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起床后就做三件事,穿衣、喝水、抽烟,然后下楼锻炼。后来戒烟,就变成两件事。自打有了小狗又变成三件事,穿衣、喝水、遛狗,然后再次下楼锻炼。开始真不适应,太折腾,现在习惯了,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不断重复,熬过那段不适应就习惯了。
日常生活中太多习惯成自然的事,饿了吃,渴了喝;还有称呼,老年人喊爷爷奶奶,中年人喊叔叔婶婶,年龄比你大的喊哥哥姐姐。按年龄称呼对方也成了习惯,这叫常识性认知。不过也会出现突发情况,把这种习惯打破,比如辈分。
昨天有个远房亲戚到访,一大家人陪着吃饭,称呼上让孩子就有些混乱。我们家辈分大,大出了一辈,我家小家伙跟四弟家老二都乱了。俩孩子很困惑,明明跟爷爷年龄差不多,为什么要喊大爷?
“妈妈,摇摇车不是唱: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俩小朋友还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歌,童言童语疑惑中,惹得全家都笑起来。
别说他们,辈分这事我小时候也乱过。
中国人讲究辈分,是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讲究同宗同源,是血缘关系的象征。有的姓氏至今延着续族谱,身边见过的就有孔、孟两姓。小学有个同学叫孟庆x,教导主任叫孟樊x,同学经常跟我们开玩笑,按辈分,主任得喊她姑。
大学的时候也有个同学,有次问他,你的名字也是按家谱取的吗,他说是。我就没敢往下接话,因为他跟我姥爷一辈,真续关系那吃大亏了。
昨天那顿饭扩展了孩子们的认知,知道了辈分这事,孩子们吃饱后都去围着五爷爷,让他讲解关于辈分的问题,听没听懂不知道,反正都改了口。
散席分手道别,孩子们也很有礼貌,挥着小手给亲戚道别:“爷爷奶奶,再见。”
看来还是没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