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杂记

作者: G小姐的自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0:45 被阅读69次

    上个月中旬,我第一次参加了公司的集体出游,去的是湖南。本来计划的是三日游,后来却因为「山竹」登陆广东,高铁停运,于是玩多了一日,星期二才上班。

    这几天的旅游里面,第一天去了橘子洲,第二天去衡山,第三天在长沙市区自由活动,最后一天去了岳麓书院。虽然总的来说没什么格外流连忘返之处,甚至有些景点的体验不太好,如游览衡山时,恰好遇上一大波上山拜佛的人,导致上下山都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但还是很感谢公司的精心安排,感谢他们尽一切努力为我们带来最舒适的体验。

    在整个旅游途中,随着地点的不断切换,我也不断被刺激着进行思考。下面分享几点想法。

    【一】 信仰之思考

    记得在第二天上衡山时,游客不是一般的多,光是入口处就排着绕了好几下的S型队伍,加上烈日当头,每个人都苦不堪言。

    当我们排了快一个小时后,这时突然有一个小孩子从队伍的后面跑到了前面,随后一位大妈追了上去,紧接着另一位大妈抱着正在哭闹的孩子也走了上来,以孩子正在哭闹为由企图插队。部分因为已经排了很长时间队而有点不耐烦的同事看到此情景,自然十分不满,便立刻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好好遵守规则,请不要插队」。

    于是大妈们不高兴了,指责我们不尊老爱幼——这不,后来还紧接着来了四五个同样的大妈,估计是一起来的,也加入了争吵的行列,并且都企图插队。她们还甚至说小孩子哭闹是因为他想快点上山拜佛,因为他「虔诚」,所以更应该让让他,其实她们是想以小孩子为借口集体插队罢了。可是任凭说再多,她们还是没有屈服,最后在众人目光下直接攀爬围栏,跳出队伍,直奔入口。

    这引发了我的深思,我想到的是信仰问题。

    说到信仰,很多人会想到宗教。的确,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都是信仰的一种。可是反观国内,反观那些拜神烧香,这算不算是信仰呢?

    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信仰一定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注重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和谐;基于人性本身的弱点,会相应有很多要求和约束,如基督教就要求人们不能贪财,要乐施、互助互爱、包容,最终目的是感受神的存在,敬仰神,求得真理。但国内的这些所谓「信仰」呢?且不说大妈们的毫无秩序,很多上山拜佛的行为,最终目的并不是真理,而是平安,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私欲——但这种对生活一帆风顺、对恒常的追求,不正是佛教所要去除的吗?一切本皆无常啊。这些所谓的虔诚,是盲目的信仰,即「迷信」。这种迷信,不但迷乱了内心,还顺带把佛教和道教的真正要义都污染了。

    但是实际上跟她们说再多也没有用,这种思维模式早已在她们心中根深蒂固。认知层面不同,沟通也会存在巨大的困难。

    算了,让她们冲吧。

    【二】大自然的力量

    当游完衡山,我们又不得不排着长长的队等待下山。由于衡山海拔有一千多米,一到傍晚,气温就会降低很多,而且很容易起雾,时不时刮来一阵猛烈的寒风,让我们这些一身清凉夏装打扮的游客们冷得瑟瑟发抖,与排队上山时的烈日炙烤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段排队的时间里,我看着周围景象,看到两旁一片黑压压的树林,同时感受着不断刮来的带着水气的寒风,突然惊叹起大自然的巨大力量——要是此时把我们丢进那片黑压压的丛林中自生自灭,随时可以被它征服。

    于是,在冷得发抖的躯体内,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因为平时我们离真正的大自然都太太远了。对比起周围这「恶劣」的环境,每天的都市生活简直就是温室。在这片温室中,我们的敬畏之心被各种自私、各种小情绪、各种琐事所覆盖了。而现在,当我们短暂离开那片温室,面对大自然,这种敬畏之心又重新被唤起,让人瞬间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渺小和脆弱,而之前的小情绪呢?似乎不知不觉中已经消失无踪——对比面前这股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力量,那些小事又算得上什么呢?自大情绪又从何而来呢?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说到

    1)大自然会指引我们从生命和彼此神圣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自然是美好意念的影像,对于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有矫正的功能。
    2)在悬崖相伴之下,我们曾关注的一些东西都显得不重要了。反之,一些崇高的念头油然而生。它的雄伟鼓励我们要稳重和宽宏大量;它的巨大体积教导我们用谦卑和善意尊重超越我们的东西……人的一生如果在大自然中度过,人的性格会被改变不少,不再会争强好胜,羡慕别人,也不再焦虑。

    是啊,现在我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扭曲的心理的确有强力的治愈作用——它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平时的繁琐小事瞬间转移到生存和存在问题上。

    排了大概两个小时的队,终于终于下山了。在回长沙的车上,熟悉的都市景象再次映入眼前——这是多么舒适的环境啊。可是,除了懂得要去珍惜,似乎还有另一种感觉:随着越来越多人奔向都市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的心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是否过得太安逸了,每天沉溺在各种商业和消费主义营造的幻象中,于是容易变得狭隘,变得狂妄自大,而忘记了我们是谁,来自哪里。

    要想纠正被扭曲的内心,得时不时去感受大自然才行啊。

    【三】 对传统事物的商业化

    在长沙逛街的那天,我们去了网红店文和友吃晚餐。据我理解,这家店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以极其高的逼真度仿照以前长沙的某个老街道,很多传统的长沙特产在这里都可以吃到。

    在等了约半个小时后,一进门,还真的以为自己进了以前的某条旧巷子,连餐厅的卫生间也是模仿以前农村那种厕所。还挺有趣的。

    看着这些十分逼真的模仿,的确感叹其创意。这种对传统事物进行商业化的行为其实很多。我想起了去年去过的贵州苗寨:不知道是刻意模仿,还是真的从以前保留下来的,反正整条村子就是苗族特色。而这条村子里,其实最多的就是游客,主要核心消费人群也是游客。街道两边都是所谓的苗族特色用品和食物,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错,这两个地方都很整洁,将传统展现得很到位,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因为这种整洁?说白了,就是有点「虚伪」。

    一方面,商业化让真正的传统在不断消失;另一方面,很多商铺却以模仿传统为卖点吸引眼球。当然,背后或许会有一点纪念传统的味道,但更多的只是为了宣传和盈利罢了。这种模仿,表面上很热闹,甚至可以成为网红,但在一片短暂的闹哄哄之后又剩下什么呢?很少人会真正去怀念和思考。或许这是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后不可避免会产生的问题,但是这些传统不断消失所造成的损失,是经济发展所能弥补的吗?


    以上就是这次旅游主要的所思所想。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果然可以激发人思考,这是旅行的意义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旅游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f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