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7」
昨日:电影节首日影片
「又见奈良」
日本战后遗孤。
这个题材是略敏感的,拍二战的电影汗牛充栋,拍战后遗孤的少之又少。
一些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人,或在幼时被带到中国的日本儿童,原本是要随父母把东北当做日本新的疆土来开拓、来生根的。结果日本战败,父母仓促离开中国,来不及带走小孩,很多就被东北老百姓收养长大,成年/中年后返回日本寻找亲生家庭,不会说日语,从里到外都是一个中国人的样子,难以被日本社会接纳,也难以被自己在日本长大的兄弟姐妹们接纳(怕来分家产),更不幸的,是连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找不到。本片中寻找的那位遗孤即是如此,最后凄惶死去。
绝妙隐喻:老太太把孙女买给自己吃的螃蟹放生到一个湖里,孙女惊讶上前阻止不及,说这是海蟹呀,你这不是放生是杀生,老太太说,只能让它自己努力适应了。
不过这片子更多的着墨,是在为帮助中国老太太寻亲而结成的三人组的情感升级里,于是片子的基调显得很温情,情感涌动在日式克制与平淡中。
很多有意味和感动的留白,两个异国老人互看照片时的无声胜有声,聋哑人写字交流时众人安静地等待,最后一段三人组在夜晚的奈良街头走路的长镜头,没有一句对白,三个人只是前后走着,好像走成了一家人,好像走着走着,天就会亮。
「映后交流」
导演: 鹏飞,1982年出,应该是北京人。
大学毕业后,就跟了蔡明亮导演,做助理学习六七年,一路找自己的风格,这部片子只用了一台机器、19天时间就拍完了。
片子最后长镜头那条路,自己在奈良时走了很多遍,非常清静,便拍进去。
导演在片子里还出镜演了一个日本牛铺老板,学牛叫学猪脚学马叫都惟妙惟肖。一查,生于京剧世家。

「春江水暖」
这是我今天最爱的片子。
但我没看,因为我2年前就看过了,当时就惊艳了。讲的是导演自己在江南小镇(富阳)成长的家族记忆与故事,
片子里很多演员,就是他现实生活中的亲戚,真正本色出演。画面、情绪、节奏都是对的。一个天才导演的处女作。
请去看吧。
「映后交流」
省下电影的时间,在美院里看展。结果错过了映后交流。
网上资料:顾晓刚,1988年生,杭州富阳人,学服装营销出身,大学期间因机缘天作接触影像,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后转向剧情电影创作,企划长卷电影《千里江东图》,两年间历经四季拍摄完成其卷一《春江水暖》。

「回南天」
很不知所以。
片如其名,如回南天一样闷着,对白、情绪、表演、叙事节奏、故事冲突,都闷着。闷得不知所以。没有出口的郁闷,突兀的压抑性神经质,难以理解的内心表演。
「映后交流」
高鸣,生年不知,江西人。
有几年情绪很不好,被负面精神困住了,没有办法出来,拍这部片子也是自己疗愈自己的过程。
以上片子观感在这里找到了原因。

「歌声缘何慢半拍」
河南农村真实生活图景,飞扬的沙尘、破败的村子、庙口呆坐的老人,演员也几乎都是当地村民本色出演。
尤其河南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听着特亲切。
几乎全由长镜头组成,除了一头一尾两个运动长镜头,中间大多还是固定场景的长镜头,其中一个是母羊生小羊羔的全过程,固定长镜头,经典。
「映后交流」
为了赶上姐妹两睡觉前的good night KISS,没有参加。
网上资料:董性以,生年不知,河南安阳人。「歌声缘何慢半拍」应该也是他的处女作。
(12点又到了,剩下的书影单细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