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校老师有一招让大家都遵守纪律的方法就是如果有人犯错了,那就全班一起来承担责任。比如有人没戴红领巾,那班级的流动红旗可能就流走了。值日生的时候有某块地方没有扫干净,那么这一组的小朋友要共同留下来重新把它清扫干净。
我们通常认为对孩子的奖赏或惩罚,应该因人而异,但我们很难看出,孩子们其实会联合起来,用他们的方式来反抗大人。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有一个共识,没有人喜欢群体中的告密者,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憎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宁愿一起受罚,也不愿意。
出现不良行为后,如果我们惩罚其中一个孩子,就容易鼓励其他孩子告密,孩子都想得到大人的褒奖,有了这样的机会,孩子们就容易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所以惩罚一个孩子其实是加强了孩子之间的竞争。让孩子们对立起来,是在激励孩子们寻找他人的认可,而不是合作和贡献,没有人可以一直得到他人认可,总是寻找他人的认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目标。但不论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一直做贡献,当我们把贡献作为目标就容易达成并产生和谐,当我们鼓励竞争的时候,是在强化孩子的错误目标,“好孩子”做得好,并不是因为他想做个好孩子,还是因为他想比别人好,一边让自己领先,他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坏孩子”做的差,也是因为他想通过这个方式,得到自己的价值感。
如果我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群体对待,也就是说一视同仁,就能规避没必要的竞争以及竞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方式和传统的方式非常不同,对孩子一视同仁,这和传统的竞争精神、道德标准、个人喜好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这里还是要区分一下,所谓一视同仁和竞争精神,实际上他们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去使用的,一视同仁,讲的是在一个集体的活动中,有或者说有几个人一起参与的活动中,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在那个当下是一视同仁的,而竞争这是另一个景象,比如说我们要去争夺一个奖杯,我们要去获得一个比赛的第1名,那么这是个人的竞争;也有可能是一个团体一起去竞争,比如说,赛龙舟,如果我们在赛龙舟过程中赢了,那肯定是团队的每个人都觉得好棒,我们赢了。但如果是输了呢?输了他们是会说都是因为谁做得不好吗?不是的,他们也是整个团队来一起面对。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中国国足,国足的表现不好,大家不会说是哪个球员,而是统称“国足”不是吗?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孩子的概念来自于大人,当事情对他们不利时,他将家这个概念反过来用在大人身上,如果大人自己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孩子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他们如果进行团队合作,而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认可,这样孩子就能学会相互尊重,而不是竞争和敌对。如果我们把孩子放在同一条船上,不管是谁的行为,都由全体一起承担的责任,我们不认可,我评论其中任何一个人,他们就不需要贬低或抬高对方,这样的东西就失去了意义。
孩子们之间会相互嫉妒,因为这样能够吸引大人的关注,当大人不被孩子们的嫉妒影响,那么它就没有效果,只是很少有父母能够不受到孩子们相互嫉妒的影响,结果是父母给予的关注越来越多,嫉妒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越多。把孩子们放在同一条船上,一视同仁,通常都会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比预期还好。
孩子们发生冲突时,很难断定谁是罪魁祸首,冲突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所有参与的孩子都有份是所有人的问题,所谓好孩子可能刺激、挑战、怂恿所谓坏孩子让他破坏规则,然后希望妈妈介入。每个孩子都对其他孩子的行为有影响,通常坏孩子变好的时候,好孩子就容易变坏,孩子们的行为相辅相成,和大人制衡,妈妈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把孩子们看成一个群体,放在同一条船上。就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也因此能明白,他们之间相互负有责任,应该并还可以相互照顾。
另外一点,要做到一视同仁,首先要放下偏见,放下偏见的前提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不对孩子做比较,不对孩子做优缺点的鉴别,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他的特点,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些特点中,“好的”反映光大,“不好的”慢慢被好的所替代。
好,这一章一视同仁,我们暂时就讲到这里,下一章我们将要开启的是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