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青少年课程中,想了解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的原始资料(之前都是看到其他人总结的),我查阅了埃里克·埃里克森在1950年出版的《儿童与社会》第三版。读原著我才了解埃里克·埃里克森原来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和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出生在1902年的德国,此时弗洛伊德46岁,已经开出开创出精神分析的研究阵地,埃里克森接受安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成为了一位儿童精神分析者,并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即著名的个体发展八阶段理论。
这是我今日读书的收获。
本文的标题来自于埃里克森对自我的论述,在埃里克森看来,自我就是个体使用适应性的方式来整合自己的经验和行为的能力。当自我的力量足够强大,能够平衡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个体不会出现情绪困扰。
那么人的烦恼来自于哪里呢?在埃里克森看来,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就会陷入两个极端,一端是我们希望我们能做或做了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就会陷入对不可挽回的事情的不合理担忧或对亲友对我们的冷漠反应的害怕(被抛弃感);一端是我们应该做或未来应该做的事情,这两个极端分别对应于人格结构里的超我和本我。超我是良心的压制力,自动管理者;而本我是过分的️愿望。
两个极端之间有个中间地带,在这里人们能够获得平衡,就是当下可以做或将会做的事情,既不后悔已做的事情也不担忧未来,专注当下可以做的事情。
埃里克森对自我、本我和超我的论述更易于理解和应用。比l在亲子关系互动中,尤其是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陷入“应该”的思维模式,ta应该按时完成作业,应该书写干净和工整,应该不出错误等,当父母有了应该思维模式时,看到孩子完成作业拖拉、书写潦草,必然会情绪失控,对ta大喊大叫,这就是没有意识到情绪的变化,产生的问题。
那么怎么办?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成年人被看作是有理性的人,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当自己感觉到陷入了“应该”思维模式中,需要暂停一下,让自己冷静下来。一旦暂停冷静下来之后人就恢复了理性,这个时候再去和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一般不会让成年人陷入另一个极端而产生后悔情绪。
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自己成长,需要有接纳和成长的能力,愿在人生旅途中,更好地欣赏自己、孩子和他人,感激生命中的存在,关爱自己,从觉察自己的情绪开始,愿一切美好与众人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