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参加叙事成长,虽然有去年参加叙事督导的经验,但轮到讲自己的故事还是挺紧张,最担心的就是怕万一冲动说了什么让自己想起来后悔的话。(觉察1:怕犯错,缺乏自我安慰的意识。)
我是团体中第三个进行自我讲述的,对前面两个伙伴融洽的交谈氛围了解一些后,心情放松了一些。内心有点期待,希望能早点说出自己内心压抑的事情,早点解决问题。
叙事成长当天,给自己调了个班,在家安静梳理我的成长故事。记录故事的时候,忽然有种自己太不容易的感觉——这样糊里糊涂、后知后觉的我居然能活到现在。但又很怕总想着自己不容易、停留下来、不往前走,“那样之前的苦就白吃了”,这两个想法在脑海里交织着纠结了一会。(觉察2:容易纠结。)
提前半个小时进入直播间,把自己成长脉络、参加叙事成长目的又再次仔细想了一遍,体味了一遍,确认是自己目前最为期待改变的问题。
直播开始。周老师首先问了我的感受,然后征求我的意见“是否需要见证伙伴一开始就在视频陪伴”。我想了想,虽然周老师说线下是把见证的伙伴请到内圈,但我考虑下自己的心理能力,还是说不要了。这一点,我觉得和以前开始有点不一样,不再是领导(权威)一说我就“好”了,开始有了一点自己的态度。
周老师再次和我确认课程的目的——“在关系中找到力量和主动感”。然后问我想从哪里说。我想了两条主线,一个是一些没有处理好的人生重要节点,一个是人生成长的曲折过程。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了三个重要节点来说。
每讲完一个节点故事,周老师会再从第三者角度复述一遍。或许是第三视角使得“我”和“问题”分离,经过周老师的重新梳理,我心态更为开放,脉络更为清晰,看到了行为模式的由来和内在的一致性,对自己的性格更加理解和接纳。
后半场,周老师使用了两种见证技术,一个是邀请未来的我(具体年龄由我定)分别和幼年的我、现在的我对话;一个是邀请同班两个伙伴见证(我选择了两个年轻人)。这些见证在课程场景中非常有力量,有种沉浸式的体验感,感触很强烈,好像真的看到未来的我和幼年的我一直在支持着现在的我,看到周老师和伙伴们信赖着我,鼓励我不再纠缠于关系之中,同时有一刹那真得体会到了关系中独立自信的从容。
课程尾声,我想起了楼下的丁香树。“无论是否有人在意,楼下的丁香树叶子都在一天天长大,在阳光下泛着鲜活的亮光……我的下一个人生目标定在未来的十年。为了生命的尊严,我要像树一样平静、坚定、独立地生长。”经过短短两个小时的课程,我竟然说出这些话,自己也不由吓了一跳。
回想起来,或许有几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一是自主选择说什么做什么的机会;二是周老师全然的接纳;三是来自未来和伙伴们支持性的见证;四是不评判、不分析的氛围。当生命的主权完完全全交还给自己的时候,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并坚定地去行动原来是这样清晰、不纠结、不扭捏。
对我来说,也许真正实现性格的转变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课程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更为清晰,也牵引着我努力向她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