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种层次的绝望

三种层次的绝望

作者: 方所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07:45 被阅读0次

    昨天提到了克尔凯郭尔,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理论,就是三种层次的绝望。

    第一种绝望是:不知道有自我。

    这个层次与苏格拉底的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相似,很多人被一句“你为什么…”就问住了。

    你为什么要考研?

    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

    你为什么要考雅思、托福?

    “我也不知道,别人都来考,我就来了。”每天过得忙忙碌碌,但其实活得很茫然,这是一种被人推着走而不自知的茫然。

    为什么要不辜负你这一生?没有真自知,就没有真自爱,那么你再怎么努力,都是在辜负你这一生。

    每天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其实从未停下脚步审视过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

    更可怕的是,他们将自己的孩子也培养成这样的人,剥夺了孩子的自我,别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要,别的孩子考第一,报培训班,我的也要报。这样扼杀孩子的天性,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喜欢使用奖惩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但依照摩门教的传说,这就是行使撒旦之事。”

    《爱与自由》中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婴儿不是白纸,孩子总是希望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说得有点多了,没事,我们继续。

    第二种绝望是:不愿意有自我。

    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过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明白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可还是选择了待在这个环境里。

    因为在世俗社会,一个人要想真正“特立独行”,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我曾经在高三的时候,一个人去空教室自习,发现自己仅仅待了一个小时就待不住了,因为大家都在教室上课、做题、复习,脱离群体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都会害怕因为与众不同而成为“异类”。

    然而,成功往往出现在“异类”身上,至少概率远远高于群体。

    第三种绝望是:不能够有自我。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最深的绝望是一个人内心渴望做最真实的自己,但生活与现实却不允许。我们容易被各种身份标签定义与裹挟,最终迷失了真实的自己,于是整个人生都活在各种枷锁当中,不得自由。

    克尔凯郭尔想通过这三种绝望让我们去思考那三个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人能告诉你,它是贯彻整个生命的过程,我们这一生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努力追寻这三个问题。

    就像《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里面一样,它提出的同样是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我想就这六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供你参考——只有那些“走在正确道路上的人”,那位为实现自己PFE(存在意义)而努力的人,他们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的QQ签名,也是这本书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已经做成想做的事,或者每天都在做想做的事,那就没有理由害怕失去做这些事的机会。”

    “没有统一适用于所有人的答案,但可以试试看找一个地方集中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

    文章的最后,我想说,随你怎么折腾,但别把“自我”弄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种层次的绝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wp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