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黄鹰从高空俯冲而下,
掠过秦明的头顶,
冲向缓坡前的竹林内。
秦明从懵呆中被惊醒,
收回了,
望向常霞离去方向的目光。
大自然陶冶了一路的身心,
让人心旷神怡的祥悦境界,
被刚才与常霞的偶遇,
冲击的一丝也未剩下。
咧了咧苦涩的嘴角,
伸展了一下,
有些麻木的腰。
落寞孤寂中,
夹杂着让人心头疼痛的感触,
重新回归到了身上。
闷声用双手将旅行箱举起,
放在右肩上扛着,
转过身,
秦明沿着灌木掩映下的青草路,
向回家的方向走去。
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
广袤的盆地中。
机械地走出了满目的青纱帐,
穿越了一洼又一洼,
夹在青纱帐间的菜田里。
翻过一道又一道,
干石垒就在玉米地里的田埂。
经过错落分布的榕树林下,
脚步不停地来到了,
被浓郁的榕树冠遮掩下的,
不到五十户的黄崖村庄西头。
秦明放下扛在肩上的旅行箱,
看着面前古拙的,
斗宫挑起的飞檐上,
青黑色拱瓦压顶的门楼下,
油漆斑驳的暗红色大门。
目光又审视性地,
在大门两侧顺延出去的,
青瓦压顶,
灰砖砌柱,
白灰刷面的围墙四周,
巡查了一眼。
见到无论是墙面还是墙根,
都是完好无损的,
而且非常的整洁干净。
内心里不由得对母亲,
又多增添了一份愧疚。
目光重新回到了大门前,
秦民感受着自家这座,
凝聚着晚清建筑那厚重的,
岁月气息的四合院祖宅。
心里拿定了主意,
这次回来后再也不走了。
秦明一觉睡到自然醒来,
疲累的心态,
全部恢复到了最佳状态。
整理完个人卫生出了东耳房,
来到院中的凉亭里,
在茶艺桌子前座下,
按开电源烧上水。
听见大门响,
抬头看见母亲进了院子里,
秦明笑着大声和母亲问候了一声。
继续低下头,
在茶艺桌子下层的,
一排茶罐中挑拣着品种。
母亲也来到了茶艺桌子前坐下,
笑着说;
“ 你有大生意上门啦。”
秦明抄着茶,
不太在意地说;
“ 您说吧,
又是谁家要借钱。”
佟英没有理会儿子的挪逾,
反而有些小自豪地,
向儿子表功道;
“ 族老他们听着你回来了,
一早就派人前来找我过去,
是想着让你开炉呢。”
秦明一边冲茶,
一边不解地问;
“现在什么样的月饼没有,
怎么想起来打粗饼了?”
佟英撇着嘴说;
“ 吃腻了哎,
嫌弃油大。
去年就念叨着过去的老粗饼,
可就是没有人会拌馅儿,
恰巧你又没回来。
哎!
你是没见着,
去年在中秋晚上主持祭月时,
几个族老全都是无精打采的哎。”
秦明为母亲斟了一杯茶水,
自己也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放下杯子点头道;
“ 好吧 !
不费什么事,
他们准备了五仁没 ?”
村口,
最苍老的一棵榕树下,
几个眼袋坠垂,
满脸沟壑的老者,
坐在藤椅上排成成一排,
兴奋地用手里的竹杖,
不断地指正着几个,
活泥砌炉的年轻人。
秦明和母亲费了老大的力气,
才在后院的储藏间里,
翻找到了一口大铁锅。
秦明换掉了一身灰尘的衣服,
扛着大铁锅向村头走去。
老话常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今天才八月十四,
月亮就迫不及待地,
摘去遮掩的面纱,
露出了圆润的娇容。
秦明迎着村民们投来的;
热忱的,
羡慕的,
友好的,
忌妒的,
包含着所有复杂的感情的,
注目礼中。
来到族老们的面前,
向族老们鞠了一躬后,
来到了泥灶前,
将身上的大铁锅安在灶上。
依着黄崖村古老的民俗传承,
立灶师傅在安锅前,
为了不惊动到灶王爷前来就位,
任何人都是不能说话的。
加上族老们都在一旁坐着,
所有的人们,
也就更加不能说话了。
连号称胆大到不怕族老的,
自认与秦明还是老铁的傻娃儿,
都不敢乱开口了。
此刻也只能是背对着族老们,
向着秦明做了几个,
别人看不懂的脸色。
秦明在月光下,
树枝上吊着的临时灯,
散发出炙白的灯光下。
用一把长把竹板铲子,
在烟火气中按照顺序,
分别翻炒着;
核桃仁,
杏子仁,
臻子仁,
白果仁,
莲子仁。
刚才帮忙砌火炉的几个年轻人,
将秦明炒好出锅的果仁,
分别在石磨上加工磨成面。
然后拿到榨舀边,
用纱布包裹好,
塞进石榨舀里榨油呢。
十几个本村的年轻妇女,
在秦明母亲佟英的带领下,
在另一边火炉上的铁锅里,
按照顺序分开翻炒着;
栗子面,
麦子面,
谷子面,
剜豆面,
榆树皮面。
月上中天,
秦明重新清理干净大铁锅,
把炒好的各种杂面,
按比例倒进了铁锅里。
再将那几个年轻人,
榨出来的五仁油,
依着比例倒进去一只大竹桶里,
用竹笤帚用力地搅拌均匀。
舀一竹勺混拌好的五仁油,
倒进锅里开始活炒面。
待五仁油充分融进到面里后,
再加一碗冰糖粉,
一碗土豆粉面,
继续用力揉活。
直到把炒面活到能够拉起丝来,
秦明把最后的一道工序,
简单的打饼任务,
交给几个年轻人来做。
至此,
秦明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月光下,
几位族老坐在藤椅上,
抽着旱烟锅,
喝着山茶水,
兴趣盎然地看着,
打粗饼的热闹人群。
秦明走到族老们的面前,
恭敬地向几个族老问好后,
表明明天的中秋夜里,
村里举行的祭祠活动,
自己就不来参加了。
秦明礼貌地向几位族老说完后,
告别族老们转身离去。
几位族老很是客气地欠了欠身子,
坐在藤椅上向秦明端茶送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