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痕-纪念第一个学习瓶颈

作者: 轩儿_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06:20 被阅读7次

    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这是我对自己最近的提问。

    9月的故事营结束了,发现自己不会读书。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买书,看书。直到主题营结束了,才发现这个令我不能相信的事实。

    输入容易,输出难。每天人们都在不停的输入知识。我们看电影,听书,刷微信,太多的网络信息闯入我们的视线,每一种都是输入的开端,但输出只有通过说,写。

    在我开通时长一月的得到app读书计划时,我决定每天运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听书学习。此刻已是我加入的第十天,我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瓶颈期。

    我用了十天时间懂得了自己该如何读书。

    在很多作者写的书里面,读书的方法各异。在我看来,不过是两种选择:一种功力性阅读,一种随着兴趣阅读。

    成年人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紧迫,功力性读书,会让我们直达目的地。让人们不会因为盲目阅读,而耽误宝贵的时间。

    兴趣阅读可以调动自己主动学习的愿望。想想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老师的灌输,而我们没有自己的选择权。长大了,读书可以依着自己的好奇心,从书中寻找想要的答案。这无疑是种很快乐的体验,有种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的快感。

    我最近听到的一句话叫,读书不要“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这句话原来我不懂什么意思,十天连续不断的听管理学的书籍,有很多思维的碰撞,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读书的目的不是听取别人的思想,而是从别人的思想中影响自己,判断自己的行为方式。回忆生活中自己的事例,刚开始读了一两本管理学的书,觉得自己应该按书中教的做,直到读了更多发现自己的思维太局限。

    “我注六经”你以为只看一经就可以了么,不对,必须看完六经,读书最怕的就是读了一本书,就以为作者都是对的。当浏览完整个学科,在看作者的观点,就能发现哪些是适合当下的自己,哪些还离自己的认知比较远。

    韩寒说,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却觉得,道理就像是一个标尺,它决定着我的认知。

    以前总听这样一句话“别用战略上的懒惰,掩盖战术上的勤奋”。那个时候,只知道这是句名言,却始终不懂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原来就是从大局出发。以全局思维思考问题。

    这十天的练习,我找到我的读书习惯。以一个问题为出发点找到所有可以看的书,寻找共同点,不同点,找出适合自己的阶段,去践行。

    而现在,突然就迷茫了,不知道是不是知识输入的太快,大脑的运转速度跟不上了。

    下一步该看什么书也全然没有头绪。

    学习也遇到了瓶颈。

    在遇到瓶颈时,首先,是心态上会受挫。

    会让人觉得自己只能到达这个极限。许岑在《如何有效学习》中提到在游戏中也会遇到难以突破的关,比如在4000分的时候,始终难以有持续的加分,于是,遮挡分数,降低自己的标准,和低等级的选手玩,最终突破4000,这样的方式是通过增加自信的方式,让我们重新拥有自信。

    拥有积极的心态则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他还提到解决了心态问题,接下来是扩大涉猎范围学习。

    芒格的多元化思维,就是运用各个学科来解决一个事情,才会减少犯错的机率。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害怕自己陷入错误的思想中,听了很多影响认知的书。

    这样的学习使我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自我管理更是成了自己的弱项。

    如何学到做到,唯有输出。

    那么“涉猎范围”在我看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奇心了解更多的知识,长远而专注。

    董卿说,自己很少会重复看一本书,因为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当然她也有自己一直愿意重复看的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之类的。

    大多数人看书,总会有我什么都没记住啊,看了跟没看一个样,其实,看书真没必要记住那么多。看的多了听的多了,自然会有一些思想已经留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这样的学习其实就是空杯法则,因为记不住,总有一种我不懂该咋办,那就继续学呗。

    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苏格拉底说,知道自己无知才是智慧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森林梅花刘森梅:🤗🤗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会产生困惑。但只要一直不断的在追寻的路上,就是一种幸福,也一定会有收获。有人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是篮子上也会留有水珠呀~🤗为不断学习并且总结反思的你点赞!!

      本文标题:雁过留痕-纪念第一个学习瓶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ea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