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的春季校园招聘基本到这里就快画上句号了。
毕业找工作的季节,逃不脱的是做一份自己的简历,一份简历也就是对自己过去这段时间做一个总结。
所谓简历,就是过去这一段时间的简要履历。
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简历,而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学生,简历会给人直观的第一印象。
今天帮忙修改了不到十份简历,包括在之前校园招聘后台看到了许多简历,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
一份简历虽然是一份履历,但是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
无论在大学期间经历丰富与否,我都发现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喜欢把自己所有的经历一股脑堆到简历上。
校园经历不多的,就尽可能的多写一些废话。校园经历丰富的,则一股脑儿把文字写的很小,巴不得一张纸当两张纸用。
繁琐的内容增加了筛选的难度,同时也让面试官摸不着头脑。
在我看来,简历简历第一必须简洁。一张简历就像一张脸,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再加点妆容,那是美女,可是总有人喜欢在自己的脸上点几个麻子。
投递一个公司一个岗位,那么你的简历也应该是唯一的。说白了,简历要跟公司和岗位去匹配,投递人资却写了工程设计方面的实践经历,这就有点浪费纸张了。
所谓简历,如果只是简单堆砌,那也就没有筛选的必要了。
我们多数人在制作简历的时候,都只是简单的罗列了自己的实践内容或者是实习内容,却没有强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在xx银行,负责接待来往客户……
我在xx会计事务所,负责现场审计,整理审计资料……
我担任xx副主席/主席期间,负责主办讲座、竞赛……
我担任xx实践项目组长,负责统筹全局……
多数人都是这样写的。
可是仔细一读不对呀,前面两条那是企业招聘简章上的岗位职责,后两条那是校园实践活动的角色职责描述。
可是你自己做了什么呢?有什么成果呢?你自己获得了什么呢?
很多学生的简历都有这样的共性问题,错将岗位职责当做了自己的成果。
说白了还是学校给了你光环,可是你自己成长了多少?
所谓简历,是自己的成长履历,不是你所扮演角色的职责。
很多人在描述的过程中,虽然条目列得很清楚,但是看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为了简历更直观,以数据来展现会更直观。
相比于一上来就说自己负责xx主管xx,倒不如直接说在任职期间,主办了x场比赛,有x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取得了xx成果。
一旦有了数据,那你的简历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观感。就像学习成绩可以是量化的GPA,那你做这个实践那就有了可量化的直管标准。
简历描述一定要有重点!!!
自己的简历自然是表现自己的,所以还是要强调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简历所展现出来的一定是你自己的履历和成长,而不是你所在的团队做了什么。
这样的履历,在结构化面试中,一旦面试官抓住一两个细节提问,也就可以很明显的识别你在整个实践中到底参与了多少,获得了多少,还有多少是来自团队的光环,还有多少是你自己添加的水分。
简历的重点是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无怪乎学习生活、校园经历、实践经历、所获荣誉、掌握实用技能这几部分。
我们的简历其实也就这几部分。
第一块就是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电话、邮箱、微信等)、联系地址等,这一块就是人的脑袋,展现的是你是谁。
第二块自然就是教育经历,学校、专业、受教育时间、成绩排名,有的同学还喜欢加上主修课程,可是不要罗列太多,罗列多了那就不是主修课程了,反倒显得泛泛。
第三块校园经历、实践经历、项目经历,这些个经历先说是什么,也就是你自己任职什么、实践了什么、项目是什么。接下来再简洁明了的说明自己在这一段经历中做了哪些工作,获得了什么成绩。
我一般是喜欢使用这样的句式:担任xx负责人,期间组织了xx次xx活动,有xx人受益或参与其中,收到了xx的效果。
最后还有技能和获奖经历,这里不要什么都往上放,一定要挑选含金量最高的、获得难度最大的、与你的岗位关联最大的放。
你投递出去的简历并不是为了证明你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而是为了证明你适合这家公司,或者是这个工作岗位。
在每年春秋两季的校园招聘里,统共要处理四五千份简历,这么大的简历量,多数学生的经历其实都是千篇一律。
如果你想抓住HR的眼睛,那请你将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简历就是企业了解你的窗口。
当然了,最重要的自然还是个人的积累沉淀,也就是大学前三年的沉淀积累。
在一段实践经历中,一定要做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沿着前人的路一直在走,那你只是一个复读机。
或者说是xx主席/副主席这一类的头衔给了你光环,而不是你赋予了这头衔以意义。
当你赋予了头衔以意义,那么你的简历才有了意义。
简历也才变成了你的简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