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改朝换代时,都要谦让一番,都要“固请”再三,这一方面反应了中国文化中的名正言顺和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反应了中国文化中谦和内敛,更重要的是改朝换代的君王也在试水,看看各方面的反应。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要把文章做足。这固然体现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但也体现了这些古代君王在处理登基这件事上的智慧。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有明确记载。
刘邦称沛公时,有几分不得已。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反秦的大潮激荡到了刘邦的家乡——沛城。秦的沛县县令对此很是惊慌,想从沛县响应陈胜来保全自己。刘邦好友沛县主吏萧何、御掾曹参就向县令建议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领着沛中子弟起兵,他们恐怕不会听你的。最好还是把那些逃亡在外者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命令了。”县令表示同意,他让樊哙去找刘邦。
刘邦与樊哙一起回到沛城。但刘邦还没到沛城,县令又开始后悔了,害怕刘邦进城会杀掉自己。因此,他坚守城门,并打算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闻讯后,越城逃到刘邦处。刘邦进不了城,就写一封信射到城里,信上说:“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们虽然为沛令守城,但各地诸侯全部起来了,并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如果沛县父老一起把沛令杀掉,从年轻人中选择可以拥立的人,立他为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属就可以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屠杀,那时说什么都晚了。”于是沛县父老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要让他当沛县县令。刘邦说:“如今正当乱世,诸侯纷纷起事,如果安排将领人选不妥当,就将一败涂地。我并不敢顾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怕自己能力不够,不能保全父老兄弟。这是一件大事,希望大家一起推选出能胜任的人。”这时萧何、曹参等掾吏认为自己是文吏,自保其身,害怕将来起义万一失败,要大祸临头,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把这个事儿推让给刘邦。沛县父老都说:“平日常听说刘季一些奇异之事,有可能成为大贵之人,我们曾问卜于神明,刘季是最佳人选。”刘邦多次辞让,众人没有敢当沛县县令的,大家就拥立他做了沛公。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正月,刘邦按照与韩信、彭越的约定,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于是韩信、彭越和原已策立的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韩王信以及前不久封为长沙王的吴芮上疏共尊刘邦为皇帝。刘邦推辞说:“这不行啊,我听说都是圣贤之人可以做皇帝,绝非空言虚语之人所能,如此大任我可不敢担当。”群臣都说:“大王出身贫贱,讨灭乱秦,又以汉王诛灭不义,平定天下,对有功之人则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您)如果不称帝,大家都怀疑而不信任咱们。如果您不同意称帝,我们众臣愿以死来报效大王。”刘邦又推辞了三次,不得已,说:“你们真以为这样做更加妥帖,只有对国家有利。那就可以吧。”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稷嗣,邑名)叔孙通认真选择良辰吉日,并于这年二月初三,举行登基仪式,刘邦于山东定陶汜水北岸正式称帝,国号为汉。
周勃、陈平等剿灭吕后吕氏集团后,派使者请汉文帝刘恒当皇帝,很据戏剧性和典型性。刘恒的车子很快进了代邸,群臣也一起随从而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等八名谋划和发动政变的骨干人物,到刘恒面前礼拜,并宣读了他们联名给刘恒的上表。(“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表中说:现在的小皇帝刘弘等人都不是惠帝的儿子,非刘氏之后,没有奉祀宗庙的资格。又说:他们征求了高皇帝刘邦的大嫂、二嫂、同曾祖的弟兄琅琊王刘泽,以及其他宗室、列侯、奉禄二千石的官吏们的意见,认为刘恒应当成为皇帝的继承人,请他即天子位。这道上表中集中了刘氏宗族和上层官吏的意见,而且把宗亲放在首位,这是宗法制度下的规矩,即符合刘恒的意愿,也合于他的利益。但在刘氏宗亲中有一个人的态度没有讲到,这使刘恒不放心。这个人就是楚元王刘交,刘交是刘邦的同父异母弟,是刘恒的叔父,他的态度既可影响一部分宗族,也可影响一部分官吏,万一他提出异议,朝臣如何对待?刘恒在答词中冠冕堂皇地把这个问题端了出来,使群臣对此不能不表示一个明确态度,也使自己立于主动地位。他说:“奉高帝宗庙,是大事。我不材,与此不相称。希望请楚王考虑一个更合适的人,我不敢担当。”结果是“群臣皆伏,固请。”这表明即使刘交有异议,群臣的意见不会受到影响。于是刘恒就先面向以宾主礼说了三遍“不敢当”,然后又面向南,以君主礼说了两遍“不敢当”。既然用起了君臣礼,那就是已经当起来了,口里的“不敢当”已属纯粹客套,其作用是让群臣进一步“固请”。群臣当然也需再说一阵子劝进的话,以示意既诚且坚。丞相陈平等皆说:“臣等衷心认为,大王继承高皇帝大统,最为相称,天下诸侯万民都认为是天经地义,臣等为宗庙社稷考虑,不敢怠慢,希望大王能俯顺臣等请求。臣谨奉天子玉玺符节再拜呈上。”刘恒说:“既然宗室、将相、王侯认为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我也就不再推辞了。”于是即天子位。群臣依次排列,侍奉两旁。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二,赵匡胤按计划率兵出城。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刚安顿好,有一个自称通晓天文的军校就指着西面的太阳叫道:天边有两个太阳,正在搏斗,并对赵匡胤的亲信幕僚楚昭辅说:一日尅一日,这是天命。二人煞有介事地一问一答,引起了周围士兵的注意,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军中都知道“一日尅一日”的这件事儿了。一会儿一批军校就聚集在驿门外叫喊:“我们当兵的拼死为国家效力,可皇上幼小,谁能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不迟!”……
当晚,赵匡胤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石守信和王审琦掌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次日天刚亮,忙的一夜未眠的赵普、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在门外将校的阵阵呼喊声中将赵匡胤拥出寝室。只见将校们手握刀剑,挤在院子里,齐声高喊:“诸军无主,愿策太尉(对高级军事长官的尊称)为天子。”赵匡胤未来得及回答,一件象征着天子黄袍的黄色上衣就披在了他的身上,众将校统统跪拜,高呼“万岁”!
事不宜迟。赵匡胤当即接受拥戴,宣布军纪,随之火速回师开封,在早已等候在京城的石守信等人的配合下,迅速控制了局势。事已至此,柴宗训无奈只得召集百官宣读了别人几天前就准备好了的“禅位制书”、“应天顺人”,将帝位让给了赵匡胤。
第二天,赵匡胤宣布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这样他也就成了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历史上则按他死后的庙号称其为太祖皇帝或宋太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