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8-23

2020-08-23

作者: 江南一楼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07:59 被阅读0次

    走访传说中黄帝到过的圣山——罗屏境内的“黄坞山”的最高处“黄高尖”圣地

    03-16 18:18 阅读748

    寻访传说中黄帝到过的圣山——罗屏境内的“黄坞山”的最高处“黄高尖”圣地

                    楼向东

    前言: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会写文章的作协或者诗词楹联学会的成员,理应写一些能促进改革、促进社会向着中央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爱国、诚信友善”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的科学发展方向前进的文章。

            我是一位喜欢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教师,在师范大学毕业后长达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已经利用休息时间抽空写了大量文章,并且通过新浪网和人民网等网络公共平台发表后,也曾经引起国家有关领导人的重视,对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也算是尽到了一点绵薄之力。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而共同努力。欢迎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与我联系。

    下图是出和堂村口看到的满地油菜花。

    罗屏无疑是东阳境内最美的风水宝地。

            罗屏境内不但有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尧、舜、禹等到过的“黄坞山”、“尧坞山”,“舜皇山”和“天门山”,还有传说中南宋皇帝赵构到过的“回龙山”和岳飞曾经组织抗击金兵的“牛头山”;不但有传说中的“禹王陵”(当地百姓也叫“禹坞陵”),还有南北朝时期的“萧王陵”(当地百姓也叫“萧陵”或“啸陵”),同时还有乔行简和贾廷佐这两位南宋时期的参知政事(宰相)墓。并且最让人心驰神往的还有当地流传至今的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城殿”、“宫城塘”等古代“皇宫”遗址,并且传说“爱奇艺”影视公司即将入驻罗屏境内的这块风水宝地。

            此外,改革开放后,从东到西,小小的罗屏已经出了五位副市长以上的人才。他们分别是曾任东阳副市长兼横店镇党委书记的老家白火上村的韦国潭、现任东阳副市长老家雅溪村的楼国明,曾任永康市委书记兼代市长的老家祥兰村的楼朝阳,曾任磐安县委书记的老家勤裕村的徐炳清等,此外,还有老家和堂村的国防大学教授少将楼耀亮。因此,说罗屏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一点也不为过。

            并且,当地最大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和堂村,除了有现任东阳组织部副部长,而且还有东阳现任卫生局长、运管所所长、车管所所长等重要部门的领导。

            不过,说起罗屏,除了跟传说中的佛母“孔雀大明王”有关(可以参考我之前发表的另外的相关文章),而且还跟传说中的历史文化名人罗隐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说说这个故事。

              传说罗隐的奶奶本是东阳人。罗隐童年和少年时期,由于父母和爷爷等其他家人被乱军所杀,所以曾随奶奶到东阳避难。同时传说他本来有帝皇之运。

          只是罗隐父母去世早,罗隐与他奶奶相依为命。

          在当地上了年纪的七八十岁以上的百姓中,曾经流传下面这样一个有关罗隐的故事:

            某年腊月二十三,传说是各家各户灶君菩萨上天向玉皇大帝奏报各家各户一年来的大小故事的日子,这一天,罗隐陪他奶奶在灯下切菜,年长他六十多年的奶奶告诉已经一天天长大的罗隐一些人情世故,包括邻居之间的往来,借了东家多少米,还欠西家多少钱等等。其中还说到谁谁来帮助干过农活,谁谁来催过债,向谁借米一次,向谁借盐一次等等。东阳方言“一次”也叫“一套”,而“一套”与“一刀”音近,而祖孙俩边说话聊天边切菜,往往说一句切一刀,刚好说“一套”“两套”时,菜刀也切了一刀两刀。而在这个神话传说中有些老眼昏花且耳背的灶君菩萨,看到帮助奶奶切菜的罗隐在听他奶奶说谁家不肯借米“一套”(“一次”)时,就切了一刀, 他奶奶说谁家不肯借柴时又切了一刀,以为罗隐将来当了皇帝后要大开杀戒,不但要报杀害父母之仇,而且要报复来讨过债和不肯借米借柴的人。因此特意向玉皇大帝作了汇报。玉皇大帝听说有这种事,马上派雷公电母前来凡间收回罗隐今后的帝皇之运。

            在电闪雷鸣之际,罗隐的奶奶预感到罗隐可能大难临头,因为雷声与闪电竟然围绕着罗隐而来。老人家急中生智,马上让罗隐抱住房间里的马桶,并让罗隐张口咬住马桶盖。据说老人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传说神仙都怕脏,并且见到污秽之物都会退避三舍。然而罗隐刚刚咬住马桶盖,来不及去抱马桶,雷公电母已经通过闪电换了罗隐全身的帝皇之骨。唯一没有换的就是罗隐的一张嘴里面的牙齿。所以百姓们传说罗隐后来不能当皇帝是因为他身上的骨头被换成了叫花子的骨头,但是他的口,却还是说一不二的金口。

            当地百姓传说罗屏境内能风调雨顺,以及广出人才,也与罗隐的金口有关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罗隐成人后,曾经十次进京考试而不第,后来曾在钱镠幕府任职,晚年隐居金华地区现规划中的东阳高铁新城辖区的现城东街道罗屏境内。

    下面是有关罗隐的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下面是罗隐的一些诗歌作品:

    (一)七夕

    月帐星房次第开,

    两情惟恐曙光催。

    时人不用穿针待,

    没得心情送巧来。

    (二)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三)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

    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

    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

    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

    辜负秾华过此身。

    (四)水边偶题

    野水无情去不回,

    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

    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

    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

    蒙邑先生最有才。

    (五)炀帝陵

    入郭登桥出郭船,

    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

    只博雷塘数亩田。

    (六)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七)春居

    春风百卉摇,

    旧国路迢迢。

    偶病成疏散,

    因贫得寂寥。

    倚帘高柳弱,

    乘露小桃夭。

    春色常无处,

    村醪更一瓢。

    (八)杏花

    暖气潜催次第春,

    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

    何异荣枯世上人?

    (九)秋日富春江行

    远岸平如剪,

    澄江静似铺。

    紫鳞仙客驭,

    金颗李衡奴。

    冷叠群山阔,

    清涵万象殊。

    严陵亦高见,

    归卧是良图。

    (十)

    《魏城逢故人》

    (一题作《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十一)《孟浩然墓》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十二)《燕昭王墓》

    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

    强停别骑山花晓,欲吊遗魂野草深。

    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十三)《王濬墓》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下图是站在和堂村东部“庵堂桥”上往东看能够看到的源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尧曾经到过的“尧坞山”和“三皇五帝”中的大禹曾经到过的“天门山”的罗屏境内被誉为“东阳最美的水”——泗水的主要支流之一“和堂溪”的其中一段。泗水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到过这里,并曾写下“胜日寻芳泗水滨”的诗句。

    下图是和堂村的“和堂溪”的溪水之畔的春天的美丽景色

    下图是站在和堂村东北侧的小山坡——“南山头”上往南拍的春天的景色,正对面就是和堂村管辖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大禹曾经到过的属于省级风景区“三都胜境”范围内的“天门山”景区

    下图是和堂村北部的被称为“风水树”的几棵传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樟树,而据当地上了年纪的百姓们说,这几棵大樟树之所以能够在“大炼钢铁”和十年“文革”动乱中幸存下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风水树”的身份。

            和堂村从始建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现城东街道罗屏境内最大的自然村和行政村,当然也是东阳境内为数不多的大村之一。

            和堂村人才济济,上有国防大学教授少将,下有普通百姓,芸芸众生。改革开放后,和堂村与全国各地千千万万村庄一样,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有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人才,省市级领导也有不少。

    下图是流经当地孔雀山北部的源自罗屏社区东部“头金岩”景区的有“东阳最美的水”美誉的泗水的其中一个支流。

    “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然而下图的这口方塘占地面积远不止半亩地。

    下图是站在禹坞陵入口处看到的对面的天门山

    下图是站在禹坞陵入口处看到的与天门山相邻的舜皇山

    过“禹王陵”有感

                    楼向东

    年年岁岁到王陵,只放鲜花脚未停。

    三过家门传故事,一成九鼎立生平。

    烽烟战乱黎民苦,国泰民安万户宁。

    继续初心奔四化,弘扬大禹重英灵。

    (注:这是符合吾爱诗词网中华新韵七律首句平起押韵)

    附录原七绝如下:

    年年岁岁到王陵,

    只点香烛脚未停。

    三过家门传故事,

    时光一恍不留情。

    (注:这是中华新韵中的七绝首句平起押韵)

    附录未考虑平仄的原诗如下:

    年年岁岁上禹陵,

    何曾想到祭大贤。

    三过家门留佳话,

    一别已过四千年。

    烽烟战乱百姓苦,

    改革开放万家甜。

    弘扬传统奔四化,

    学习禹王志向坚。

    注:

            这首诗的标题中的“禹王陵”,在浙江省东阳市规划中的高铁新城辖区现属于城东街道的罗屏社区境内,属于改革开放后出了一位共和国少将的当地最大的自然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堂村管辖。

            这个“禹王陵”,千百年来,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一直称其“禹坞陵”。这个“禹王陵”与罗屏境内的“啸陵”(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的“萧王陵”)并称金华“二陵”。

            首联两句是说作者跟着当地百姓,年年岁岁都要到禹王陵去祭拜祖先。可是大家祭拜的都是三代五代以内的去世的祖先和亲人埋葬之处,却忘了这里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共同的华夏祖先大禹的千年安息之处,忘了也应该祭拜这位伟大的名族英雄、有智慧有魄力的中华民族的大贤。

            颔联两句是说民族英雄大禹治水时,一心为公,公而忘私,为了他人的集体的利益,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庭,在忙碌的工作中,虽然多次经过家门口,却因为牵挂百姓遭受洪水泛滥之苦,而选择了放弃回家与妻儿团聚吃饭的机会。如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已经成为佳话,代代相传了整整四千多年,相当于过去了四十多个百岁老人叠加年纪的时间。

            颈联两句是说烽火狼烟以及战争动乱给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痛苦,不但活着的人活着的人遭罪,去世的人也同样不得安宁。直到中共中央倡导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的亿万家庭才逐渐享受到幸福甘甜的生活。

            尾联两句是说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改革摒弃生活中的不良恶习和陋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同时要加快速度,奔向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这四个现代化,不断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学习禹王公而忘私的伟大精神,为倡导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下图看到的照片中的山坞,就是传说中大禹到过,并且在他生前亲自选择的千年安息之处——禹王陵(当地百姓也叫“禹坞陵”)所在地。

    这是位于禹坞陵入口处的池塘东边的一个小房子

    下图是位于禹坞陵入口处的池塘东边小路东侧的房子

    回过头去看,可以看到在“禹王陵”(当地百姓也叫“禹坞陵”)入口处的隔着一条可以通一辆汽车的小路的两边的两个房子,虽然这是修建的房子,东边的三间青砖瓦房据说建于清代末年,改革开放后重新修建。据说最近十多年一直由与和堂村干部签订过承包禹坞陵山地种养出售花木协议的花木场管理人员居住。

            据上了年纪的老辈人说,这房子从夏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在“禹坞陵”入口处建这房子的目的是为了守卫里面的禹王陵。然而大陆解放后,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当地供奉祖先的祠堂和建于唐宋时期并且随着朝代的变迁不断得到修建的洪济寺等多处庙宇与全国各地的类似建筑一样,也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不但许多珍贵的典籍和祖先画像被搜出焚毁,庙宇中的僧人尼姑也一度被强迫还俗,而且传说中的皇陵和祖坟也同样遭到毁灭性的挖掘与破坏,护陵的房子一度成了大队养猪的地方。

    下图是当地和堂与后叶两个自然村之间(也是和堂与东屏两个行政村之间)的“毛烈坞”入口处。

            之所以叫“毛烈坞”,传说与1853-1864定都南京(也叫天京)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关。1863年太平天国首都被清军攻陷后,在浙江东阳境内的最后一批太平军(农民起义军)战死。由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等对农民有利的政策,所以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因为内部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分裂(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战死后,东王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先后作乱,而翼王石达开又带了大批太平军将领出走)而导致与清军作战中失败(太平天国首都最后被曾国藩的湘军攻破),但太平军所到之处深受普通百姓喜欢和拥戴。

            据说太平军进入东阳后战死的将士都曾经被送到这里安葬,并曾经派太平军为去世的烈士守灵。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太平军遭到了满清训练的民军镇压屠杀,当地百姓又偷偷的把他们的尸体埋葬在这个传说中的“禹王陵”(当地百姓也叫“禹坞陵”)东侧山坞,并且称之为“毛烈坞”。腐败专制的满清政府害怕百姓再次造反,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作追究。

            这如《太平天国》电视剧第43集中出现的镇压屠杀了太平天国后期将领陈玉成的曾国藩竟然同意陈玉成和曾晚妹举行刑场上的婚礼故事一样,也是为了拉拢讨好支持太平军的当地普通百姓,以免百姓再次造反。

            因太平军被满清政府官员称为“长毛”,所以这个“毛烈坞”的地名因此流传至今。传说民国时期,还曾经有省部级领导前来这里吊唁呢!

            可惜这个曾经埋葬过太平军烈士的地方如今一天到晚都是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如果说真有灵魂的话,那么,烈士们的地下英灵恐怕也不得安宁了。

      据同行者介绍,“毛烈坞”本来属于和堂村管辖的地方,大约十多年前,因村干部同意租赁给了一家专门通过挖掘山体岩石做成石块渣子出售的“沙石加工厂”老板,而成为砂石加工厂的使用的地方。据说这个老板是后叶村人,后叶村的一些干部也都入了股份。这个“砂石加工厂”搬进“毛烈坞”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从未停息。

            先是挖了入口处的小山坡,让村干部出面让百姓在小山坡上的坟地进行迁移。接下去就不断的挖掘山体岩石,并向外面四处做出售建筑用沙石的广告。

          据知情者透露,罗屏境内引入的垃圾填埋场与这个砂石加工厂的老板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建垃圾填埋场,肯定要挖掘山体,而挖掘山体得到的岩石就成了砂石加工厂老板的利润。有时生意好,一天卖个五万十万的砂石料,也不算什么。

          你还别小看那堆着的一大堆一大堆挖掘垃圾填埋场运出来的砂石,那都是老板口袋里的黄金白银。这也许应了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话。

            据说东阳市区到横店的“屏岩山隧道”挖掘出来的山体岩石,本来和堂村干部已经打算拿来出售,后来因为有老年协会的村民反对,认为这种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集体资产,不应该由个别村干部私下作主,所以只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至今还堆放在到当地省级风景区“三都胜境”“天门山”景区的入口处。

            下图是“毛烈坞”北侧通道附近,已经堆成小山一样的砂石料。而正对通道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看望的已经“受伤”的传说中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到过的当地圣山“黄高尖”。

              由于垃圾填埋场还在不断的挖掘山体,包括当地圣山“黄坞的”“黄高尖”也已经被挖得伤痕累累,所以还不断有大型的运送砂石的货车把砂石运来倒在砂石堆成的小山顶。

    下图是传说中的“毛烈坞”东北侧的小山一样的砂石料

    下图是“毛烈坞”里面的一个人工“池塘”。

    传说建于民国时期。

    下图是罗屏当地最大的砂石加工厂,也许也应该是东阳最大的沙石加工厂吧

    下图是砂石加工厂挖掘的一口小小的池塘,由于沙石加工厂尘土飞扬,所以这个小池塘里面都是混浊的污水。

    下图是站在砂石厂往东南看到的正在筹建与完善的当地东屏行政村公墓西南侧的东阳市看守所的房子,位于当地后叶村东北与托塘下村西北交界处。

    下图就是与砂石加工厂相邻的传说中的“泉坞坤”垃圾填埋场。

          “泉坞坤”的名称由来,传说与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黄帝有关。传说炎帝黄帝时,天下曾经大乱,传说火神祝融协助炎帝和黄帝打败了蚩尤,可是,火神所到之处,土地干裂,百姓颗粒无收,为了拯救百姓,天帝决定让黄帝到过的“黄坞”有用不完的泉水,所以“黄坞”里面有“泉坞”。

          又因为传说这个“泉坞”边上有一个一般人找不到的山洞,普通人如果能进入山洞,就可以成仙,进入天庭,所以说“泉坞”中别有“洞天”,似乎另有“乾坤”。渐渐的“泉坞坤”的名称就开始在当地百姓中流传了。

            可惜的是,如今这个曾经的“别有洞天”的“泉坞坤”洞天福地,已经成了每天都有垃圾运进来的垃圾填埋场。

    规模宏大的垃圾填埋场,据说除了建有“沼气管道”,还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愿这不是十年前在当地百姓称为“大岭头”的东阳到永康的原“东永一线”边上的那个“垃圾填埋场”一样,开始时也公开对外宣称将建设“垃圾发电厂”,结果却半途而废,成为半拉子工程,而原先的“垃圾填埋场”附近,倒是与这个搬迁到曾经被誉为有东阳最美自然环境的“黄坞”“泉坞坤”里面的“垃圾填埋场”一样,建了一个大型的“砂石加工厂”,日夜不停的为某些有能力“靠山吃山”的人创造财富。

    下图是无意中看到的这个垃圾填埋场铺设的“沼气管道”

    下图是随处可见的散布于垃圾填埋场四周的一刻不停的在往外喷出细水的喷水装置,据说喷出的水中含有消毒液和芳香剂,据说这样做的目的不但可以除尘,也可以除臭。

    一边是断断续续建了十年之久的垃圾填埋场,一边是正在受到破坏的有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悠久历史的当地圣山“黄高尖”。

    我们在垃圾填埋场东边的山上,开始攀登更高的“黄高尖”,打算向眼前似乎伸手可及的“黄高尖”圣山进军

    黄坞山上,几乎处处可以看到杜鹃花

    题“黄坞山”杜鹃花

        江南水乡

    黄坞山上荒野中,

    杜鹃花开血样红。

    江山不变存万古,

    世事常动各西东。

    今日登临缅往事,

    古今相通情更浓。

    民族复兴中华梦,

    小康富裕趋大同。

    下图是从和堂村出发,走走停停,近两个小时后的近下午三点,到达的黄坞山西边已经被人为挖断的一道山岗(这道山岗位于还在兴建的泉坞坤垃圾填埋场东北侧)上拍的照片

    即使是阳光照耀下,也给人一种深山峡谷的感觉

    下图是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攀登后,我们终于到达圣山黄高尖西部相连的山岗顶部。

    下图是拉近的黄坞山下的一眼山泉

    下图是黄坞北边正对面的传说中的“白蛇岭”。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在越国北边的吴国曾经几次入侵,有一次包围了现东阳上卢六石怀鲁一带的繁华街道,越王勾践被迫率领部队撤入“黄坞”。奇怪的是吴国部队追赶到传说中的“白蛇岭”一带时,忽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同时有鬼哭狼嚎之声,一条巨大的白蛇张开了血盆大口,直扑吴国军队,使吴国军队一下子方阵大乱,士兵争先恐后往山下跑。越国部队趁机反攻,吴国入侵的部队损兵折将,只好退出了越国。“白蛇岭大捷”使越国部队声威大振。

            而协助越国部队攻击吴国入侵者的白蛇事后销声匿迹。

            传说这条白蛇是受天帝所派,在黄帝大战蚩尤时曾经协助黄帝打败蚩尤,在大禹治水时曾经协助大禹治水。黄帝和大禹去世后,就隐居在白蛇岭一带,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传说中的“禹王陵”(当地百姓叫“禹坞陵”)。

    下图就是触目惊心的“黄高尖”圣山西部,被人为破坏挖掘后的伤痕累累的山体,经过多年不断挖掘,“黄高尖”西部已经被人为挖了一个巨大的山坳。

    由于我们脚下与“黄高尖”相连接的山岗已经被人为挖断,我们只好下了山岗

    这些是黄高尖圣山上的山体岩石

    这里看到的是黄坞圣山上的三个应该是2000年以后立的三位杜姓西岘始祖墓。

    从黄坞圣山西北侧登山,一路也遇到不少悬崖峭壁,好在这些悬崖峭壁上都覆盖了厚厚的苔藓、松针(针状松树叶),且缝隙处都长有大小不一的灌木丛和一些藤本植物,我们依靠这些多处地方伸手可及的结实的植物做拉手,直达山顶。

    终于来到山顶。有一种“山高我为峰”的感觉。在这里往北看,越过白蛇岭,可以隐隐看到东阳北江一带的李宅、蔡卢、上卢、六石、怀鲁等过去的乡镇所在地。而这些地方应该是传说中越国古都外城城池。再看看黄高尖圣地东北侧的深山峡谷,觉得这应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身临其境,就会与登上尧坞山顶最高处一样,会发现在峡谷中藏兵五万十万都不是什么问题。

    下图是站在临近黄坞山顶的北侧悬崖边上,往北看,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下图是黄坞山顶附近的高大柏树。

            传说四季常青的柏树,在江南一带一般都在墓地附近。

            被后世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蜀相》一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其中首联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明确告诉我们千年之前的唐代,也有在纪念去世者的墓地或者祠堂附近种植柏树的的风俗。

    下图这两科棵柏树与柏树附近的岩石,算得上是被誉为东阳圣山的黄坞山顶的其中一个特有标记了。

    关于这两棵柏树,传说也有

    期待东阳环保和文物保护部门有关领导能早日引起重视,早日对当地圣山采取保护措施。否则可能会逐渐丧失这些重要的有丰富人文典故的自然特征。

    这是黄坞山顶的岩石

    下图是黄坞山顶附近的岩石与小小的柏树

    这是黄坞山顶的其中一棵小松树与小松树下面的岩石

    这是当地圣山“黄高尖”特有的岩石

    下图是之前的登山者留下的红旗

    黄坞山上有多处可以看到拦腰折断的小松树,甚至有被连根拔起的松树,同行者一致认为应该是被大风吹折

    下图也是“黄高尖”圣山特有之美景

    山没有石块,如同人没有灵魂,作为当地圣山的“黄高尖”自然也少不了棱角分明的岩石。这些石块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雨雪风霜,却还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成为“黄高尖”最忠诚的仆人和卫士!

    下图是站在黄高尖圣地的西南侧山岗上看正在受到伤害的黄高尖圣地。

    下图看到的是传说中建于唐代的曾经是浙中地区最著名的“洪济寺”遗址所在地(位于罗屏境内白火上村东北部的山麓),曾经名列“浙中八寺”之首。

    下图看到的是罗屏境内东屏行政村的白火上和托塘下等自然村概貌

    下图是站在黄坞山“黄高尖”相连接的山岗上,往东南方向看到的远处的属于省级风景区“三都胜境”范围的天门山景区

    下午五点,照不到太阳的地方已经暮色苍茫。我们也开始加快脚步下山。

    下午五点半,我们已经走到山脚下,在比较平坦的泥土路上了

    下图看到的是我小时候经常要跟大人来拜年的外公外婆家所在地——属于如今东屏行政村中部的托塘下自然村。

    如今外公外婆都已经仙逝,母亲的六个兄弟姐妹也都已经各自成家,并且基本上都已经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

    我本想邀请同行者去我大舅舅家里坐坐,因为我的大舅舅家里已经进行了装修,并且子女成家后,夫妻二人已经打算在老家养老了。但是两位同行者都说时间不早了,还是先回家吧。

    因此,我们一行三人就在夕阳西下的暮色中,沿着经过传说中的“皇城殿”、“宫城塘”和“禹王殿”(当地人也叫“禹殿”)的小路,一路步行回村。

    下图看到的是托塘下自然村的美丽风景,村子东北侧就是圣山“黄高尖”。

    据说包括“黄高尖”在内的圣山“黄坞”范围内的“黄坞山”主要由雅溪、黄坞、雅彰、新耀、和堂、后叶、托塘下、白火上等八个自然村分别管理。

    下图就是通过托塘下村能够看到的圣山“黄高尖”

    下图就是传说中的“皇城殿”所在地。

    传说曾经是越国古都,是越王勾践的皇宫。

    下图就是传说中的“宫城塘”,因为传说中的“孔雀山”(当地百姓也叫“狮子山”)东边,在当地百姓叫做“上宫城”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东宫”,因为在“上宫城”的西边,还有一口池塘也叫“宫城塘”,那应该就是“西宫”了。

    下图就是传说中位于“上宫城”西边的“宫城塘”,应该就是“西宫”内的池塘了。

    后记:

            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田野里几乎处处可见金黄色的油菜花地。

            3月15日,星期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下午一点,我与两位邻居相约一起登山踏春,寻访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到过的位于“黄坞”深处的当地圣山“黄高尖”。

         从和堂村东部的“庵堂桥”往北,可以一直到从东阳市区到横店的“迎宾大道”与东屏行政村到和堂行政村的“东和路”交叉路口,然后往东经过有红绿灯和监控设备的人行道,沿着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东和路”,一路往东走,经过当地百姓称为“禹坞陵”的地方,到禹坞东边被当地百姓称为“毛烈坞”的入口处,再往北进入“毛烈坞”。

            进入“毛烈坞”,你就能看到一个很大的“砂石场”。说是砂石场,其实是“砂石加工厂”,里面一天到晚有大型货车运送砂石原料和加工好卖出去的砂石。虽然这个位于和堂自然村和后叶自然村管辖的之间的砂石加工厂已经建了大概有十多年,差不多与相邻的垃圾填埋场同时兴建,但是,我们差不多也还是第一次深入它的腹地。

            进入厂区,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以及运送砂石的大货车经过时卷起的漫天泥土灰尘,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个砂石加工厂与东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泉坞坤”垃圾填埋场,竟然南北相通,原先隔开的山岗已经被机器挖平,开出一条高低不平但可以互相通车的山路。

          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被叫做“泉坞坤”的垃圾填埋场,竟然就在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到过的东阳最美的山——“黄坞山”的“黄坞”境内,在“黄高尖”的西南侧。

            站在这个断断续续建了十年如今还在继续兴建的垃圾填埋场西南边路口,可以看到曾经被誉为浙江最著名的圣山“黄坞山”的最高处“黄高尖”的山体,已经被人为的动了手术,遭到了破坏!

            面对曾经被誉为东阳最美山水的家乡被破坏的山和被污染的水,我们的心情无疑是沉重的。

            难怪十年前那些坚决反对在这里建垃圾填埋场的当地老人们会指责在这里建垃圾填埋场是“遗臭万年”的恶行。也难怪当年当地的一些老人会不顾年迈体弱,奋不顾身的进行可歌可泣的反对建垃圾场的斗争。

            虽然那样的斗争由于没有能够与近十五年前发生的“画水事件”那样,因为当地上万百姓齐心协力,且包括相邻的义乌也有企业家在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但是据老百姓传说的警方逮捕村民,强迫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签字来看,罗屏境内的一些村民也还是有担当的!

            只不过让人寒心的是,据说在反对建垃圾填埋场的过程中,本应罗屏境内所有村民都团结一心的行动,因为也有不少村民因为害怕“枪打出头鸟”,而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以至于真正反对的只有“黄坞”溪水流经的雅溪村的一些村民。

            而不是同样会受到空气污染的临近的东屏行政村的后叶、托塘下、白火上等自然村、以及属于和堂行政村的和堂、雅彰(下庄)、更楼下等自然村,和祥兰、前张(新耀)、勤裕等自然村,一起采取行动。

            如果罗屏境内的所有自然村的村民齐心协力,估计这个必然会造成空气和水质污染的垃圾填埋场,是不可能引入有“人间仙境”美誉的罗屏境内的。

              更何况垃圾填埋场放在流经东阳市区的东阳江(北江)的重要支流——有“东阳最美的水”——泗水的上游,必然会直接污染到流经义乌、金华、兰溪,并经富阳、桐庐直达杭州、奔向东海的钱塘江,这是不是当时东阳有关领导做出的错误决策呢?!

            再说,这个垃圾填埋场位于从东阳市区到有“东方好莱坞”美誉的横店影视城之间的迎宾大道必经之路上,也直接影响东阳的形象,难道不应该另寻地方吗?

    备注1:“画水事件”,是指2005年4月10日发生在东阳画水画溪村的因为工厂污染问题而引起的警民冲突事件,有关事件网络搜索就可以看到,而且已经被载入前些年新编的《东阳市志》。“画水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据媒体报道,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这一事件,当时的画水镇党委书记、东阳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东阳环保局长等有关主要负责人均因这一事件受到记过、降职或调离等处分。

            下图是站在和堂村到雅溪村的“和雅路”上,往东北方向看到的景色图。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东北角已经受伤的当地圣山——“黄坞”“黄高尖”。

    备注2:

    两位同行者,一位是原和堂村支书儿子,如今已经快要退休的曾任小学校长的教师,一位是曾经当过和堂村老年协会会长的退休干部。

    附本文作者简介:

            楼向东,男,汉族,1970年生,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学一级教师,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楼氏文化研究会、楼氏宗亲联谊会、民间诗词楹联学会、民间谱谍文化研究会、民间摄影家协会等社会团体成员。曾参与组织成立中华楼氏宗亲联谊会总会、并曾参与组织召开首届和第二届中华楼氏文化研讨会高端论坛。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教育教学论文曾获得全国一等奖,指导的学生作文也曾经在报刊发表和获奖。曾获得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和钱梦龙先生的题词与贺卡。同时也曾获得全国人大代表原浙江省文联主席叶文玲女士和原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先生的题词和赠书。著作有诗歌散文集《红楼夜话》、历史人物传记《大唐才子楼颖传》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8-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hi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