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1-01

2020-11-01

作者: 莲山永青 | 来源:发表于2020-11-01 23:33 被阅读0次

      平生辛劳心良善

      开枝散叶晚景甜

              献给小姑七十岁生日

                    侄女永清

                      二0二0年十一月

  今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小姑七十寿辰,作为侄女,为小姑写一写她的前半生,表达晚辈的一点敬意。

    一:贫穷的童年时代

  一九五一年农历十月初一,我爷爷迎来了他最小的女儿一我的小姑。我们之所以叫她小姑,是因为她的哥哥姐姐均已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小姑出生时我奶奶已四十多岁,是高龄生女。那时刚刚建国,经历几十年战乱的祖囯百废待兴,人民生活都很贫困。我奶奶坐月子,生活只够温饱,更谈不上营养,因而奶水不足。小姑就在贫困的生活中慢慢长大。

    一九五六年秋天,收地瓜干的时候,我奶奶和我十几岁的大姐抬地瓜上台阶的时候,祖孙俩一起摔倒,奶奶因此摔伤了腿。那时医疗条件太差,我奶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从此只能靠拐杖行走。只有五岁的小姑就开始学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照顾我的奶奶。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我十八岁的大姐天天在村里忙着建炼钢炉,把奶奶和我母亲橱柜上的铜把手都起下来拿去练钢,我小姑和我二姐都去地里拾麦子,拾地瓜,小小年纪都天天在地里干农活。

  一九五九年,人民公社建大食堂,每家每户都把锅砸了,一天三顿都到生产队食堂去领饭领菜。全社会扫除文盲,成立识字班。村里办小学,适龄儿童如果不上学,生产队就不分饭吃。那年秋天,我小姑和我二姐都上了小学。因为教室少,教师也少,小姑她们只好半天上学,半天劳动。可惜我小姑和我二姐只上一年学就辍学参加生产队劳动,只有我一直读书到高中华业。

  一九六0年春,是祖国三年自然灾害最难熬时候,青黄不接的二月,我小弟出生了,我母亲坐月子都吃不饱,因而也没奶喂小弟,饿的小弟直哭。出满月后,我母亲到薛家官庄邬炳堂家买来几斤地瓜干,留着喂小弟,被与小姑同龄的我二姐发现,偷偷拿了几页瓜干,我们三个分开吃了,为此,我母亲狠狠地批评了我们,因为那是我只有几个月的小弟的口粮,可是八九岁的孩子,在饥饿的时候,那里会想到这些? 

    那年春夏之交,天气干旱,地里庄稼收成很少。人们只好采槐树叶,柳树叶和少量地瓜面蒸窝头吃,玉米棒碾碎蒸着吃。由于吃树叶充饥很多老年人小孩腿肚子水肿。生产队的大食堂也难做无米之炊,家家户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年秋天,我八十岁的老奶奶饥饿故去,我三岁的大弟平安因肺炎而亡。我的小姑度过她贫穷饥饿的童年时代。 

        二割草放牛的少年时代

    六十年代初,我家有十口人,我爷爷,我父亲在许孟医院工作,那时工资也很低,除去他们自已的生活开支,剩余也不多。我哥哥在县城上中学,家里能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只有我大姐,也只是个半劳力,每天只有七分工,我母亲是缠足半放脚,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只挣五分工。生产队凭挣工分分粮食,我家缺劳力,因而也分不足粮食。无奈,我母亲去生产队包放一头小牛犊,每天可挣五分工。

      放牛是个很寂寞的活,小孩子没有愿意干的。没办法,我母亲就让我小姑我二姐轮流放牛,一周每人三天,周日那天我放牛。从此以后,我们娘仨个过上割草放牛的曰子。

    夏天放牛还比较有趣:把牛牵到岭上或河边草地,拴好牛,让牛自由地吃草,我们就可以割草拿蚂蚱,蚂蚱拿了好几串,拴在斗笠上,蚂蚱不停地跳着,我们就骑在牛背上,挎着盛满草的筐,雄纠纠,气昂昂地去生产队,称草挣工分了。

    一九六三年,我大姐出嫁了,我大哥上高中,家里只有我奶奶,我母亲和我们娘仨这二个十几岁的孩子,小弟只有三四岁。那时没有磨面房,家家户户都天天推磨推碾,那是最让孩子头疼的活。每天天不亮被母亲叫起来推磨,放学后推碾成家常便饭。我因为上学识字能看小人书,读小说,推磨推碾时就讲故事给小姑和二姐听,我奶奶还夸我是我们家的小秀才。想想如果不是因贫穷没人挣工分,我聪明的小姑不是也应该象我一样读书识字吗!

    三:林业队十年的青年时代

    一九六五年春至一九七五年秋,我小姑在村里成立的林业队里度过了她的青年时代。

    我村里林业队成立于六五年春,全是年轻人。林业队队屋建在村西岭上,这里是山岭地,不能种庄稼,只能种果树,有的地好点的可以种花生。林业队的青年人在西岭种了很多果树:有苹果树,桃树杏树梨树,还有山楂树,枣树和海棠果树。每到春天,各种果树花儿次第开放,煞是好看。

  夏天,小姑他们就给果树施肥,整枝,给花生清堆施肥。

  秋天,果树结满果实,林业队员们用车把水果拉到集市城里去卖,卖了钱给大队。剩下些歪瓜裂枣的水果就分到各个生产队,生产队再分到各家各户,所以,一年下来,我们也能吃到小姑她们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

    小姑在我村辈分大,与她同龄甚至比她年长许多的都叫她小姑或姑奶。小姑心善,做事沉稳,为人实在,林业队长让她当队里保管员。小姑凭在夜校识字学会了记账,计算,读书,看报。

    我二姐与我小姑同年,我比她们小两岁,娘仨个一起长大。小姑自知是姑姑,不管做什么都让着二姐和我,特别是对我这个小两岁的侄女很是偏爱。她曾为我去东娄子完小送过饭,为我缝褂子。我从小得到小姑不少疼爱,这血脉亲情一直温暖着我。

      四:接班进城,结婚成家

  一九七五十一月,我爷爷退休回家。国家政策允许让子女接班,我小姑接班招工到了县农具厂。

    那时当工人,工资很低。小姑省吃俭用,省下钱周末回家给我年迈爷爷奶奶买吃买穿。没有钱买自行车,也没有公交车,小姑周六下午步行四十里路回家,连夜为自已年老的父母洗洗补补,第二天抹煎饼做馒头,下午再步行回县城,越到周末,小姑越是辛苦。

    我于一九七四年秋上了五莲师范,小姑当工人后我非常高兴,这样我们娘俩就可以常见面。虽然同在县城,但师范在城南,农具厂在城北,相隔十余里。到了周末,我步行去小姑厂里,小姑去食堂打好点饭给我吃。晚上,娘俩挤在小床上,总有说不完的话。小姑还用节约下的钱为我买了双翻毛棕色皮鞋,这双皮鞋让我穿到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一直穿了很久。

    一九七八年四月,小姑与小姑父结婚成家。当时小姑父在工艺品厂当会计,为了离婆家近点,七九年正月小姑调到县印刷厂工作。

    一九七九年五月,小姑生了我的小表妹。一家三口住进了印刷厂职工宿舍。小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女儿,忙于家务。周天还要回家看我爷爷奶奶,为父母缝补浆洗,十分辛劳。由于劳累,小姑得肝炎,异常消瘦,身体很弱,及至今天,我的小姑从没有胖起来。

    一九八O年十月初八,我奶奶因病去世。那晚我和小姑为奶奶守灵,我们娘俩回忆奶奶的一生,特别是她腿伤至残的后半生,实在不容易,娘俩止不住泪水涟涟……

    一九八六年,小姑调到织布二厂,任厂里电话接线员,工作相对比以前轻松些。小姑父是副厂长,工作很忙顾不了家,照顾上学的女儿,探望照顾公婆,全靠我小姑操劳。

    一九八八年,我爷爷来到县城我小姑家常住,有时也去我小弟家住些日子。年过八旬的爷爷有时不体谅我姑姑和我姑父白天上班的辛苦,老人觉少,他半夜醒来,睡不着,总是拄着拐杖走来走去,小姑总是劝说爷爷,让他再去休息。爷爷吸烟很多,满屋子都是烟味,小姑经常劝说年老的父亲,尽量少吸烟。

    一九九一年三月初四,我爷爷因病去世,小姑在照顾他的三年里,尽到了一个女儿最大的孝心。

  小姑结婚成家以来,每日忙于上班,还要探望年迈的父母,照顾公婆,培养女儿至大学毕业。姑父担任领导工作,顾不上家,家务全靠小姑来操持,很是辛苦。

    五:退休后养老育孙的曰子

  二OO一年十月,小姑退休回家。

  二OO二年中秋节后,我小表妹结婚成家。

  二O0四年元宵节后,我小姑喜得外孙,从此又过上忙忙碌碌的含饴弄孙的曰子。

    二00四年夏天,小姑的公公因病去世。在老人三年卧床不起的曰子里,虽有护工照料,但一日三餐,营养搭配,买菜做饭,小姑尽心尽力,尽到了一个儿媳的责任,得到亲朋和周围邻居的好评。

    二O一四年,小姑的婆母去世。在公公去世后的十年里,小姑的婆婆多数住在小姑家里,衣食住行都由小姑照顾。老人失去老伴,有时情绪不好。老人又好唠叨,小姑又在更年期,但小姑总是尽量依着老人的要求,让婆婆安逸地度过晚年。

    二O一四年十一月,表妹二胎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小姑又喜得两个外孙。小姑每日照顾上小学的大外孙吃午饭,荤素搭配,营养可口,还要为表妹照顾双胞胎儿子,每日忙中有乐,不得清闲。

    如今大外孙瑞瑞已上高二,双胞胎凯凯和祥祥也已六岁,大的高高壮壮,两小的白白胖胖。

    在小姑退休后的近二十年里,送走了公公婆婆,养大了三个外孙。虽然辛苦,但虽苦犹甜。

    我的小姑在她这七十年人生历程中,努力工作,孝敬父母,赡养公婆,为女育孙,辛劳半生。她心地善良,为家人辛苦付出,对亲朋友爱,对后辈尽力扶助,得到我们全家后辈无比钦敬!

  小姑只生育了一个女儿,但喜得三个外孙。这真是:

      一生辛劳心良善,   

      为女育孙乐不闲。

    生活幸福步步高,

    开枝散叶节节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h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