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己幼稚的心态。
幼稚并非是个贬义词,反而在今天的时代还是个稀缺品质,在我看来这是个极为正面的褒奖。这次不想从定义上入手,以哲学的方式去讨论这个话题了。所以这次的书写单单从我个人入手,没有任何他人好直接借鉴的地方,起码我是这样想。
记得小时候的我常常很愤怒,大概从三到五岁起,常常暴跳如雷,做什么事一定要达到自己觉得满意的程度,俗称脾气不好。直到读大学,除了对人比较冷淡和不理人之外还有什么说什么,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俗称做人不够圆滑。但我并不管这种表现叫情商低或者不够成熟,而是愤怒的另一种表象。直到后来读书越来越多,思考的也越来越深刻,又去美国读书等等经历,慢慢变得随和了很多,说话时也考虑听者的感受。我管这个叫幼稚,因为我依然没有变的所谓的世故,只是多了很多理解,愿意理解他人,愿意理解我真心不喜欢的人和事物,尽管这种理解也是很浅层的。实际上非但没有与人亲近,反而更疏远了,只是以更为礼貌的方式。所以我也没有那种可称为“兄弟”的朋友,之前也写过了。
再说说愤怒。至今为止我还有很多愤怒,只是不太流露。并非由于社会大学让我圆滑,而是思想慢慢让我进入到更为深刻的境界中。那么生活在世俗社会中,这种愤怒自然是相对不合时宜的,就被思想化解了很多。身在社会中生活,然而社会规则在我心里始终不算什么,只是表面上没必要如从前那么直接。或许很多人说,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但深挖或细抠的话想必还是有区别的。
我信仰伟大先哲们的思想和哲学,(所以)近来开始读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许其中不乏盲目迷信古人的成分,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在人类进程中哪些名字毕竟是出类拔萃的了。我分辨能力很差,总觉得读苏格拉底、耶稣、孔子,哪怕是维特根斯坦等等,总是没错的,相信他们至少不会出大格的。最最次在他们的思想的基础上思考、思辨问题肯定是对的。不得不承认,在多数人面前我时刻藏着另一个自己,且深且不可说。就好像得找到同样信奉“苏格拉底”的人才能对接得上一般。千人千面来形容人的复杂性显然还不尽然,应该是千人万面才好,才更接近真相。我喜欢挑事儿,挑的不是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些应该简单且越简单越好,但思想、思维、意识层面,人应该越来越复杂才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