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本书通过解读人体的背部,来发现疾病和情绪贮存之所,进而通过催眠、按摩、心理治疗,让气血疏通,化解情绪,从而将隐藏的情绪导致的疾病进行疗愈,走向身心的健康之路。
作者简介:肖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疾病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七种类型的性格分类,解读对应疾病的外在表现、内心世界及调节方法,第三部分,总结身体背部地图及行为模式。
今天分享的是第二部分中的“安全型”和“创造型”两种性格。
一、安全型性格
对于安全型来说,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他们很注意身体状况,可好像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又很难查出病来。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担忧和恐惧。
他们或是做事犹犹豫豫,生怕行差踏错,或是莽撞冲动,虎头蛇尾。他们害怕孤独,却又很难相信任何人。莫名的紧张和恐惧缠绕着他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安全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安全需要是我们最初级的生存需要,恐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分两种:一种是对于生死的恐惧;一种是生存恐惧,指的是担心自己生存的条件,比如温饱。
当恐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时候,会适时提醒我们危险的存在。但当恐惧超过了一定限度,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则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
1.安全型的外在表现
这一类人的身体特征是骶骨的部位会是板结的,后背会像铁板一样坚硬。他们表面强大,行动力强,但破坏力也很强,如果是女性,她的性格会像男人一样霸道。
不过,虽然他们的思维缺少逻辑但有很强的直觉,所以他们的命运还算不错,一般都会无意中有所成就。
骶骨的板结代表着0-3岁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创伤记忆,这种创伤记忆一般都涉及生死恐惧。
生死恐惧有两种动力,一种是创造,一种是破坏。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可以解释为肾精足的人创造力强。但当创造力被恐惧控制时,创造力便成了破坏力。创造力越强反过来破坏力也就越强,
生存恐惧产生焦虑和抑郁,是由于长期的成长环境不安全、长期不被支持和保护,特别是得不到父亲的支持和保护产生的。生死恐惧产生破坏与依赖,与幼年时期发生的恐惧事件有关,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
生存恐惧造就思虑型,生死恐惧造就安全型。
安全型幼年的恐惧创伤会在骶骨中央产生板结-一种干瘪而坚硬的状态,恐惧的记忆就被储存在这里。要让安全型真正感到安全,就要打通这里的板结,让血液重新流通起来。
2.安全型的内心世界-莫名的恐惧
莫名的恐惧,就是不知道为何却没有办法解除的恐惧感,或没有任何理由就会不由自主地掉入恐惧当中。比如在没有任何病理问题下的濒死感或窒息感,或者夜间莫名的怕黑,怕声音……这种恐惧不受意识控制,称作无意识恐惧。
书中举例,有一位警官说自己得恐惧症10年了,每次恐惧感来临时,嘴唇会变青,心跳每分钟达到140次以上,喘不上气来,被送到医院后却什么也查不出来。
他说自己其实什么也不怕,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得恐惧症。
无意识恐惧在身体产生的记忆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这就像一个信号发射基地,不停地影响着我们身体整体的情绪状态,产生无缘由的恐惧冲动和各种恐惧的生理反应,比如自主神经紊乱。
无意识的情绪一般都源于3岁以前的创伤在身体上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储存在骶椎上。骶椎的经络是太阳经,代表着肾之阳,骶骨的八髎穴又与生理神经相通,也就是马尾神经。它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影响着激素水平。当这个区域受阻板结,就会产生各种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自我调解
(1)深度觉察
真正能帮助你的其实是自己,真正的改变在于自己的内心。恐惧每个人都有,正因为恐惧所以我们才安全地活着。正因为恐惧我们才创造了成就。恐惧保护了我们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它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并不赞成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直接面对令自己恐惧的事物,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灵和肉体上的伤害。
鼓励去看看自己心里的那个孩子。
在你的心底有一个孩子在那久远的地方等着你。也许那个孩子很害怕,因为没有人能保护他;也许那个孩子很紧张,因为爸爸妈妈都在忙碌着;也许那个孩子被突然的一件事吓坏了、惊呆了;也许那个孩子被关在一间黑暗的小屋子里,在喊着妈妈来救他……
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那一部分,你可以走上前去陪伴那个被吓坏了的自己,告诉他“我长大了,可以保护你了,我来保护你”。你还可以告诉他:“妈妈回来了,就在黑屋子的门外,我帮你打开门,你可以看到妈妈”……
随着那个孩子的长大并重新经历曾经的恐惧,那个陪伴了我们多年的恐惧就可以被放下了。
回顾自己的过去,是改变的开始。
当我们重新了解了自己,并且重新经历了那个曾经不敢面对恐惧的自己时,那些焦虑和恐惧就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大哭一场
面对情绪的洪水,找一条通道,让这些积压多年的洪水可以飞泄而出。找一个安全的角落,痛哭一场,让沉积在内心多年的淤泥随着这场情绪的的洪水倾泻而出。
当你大哭完之后,你会发现,你的心也开始安静下来。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你的情绪随眼泪流淌出去之后,那份内心的安静便会带给你处理事情所需要的智慧。
改变从内心开始。
二、创造型性格
创造型有很强的直觉,他们往往会有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同时他们也具备了落实想法的能力。他们常常捕捉到别人无法捕捉的人生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创造型性格的人生存能力很强,他们会创造大量的财富,把自己的生活变成物质的堆积场。但是他们最怕碰到情感问题,很难和别人做情感联结,只要遇到情感问题就会逃避,或者以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无尽的内疚。
1.我错了吗
人生难免做错事,难免有遗憾。但能够面对承认错误,错误就会变成经验。
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过失和错误、反省和改正、重新的开始。
道理都懂,但每一次失败和错误,仍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遗憾,有时我们也会因此而产生深深的内疚。
内疚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因为我不够好,这件事才做错的;二是我做的这件事对不起那个人,而平时那个人对我那么好,都是我不好!当对方咄咄逼人的态度让我无处躲藏,我自己不能,也没勇气没能力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会变得非常愤怒。
愤怒的背后隐藏着害怕,他们最怕面对问题,也不愿意面对责任,更不愿意面对内心的冲突-这就是创造型典型的行为模式。
2.用愤怒缓解内疚
创造型的体型挺拔结实,但后背从上到下正中有一道比其他人深而宽的沟。正是这道沟暴露出他们父爱母爱的缺失。
他们对父母都“很好”,但没有什么感觉。对亲人舍得金钱上的付出,但很难有情感上的付出。对待越是亲切的人,越冷淡。他们孩子很好,但孩子往往感觉不到他们的温暖。
创造型的外表在生活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可是如果你走近创造型,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难接近,就好像他们住在一个城堡里,而城堡外面种了很多花。
用花吸引人,而用玻璃做的墙,让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永远无法走近。
他们这么难以接近的主要原因是,不善于面对别人的情绪。
虽然他们不善于与人相处,但他们很重视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有人否定自己,所以他们很会为自己找理由,这也练就了他们很强的应变能力和为自己开脱辩解的能力。
愤怒是他们对愧疚最常用的防御机制,它从潜意识的深处冲出来,瞬间占据头脑,因此变得很不理智。但愤怒过后会很内疚,但“对不起,我错了”很难从他们嘴里说出来。
他们对待自己很严格,在某种程度上追求完美,希望把一切都做好,最怕做错事情,紧张和焦虑是他们的常态。
身体健康是他们最不在意的事情,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得病。最怕的是心里的不安全感,于是他们会把精力用于忙碌,以此屏蔽内心的不安。
他们最容易有的身体问题就是肠疾病、皮肤过敏、上呼吸道疾病、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3.最痛苦的自我折磨
在创造型的外在表现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不够好”是他们的自我定位。无论做得多好,他们看到的永远是自己不好那一部分,他们最怕别人说自己不够好,每天陷在自责当中。
他们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完美”的自我,吸引着每个人的注意与欣赏,另一部分是自己都不愿意看一眼的卑微自我。为了维护那个“完美之我”,他们嫌弃、抗拒另一个自我。
创造型一般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许他们有一个人口多而贫寒的家庭;也许他们有一对每天争吵而无暇顾及的孩子的父母。或者从小父母有很多的做法和习惯不被孩子接受。
内心的缺失、情感与温暖的匮乏,造就了他们特殊的人格特点。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渴望封存起来,把渴望转化成冷漠,把贫困和自卑转化成生存的动力。
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创造都改变不了内心的那个声音:“我不够好”。于是他们拼命证明自己,去争取他人的认可。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认可是孩子形成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可与自信的基础。也许他们在人生中创造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但始终都得不到他们潜意识中渴望的满足,于是他们把这个渴望转成生活中对所有人的渴望,他们渴望所有人的认可。
内疚却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人在内疚时会觉得什么都没有用,做什么都不会消除自己的内疚。
让人内疚的事件已经发生了,而如果聚焦在那一时刻,那么这种内疚和无奈的情绪将永远无法解脱。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我们甚至会生出自我厌恶和自我毁灭感。这种潜意识里的自我厌恶和自我毁灭感,在意识层面却被表现为身体的各种症状。
4.自我调节
(1)深度觉察,放下内疚,接纳自我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和放下之中,我们都愿意得到而不愿意失去,于是我们抓住一切不愿意放开,每天陷在恐惧和焦虑当中。我们害怕推动关系,于是我们学会了用讨好、付出、控制的方法,并和所有人建立联系。
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而且一个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当你内疚时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个内疚是我的吗?这里面有多少是我要负责的,有多少是需要对方承担的?把不属于自己的还给对方,也许你就能放下内疚。
做这个觉察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把当下和过去的情绪感受区分开。在原有的行为机制下,可能你的内疚以及由此引发的愤怒会迅速占据你的头脑。
这时,请你尽可能地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当下。比如,你可以假装这件事是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而你的角色只是帮助他分析这件事的责任,这样的设置就会有效地将当下的事件与你以往的习惯反应拉开距离。
更为重要的是,请你相信,任何一个事件,都不会只是一方的责任。你有你的责任,对方有对方的责任。
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彼此之间的界限。
(2)对不起,我错了
永不认错,是创造型的行为特点。当你做完深度觉察时,相信你已经开始有所转变。当面对别人的指责时,请你冷静地想一想,是否自己真的有不对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向对方道歉比较难为情,那么可以在镜子面前练习一下,“对不起,我错了”。当你把这句话说出来时,你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心情会轻松不少。
(3)盘坐便式
盘腿而坐,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膝关节处,向前俯身,尽可能缩小胸部与腿部之间的距离,同时要注意背部保持挺直。保持这个姿势5分钟,再换腿进行。
(4)静心冥想
请你放松,深呼吸,慢慢地吸气,慢慢地感觉,感觉空气进入你的鼻腔、喉咙、肺部。再深入一点,将空气导入你的腹腔,感觉到腹腔慢慢地鼓起,请留意这种感觉,空气在身体内流动的感觉。
随着空气的流动,新鲜的氧气被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他们会给身体带来柔软和活力。再缓缓地吐气,将腹腔、胸腔、喉咙、鼻腔中的空气全部吐出来,仔细地感觉,感觉身体里所有的僵硬都随着气息慢慢地被排出身体。
就这样,缓慢地呼吸,觉察着呼吸。慢慢将大脑放松,让大脑皮层可以尽情舒展。慢慢将脖子放松,慢慢将双臂放松,慢慢地让这种放松的感觉遍布全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