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把“筛子”和一部“单反相机”
——读王君老师《写“真”的秘密》
七七
周末,有风。秋雨微凉,把自己隔离在书房,摆脱家务,远离手机,专心聆听王君老师作文展示课《写“真”的秘密》。沉醉在80分钟的课堂里,完全忘记了时间,再次被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魅力折服。
思考一:写作要“打假”
我们总是在课堂上跟学生三令五申地强调,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也对作文提出如下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尽管我们指导课讲,点评课讲,可学生常常觉得没有什么素材可写,一写“温暖”话题,不是母亲雨天送伞,就是自己发烧,母亲背着去医院;一写“励志”题材,不是考试失利,同学安慰,就是离家出走看到自然界的花或树,深受感染,重拾自信等等,诸多老套,千篇一律。每次批改,虚假的作文让自己“想死的心都有。”其实,不是学生没有素材,而是缺少把素材转化为题材的能力。
王君老师也曾经在作文教学笔记《一路修行教作文》一书中以《作文打假》为题阐释自己“拿一个好孩子作文‘开刀’”的做法,以要求孩子写作要有真诚的态度。在《写“真”的秘密》作文教学中,王君老师也组织了一次“打假”活动。这次“打假”的例文分别是网络上流传的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李宇春“春式家书体”、学生的研修日记诗、重庆学生随笔(选录)。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王君老师组织学生品析如何看待这样的“真”,从而发现“原生态的真”不是好作文的观点。
特别喜欢王君老师的ppt:
如果“真”仅仅停留在原生态……
“流水账”的问题就会出现
“正确的废话”的问题就会出现
“繁杂而漫无目的”的问题就会出现
“偏激”的问题就会出现
这样的问题呈现,恰是对之前几篇文章症结的归纳,不用说教,学生就会明白如何写好作文的“真”,也拒绝了“真情实感不等于日常生活的重现”“真情实感不等于我行我素的情感宣泄”观点。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这一板块的过程中,王君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写作方法其实已经完成。
我们都清楚,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感知的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的综合能力。有时候,还真不是老师可以教的。王君老师说:“不要去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老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王君老师似乎就有一种魔力,总是把生活和作文打通,我们的成长会经历什么,我们的写作就必须经历什么。“真人真事真感情,大情大气大文章”,说的是作文,更是说做人,而打假必须是第一步。
思考二:借我一把“筛子”和一部“单反相机”很惭愧,自己才疏学浅,对于“筛子理论”和“单反相机理论”所知甚少。王君老师在课堂上,把苏格拉底的三个“筛子”和“单反相机”的三个“发现”功能送给学生,让我豁然开朗。
“筛子理论”强调的“三个筛子”,就是真实、善意、重要三个关键词。苏格拉底的本意是用这三个筛子教育门徒预防流言蜚语的。王君老师把这三个要素作为评价一篇作文的价值标准,是必要且恰当的。当然,这里的善意,它有更广泛的涵义,而并非好坏之分。对于学生作文而言,如果能用这样的三个因素考量每一篇作文,那作文质量应该是不错的。做人做事,也值得参考。
王君老师借用哲学家叔本华“要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一句话,提炼出 “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发现生活中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发现事物背后的独特意义”三个发现,是方法,也是要求,指导学生写作看得见。
在课堂上,听到了王君老师班级里一个六年级孩子写的两篇班级播报,有文字,有图片,更有思想,很震撼,不愧是名校的孩子,更是名师出高徒。我们可能培养不出这样优秀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孩子在我们这段接力棒中,经由写作,一次次向好,一次次快乐写下去,而不是应试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