前失态,会给人一种缺乏修养的感觉。

    爸爸妈妈用羞辱的语言、粗暴的责打惩罚孩子,只会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伤害。甚至父母发脾气的样子,也会被孩子完整地“复制”下来。

    父母发脾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其实换个角度而言,发脾气也是父母无能的表现。因为面对事情的时候,父母已经“无计可施”了。所以只好通过吼叫,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仅仅因为自己压力过大,在其它事情上不顺心,孩子就成了“替罪羊”。这样的发脾气,对孩子而言,公平吗?

    网图侵删

    当然,孩子的错误,爸爸妈妈还是应该及时指出的,但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发脾气的目的: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核心内容还是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因为他的错误,感到伤心、难过。从而产生愧疚,并努力改正错误。

    2、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些父母发起脾气来往往口不择言,“你这个笨蛋”“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草包”,这类极具侮辱性的字眼,还是让它们永远不要说出口的好。

    3、指出孩子的错误:我们发脾气,大部分时候是因为“恨铁不成钢”。所以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他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做不对。知道了“病因”,孩子才可以“对症下药”呀!

    网图侵删

    回到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上面: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忘记。千万不要让孩子为我们的负面情绪买单。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轻易给一件事情下结论。让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因为孩子并不是我们宣泄压力的“垃圾桶”。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吧!爸爸妈妈如果想要对孩子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那就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开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渡边淳一学习“钝感力”,别把压力当成对孩子发泄的借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rz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