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编辑 / 夜阑
No.72/第三十章/5
第三十章 得胜还朝 功过评说(之五)
十二月二十三日,春节前夕,道光帝赐长龄御书“平安如意”四字。至此,道光帝自红旗报捷以来,对长龄有如甘霖骤降般的恩典才暂告一段落。对此,当年有人这样评说:“恩礼优渥,并用乾隆朝事,时称盛焉!”
长龄,字懋亭,姓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生。长龄最初由翻译生员步入仕途,早年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嘉庆年间参加过镇压白莲教起义,历任总兵、领队大臣、提督、巡抚。道光初年,长龄年过花甲,这时才真正走红,加太子少保,以直隶总督任内擢文华殿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平定回疆后返京,更是飞黄腾达,步步高升:晋太保,直至太傅,加恩在紫禁城内乘车,擢大学士之首。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享年81岁,谥文襄,入祀贤良祠、伊犁名宦祠,可谓勋高位尊,乃有清一代八旗贵族中之佼佼者也。
长龄在伊犁将军任上时间不长,其后任扬威将军也就一年有余,但所办军务对新疆影响很大,其个人仕途蹉跎与骤迁,也都与这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长龄的功绩,不仅在于统领兵马击退来自境外的侵扰,擒捕张格尔以消除动乱最直接的根源,而且还在于由他主持下,清廷革除了一些回疆的行政弊端,重新部署了边防体系,健全了南疆办事大臣等考核制度,招募内地商民开垦回疆土地以充裕军食,还针对任用当地维吾尔官员以及清廷在南疆地区主政、施政等方面,建立了多项制度安排,从而加固了清王朝在南疆的统治基础,其对维系边境安定,在一段时期内确有其效。这不妨视作长龄安边业绩。
然而,我们也必须客观地指出,长龄个人虽因生擒张格尔而一夕名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清边政就此一朝功成。身为主帅,曾一度主张放弃回疆西四城膏腴之地,封叛逆后裔以退守东四城,这已暴露出八旗勋贵之短视与苟且;而面对那个发育不良的邪恶邻邦,一个小小浩罕国的挑衅与嚣张气焰,尤其是在剿灭张格尔之乱过程中,浩罕与清廷事实上已处于军事上的直接对抗状态,长龄非但没能将其有效制服,甚至连从浩罕那里引渡张格尔之子及亲属也没能实现。
张格尔就擒后,长龄曾借全胜之余威,再一次檄谕浩罕,要求其献出张格尔家属。稍后,浩罕遣使来贺,声称俘虏可返,唯回人经典中没有献和卓子孙之例。长龄别无良策,唯有上报,清廷亦知终不可得,只好自我打圆场,声明“逆属无足轻重”,以隐忍妥协为代价,勉强保住了“天朝”既有的颜面,实则遗患于不久的将来。对此,长龄难辞其咎。
当然,这一切又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道光平叛》实体书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