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41ca3417b590d400.jpg)
前天周五的晚上,专门去菜市场买了蔬菜,大热的天,准备周六周日都不出门了,专心在锦苑看书、带孙。谁知孙子想吃超市的脆皮面包,于是周六的早上不到8点,就一路小跑地去了超市。在路上还在想:只买面包和鸡蛋,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回家了,不影响阅读。
来到超市直奔卖鸡蛋的地方,想起锦苑的火腿肠开快吃完了,就去拿了一包火腿肠。顺路走到了卖生鲜的地方,五花肉已经卖9块8了一斤了,菜市场的鲜肉要卖12元一斤。那些曾经非常喜欢买的鸡爪、鸭爪和各类翅膀,好久都没有光顾了。如果有时间,真想慢慢地看一看逛一逛,买点便宜的生鲜 。
路过儿童货物区,看到孩子们玩耍的地方驻足良久,孙子早就不玩这些了,他已经能熟练地开起了卡丁车。一日24小时,不管你是否在意,它就是这样快的从我们身边溜走。转眼间,明年孙子就要上小学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f65702a1749786c0.jpg)
看到冬瓜很便宜,0.65一斤,比菜市便宜一半,买了一块冬瓜。又折回生鲜区买了根筒子骨9.6一斤,回家炖冬瓜。还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共花了70多元。等自己一路小跑回锦苑后,已经是9点过了,艳阳也出来了。大汗淋漓地跑进家门,爷孙俩已经吃完了早饭,孙子还把数学题也做完了。我已顾不上吃早饭,先冲了凉再说。
已经快十点了,孙子和爷爷出门练格斗去了,一看时间又浪费了2个多小时,连忙开始简书日更。时间在简书的字里行间中匆匆跑过,仿佛孙子刚走,就听到他叫开门的声音,忙起身开门,屋里又充盈着喜鹊般清脆之声。
给孙子做了他特别喜欢吃的酱油火腿肠面,孙子快乐得一边看百看不厌的动画片,一边津津有味地吃酱油火腿肠面。我抓紧时间看《我是刘绍棠》,要赶在天黑前看完。因为坚持不戴眼镜,灯光下只能看手机,看不清纸质书上的字。
《我是刘绍棠》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以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看到这本崭新的《我是刘绍棠》,迫不及待翻开。前面的序是刘绍棠先生的一篇文章《生活是一本毛边书》,书后面也没有编后。认真阅读后,感觉这本书是按文章的主题编辑成册。
后来在百度上看到,这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从属于2000年出版的《刘绍棠文集》第10卷,此次单独分出收录成册,带有刘绍棠先生自传性质的文集。这本书囊括了刘绍棠先生不同时期所作的文章,详细记录了他波折起伏、潜心创作的一生。全书分十一个章节,由作者的生身之地写起,他出生、成长于北京通州运河岸边的儒林村。幼时经历荒乱年月,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长大,少年成材,走上文学之路,上世纪50年代被称作“神童作家”,后进入北京大学深造学习。特殊时期,返回京郊乡村生活,在家乡村民的佑护之下维持创作。改革开放“右派”平反后,作者重返文坛,连续创作出长篇、中篇小说数百万字,作品屡次获奖。晚年,刘绍棠先生因长期写作积劳成疾,突发脑血栓导致左体偏瘫,但大病之后顽强地创作,始终致力于“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是大运河文化、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
我对第二章“难忘童年”中的《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一文很感兴趣。这篇文章,曾选为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以《师恩难忘》为题。
田老师用讲故事教刘绍棠他们学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之花。”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使刘绍棠听得恍如身临其境。文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的句子,也是经常考孩子们背诵默写。
文中许多文章,我都是第一次阅读,从中了解了刘绍棠的一生,也是刘绍棠的自传。
周末的时光,总是在我无比珍惜又无奈中度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6008/02702dd4d573c73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