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针灸极为讲究。要看日月星辰天气的阴晴冷暖,要观察病人的一呼一吸,何时入针,何时捻针,何时出针,都要静静的等候病人呼气和吸气的时机到来。
黄帝问日: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岐伯对日:法天合地,则以天光。
黄帝问岐伯,用针的技术,必然有一定的法则,究竟是什么样的法则呢?岐伯回答说:这要取决于天地的阴阳,并结合日月星辰之光来研究。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凡剌之法,必侯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剌之。”
大凡针剌之法,必须查验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了,才能进行针剌。
人体的气血,和太阳的冷暖,月亮的盈亏,都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气侯温和,日光明亮,人体在血液就会濡润而卫气上浮;如果天气寒冷,日光晦暗,人体的血液就滞涩而卫气沉伏。月亮初生的时候,人体的血液随月新生,卫气也随着畅行;月亮正圆的时候,人的血气强盛,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人的肌肉消瘦,经络空虚,卫气不足,形体独居,所以要随着天气调和气血。按照天时推移的次序,结合人身血气的盛衰,来确定气的所在,并聚精会神的等待治疗的最好时机。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
所以说,天气寒冷的时候,不要行针剌,气候温暖,不要迟疑;月亮初生的时候不要用泻法,月亮正圆的时候,不要用补法;月黑无光的时候不要进行治疗,这叫顺应天时而调养气血。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是以天寒无剌,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利用星辰的方位,可以用来测定日月运行的规律,八个节气(即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交替,可以用来测出八风病邪什么时候到来;四时,可以用来分别春秋冬夏之气的所在。按照时序来调整气血,避免八正病邪的侵犯。
“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侯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遇之勿犯也。”
用针的技术有泻和补之分,如果用泻法,就要掌握一个“方”字,因为“方”就是病人邪气正盛,月亮正圆,天气正温和,身体尚安定的时候,要在病人正吸气的时候进针,在等到他正吸气的时候捻转针,还要等他正呼气的时候慢慢地拔出针来。
“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侯其方吸而转针,乃复侯其方呼而徐引针。”
有一次,几个朋友吃过晚饭后,约一起打乒乓球,打完球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个男生学了针灸,另外两个女生要他针灸她们的肩颈和膝关节,她俩曾经针过,效果还不错,男生拿出随身携带的针就扎了好多进去。那时我正好落枕,肩疼的要命,大家就让我也扎几针,我因为恐针就没扎,情愿忍受疼痛。现在想来,我那时的选择也许是对的。“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