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5‖阅读004《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2025‖阅读004《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作者: 爱于心敏于行 | 来源:发表于2025-01-20 21:38 被阅读0次

张爱敏:《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2025年1月21日,阅读打卡第四天。

阅读书目:《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阅读页码:152—206页。

【阅读摘录】

1.我读得越多,就越反对文学属于少数人——属于特定教育或阶级——的说法。书本也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不会忘记我兴奋地发现,最早留下了文字记录的英文诗是公元六八〇年由一名惠特比牧人所作(《卡德蒙的赞美诗》),他为惠特比修道院工作,院长是圣希尔达。试想一下……一个主持修道院的女人和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牛工创作出如此优美非凡的诗歌,受过教育的修士将其记录下来,再向来访者和朝圣者传诵。

2.我读得越多,就越感觉跨越了时间,与其他生命及更深刻的共鸣相连。我感觉不那么孤单了。我并不是独自在此刻的小筏上漂流,有座座桥梁通往坚实的土地。是的,过往是另一片国土,但是我们可以造访,而到了那里,我们还可以带回所需。

3.文学是共同的土地。这片土地并非完全被商业利益管制,也不可能像流行文化一样被露天开采——开发新事物而后离去。

4.我们有可能到达高于日常冲突的某个层面,这想法颇诱人。荣格认为,冲突绝无可能在其发生的层面得到解决,这一层面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和解。必须超越冲突,如同从高地俯视风暴。

5.我是个孤僻的人。自我创造。我不相信生物学和传记。我相信我自己。

6.闪前到二〇〇七年,我没有为寻找我的过去做任何事。这不是“我的过去”,对吧?我已经写字将它覆盖。我在它上面记录。我将它重新粉刷。生命是层次,是液体,不稳固,很零碎。我从未写出一个有开头、中间与结尾的常规故事,因为这令我感觉不真实。这就是我为何以及如何像现在这样写作。这不是某种方法,这就是我。

7.创作是一台测谎仪。我想对自己说谎——如果谎言是慰藉与掩饰。

8.而母亲是我们最初的爱恋。她的手臂。她的眼睛。她的乳房。她的身体。假使我们后来恨她,我们将那愤怒带入与其他爱人的关系。假使我们失去了她,要去哪里重新找到她?

9.我们无法化解这种差异,我不明白的是,像差异这样简明的东西怎会通向如决裂这般复杂的终点。这突然而意外的离弃,聚积于家的概念与家的不可能性中,点燃一条导火索,毕剥作响,一路烧进我内心深处围墙的缺口。

10.心灵比意识之所能聪明得多。我们将事情深深埋藏,深到不再记得有事被埋藏。我们的身体记得。我们的神经状态记得。但我们不记得。

11.我一定要能够考虑自杀,好的日子里也这么做,因为这还给我一种掌控感——我将最后一次掌控。

12.不好的日子里,我只是抓牢那根越来越细的绳子。那根绳子就是诗。当我必须将藏书保存于心时所记住的所有诗歌,现在抛给我一根救生绳。

13.然而真正属于你的东西绝不会离你而去。我未能找到文字来直接描述自己的状态,但我时而能够写作,并且是以一种引爆的势头在写,这会暂时让我知道依然有一个世界存在——固有的,灿烂的。我可以做自己照明的光芒。然后光亮再度熄灭。

14.如果诗是一根绳子,那么书就是一条条救生筏。在我最不稳定的时期,我在书中获得平衡,书载着我穿越那将我浸透、将我粉碎的情感浪潮。

15.我没有好转。我在恶化。我没去看医生,因为我不想吃药。如果这样会要了我的命,那就让我丧命吧。如果我的余生会如此下去,我也没法再活了。我清楚地知道,我无法以任何方式重建或复原生活。我全然不知所在之地的另一边会有什么。我只知道以前的世界永远地消失了。我感觉到自己像一座鬼屋。我从不知道那隐形之物何时侵袭——就像是对着胸部或腹部的一记猛击,令我呼吸困难。有这种感觉时,我会在它的力量之下放声呼喊。有时候我会蜷卧在地板上。有时候我跪地紧抓着一件家具。这是一个时刻……需知还有别的时刻……坚持,坚持,坚持下去。

16.我爱自然世界,永不停歇地欣赏它。美丽的树木田野、山川河流、色彩演变、忙碌而专注的小小生物。我长时间地散步,或在空地背靠石墙,坐看云卷云舒,这给我片刻安稳。我知道当我不在了,这一切也还会存在,因此我想我可以离去。世界很美。我是其中一粒微尘。

17.赫尔曼·黑塞将自杀称作一种心理状态——有为数众多的人,名义上活着,却以远比肉身死亡更糟的方式施行了自杀。他们撤离了生活。我不想撤离生活。我爱过生活。我爱生活。生活对我而言太珍贵,不能不活得充实。我想:“如果我无法生活,我就必须死。”我的时候到了。这是我最强烈的感觉。

18.我了解到二度降生不只是活着,也是选择生命。选择活着,有意识地投入生命,进入它所有繁茂的混乱——与痛苦。

19.门已打开。我已进入。房间没有地板。我下落,下落,下落。但是我活着。那天夜里,寒星在我点点破碎的心上聚成一个星座。

20.与生命共同生活很难。大多时候我们在全力扼杀生命,活得驯服或恣意。变得镇静或暴怒。不同的极端有同样的影响:将我们隔绝于生命的热烈之外。

21.发疯是一个过程的开始。它不应是最终结果。

22.我们衡量疯狂的标准一直在变化。比起历史上任何时期,或许我们现在对疯狂的容忍度是最低的。没有余地疯狂。关键是,没有时间疯狂。发疯需要时间。清醒需要时间。

23.我身体里有一个人——我的一块碎片,或者其他任何形容——她毁损不堪,期待看我死去,以获安宁。我的那一部分,独居、隐藏在一个污秽的废弃巢穴,总能对其他区域发动突袭。我强烈的愤怒、我破坏性的行为、我摧毁爱与信任的需求,而爱与信任已被我摧毁。我对性的轻率——并非性解放。现实是我不珍视我自己。我始终准备着从自己生命的屋顶跳下去。这难道不是一种浪漫?这难道不是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不是。

24.创造力是健康的,它不是驱使我们发疯的东西,它是设法使我们免于疯狂的内在能力。

25.每一天我都工作,毫无打算,毫无谋划,只写自己不得不说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确定创造力是健康的。我正在好转,而好转起始于这本书的偶然。

【阅读感悟】

阅读第四天,仿佛跟随作者经历了一场心灵的跌宕起伏之旅,于文字中寻光,在挣扎里重生,来一场对自我、文学、生命与疯狂的深度探寻。

作者对文学的见解,令我深感共鸣。文学绝非少数人的专属,它是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我们与不同生命产生深刻共鸣。从公元六八〇年惠特比牧人所作的《卡德蒙的赞美诗》,到作者于书中提及的种种,文学如同一片共同的土地,不受商业利益完全操控,也无法像流行文化般被轻易开采遗弃。它给予我们慰藉与力量,让我们在阅读中不再孤单,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

“我是个孤僻的人。自我创造。我不相信生物学和传记。我相信我自己。”这种对自我剖析的笃定,看似孤傲,实则是在复杂世界中坚守内心的一种姿态。但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自身的挣扎与痛苦。在面对生活的重创时,她陷入了极度的自我怀疑与绝望之中,甚至考虑自杀。这种在生死边缘的徘徊,让我看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作者将创作视为测谎仪,又比作救生绳与救生筏。在最艰难的时刻,诗与书成为她的救命稻草,承载着她穿越情感的惊涛骇浪。这让我领悟到,创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治愈,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正如作者所说:“我一定要能够考虑自杀,好的日子里也这么做,因为这还给我一种掌控感——我将最后一次掌控。”在这种极端的思考中,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不甘与抗争。

书中关于疯狂与生命的探讨,同样引人深思。 “发疯是一个过程的开始。它不应是最终结果。” 作者对疯狂的理解,打破了常规认知,让我们意识到疯狂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契机,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似乎对疯狂缺乏容忍度,却忽略了无论是发疯还是清醒,都需要时间去沉淀。

最终,作者领悟到 “二度降生不只是活着,也是选择生命”,这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重生。她在挣扎中明白,与生命共同生活虽艰难,但不应扼杀生命的热烈。从 “下落,下落,下落” 到 “寒星在我点点破碎的心上聚成一个星座”,这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蜕变。

这段阅读,于我而言,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明白,无论是文学、自我,还是生命的困境与重生,都是我们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如作者一般,在困境中紧握文字的力量,勇敢地选择生命,在生活的繁杂与混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

相关文章

  • 《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

    ”可以正常的话,你为什么要快乐呢“——温特森太太,一个浮夸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在中国的话,温尼森太太属于毫无保留拥护...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如果我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看完这本书最想说的话。 一开始就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标题和腰封吸引,封面新奇而又诡秘...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有时候,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门。那扇门里,藏匿着另一个时空。有时,你所能感知的是,那是别人的时空,像是走进电...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不要欺骗自己了,不要把自己当成一只无欲无求的佛门弟子。正视自己,你是个有七情六欲,一腔热血的青年,你渴望得到关注,...

  • 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

    文|温姬拉 图片源自网络 1. 午睡醒来,看到家长们在群里开团,要给孩子报主持人的口才课。 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看...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还有一个礼拜我将要离开这里,就像一列火车就算在一个站台停再久终有出发之时。 在这个城市里我曾把抱怨,烦恼,愤怒这些...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如果工作带给你的不是成长和对远方的向往,那工作的意义就不再正常。 这一年来都没有好好梳理自己的想法了,临近年末,闲...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 这是一场家庭和孩子,爱与不爱之间的故事。开书的时候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

  •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英国当代作家。1959年8月出生,自小由笃信基督教的家庭收...

  • 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

    生命不只是一支从子宫飞往坟墓的时间之箭;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生活。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5‖阅读004《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zx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