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1941年5月7日至5月底进行的中条山战役,10万日军对阵20万中国守军,中国军队据险而守,人数占优,而日军武器装备占有绝对的优势。从纸面上看,这会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激烈鏖战,但战争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战役仅仅20天就结束了,中条山失守,中国军队总计伤亡超过10万,而日方伤亡统计仅638人,在中方统计里,日方伤亡也只有9000多人。
这几乎是一场屠杀,被认为是抗战史上最耻辱的战役。曾经与日军力抗三年,让日军损兵折将、久攻不下的中条山守军,为何在这次战役中刚开打就全线崩溃,被日军分割包围,瓮中捉鳖,损失惨重?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开战仅一小时,中条山中国守军的军、师以上指挥机构就被从天而降的日军特种兵摧毁,导致国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一片混乱,被日军趁机包围穿插,各个击破。
中条山中国守军做梦也没想到日军会突然出现在他们后方,直接攻击他们的指挥机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且速度之快、攻击之猛前所未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机构被瞬间“斩首”,这是战役溃败的根本原因。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神兵天降,给战略战术理念相对落后相对中国军队很好的上了一课。这也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特种兵空降,直接攻击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让中国军队猝不及防,一招而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其实,此时日军空降兵部队组建不久。想不到第一次出手就大杀四方。
日军空降兵在世界各军事强国中起步算比较晚的,日本西线死敌苏联早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组建了空降部队,1932年就形成了有战斗力的空降旅;德国也在3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空降部队的速成实验;而日本的空降兵到1940年才开始组建,目的为了攻占东南亚,抢夺英美殖民地。因为直接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正面对抗,而购买德式装备组建空降兵部队。
1941年4月初,日军准备进攻中条山时,日军空降部队正式组建还不到一年,甚至还没有正式名称的联队。有资料统计这支部队人数不会超过2000,这些日本帝国军队挑选的精英无疑是日军的王牌和佼佼者,但他们的战斗力尚未可知。
这次把他们孤注一掷全部投入中国战场,无疑是一次赌博和冒险。而推动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日军华北占领军司令官多田骏。
多田骏是一个极其狂妄,而且极富想象力的战争狂魔。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机划就是他向日本内阁提出的。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他工于心计,极具谋略,在日本军中有“谋略将军”之称。他在战略战术上也往往突发奇想、打破常规。这次把刚刚成型还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日军空降兵用于中条山战场,就是要出其不意,以奇制胜。
而日军大本营也对中条山这根“华北的毒刺”、“帝国的盲肠”欲拔之而后快。这块孤悬在华北日军占领区的最后一块根据地,牵制了日军3个多师团的兵力,并对日军南下西进构成巨大的威胁。日军被迫多年在此止步不前。而此前日本刚刚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解除了西方的后顾之忧。日军做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而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条山。为增加胜算,多田骏说服了日军陆军大本营,让这些被寄予厚望的精锐在中条山战场上助一臂之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多田骏对在中条山使用空降兵作战有十足的把握。
多田骏在日军中长期负责情报工作,曾主管关东军特务机构。非常重视和精于侦察、渗透、特务工作。到任华北仅几个月,他派出的间谍和特务就已把中条山中国军队底细摸的一清二楚。
因为中条山中国军队中有高级军官从事粮食、军火甚至鸦片等生意,给了日军特工、间谍以可乘之机。他们化装成商人,大量向中条山地区渗透。中条山中国军队的部署、各级指挥机构、弹药库、野战医院、通讯中心的位置,警卫防守都已在日军的掌握之中,甚至连中国军队上到军师,下到营连指挥员的名字,他们都了如指掌。而这些精准翔实的情报,为多田俊使用空降部队精准出击、直捣黄龙创造了条件。多田骏和他的特务机构曾私下狂言,开战后一个小时他们就能瘫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
而此时,曾一手建立中条山防御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已经离开,驻守中条山数年的第四集团军和其他一些部队也被调离。中条山中国军队的实际指挥官,是在国民党军中被称为“何婆婆”的何应钦。他在历次指挥作战中难求一胜。所以,除了武器装备。中日双方指挥员的巨大差距也是这次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何应钦不但不会想到日军有特种兵空降作战实施的“斩首行动”,甚至不相信日军会大举进攻中条山。因为数年来日军对中条山的进攻无不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这让他有了些许盲目的自信。而特务出身的多田骏,频频令日军做出渡过黄河,南攻洛阳、西取西安的假象,来迷惑中国军队。
何应钦偏偏就上当了,他在洛阳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针对日军的渡河战役进行有针对性部署。他把中国守军沿中条山东西摆开,恰似一字长蛇阵,主要防守和增援黄河沿岸渡口,防止日军渡过黄河。这样的部署无疑给了多田俊对中条山守军多面攻击、包围穿插的大好机会,也给了他手中那张隐秘的王牌——空降部队的施展空间。
日军了解到,在所有指挥系统中,负责中条山西线防守的第5集团军曾万钟的指挥部是极其险要、最难攻破的。
曾万中的指挥部设在夏县泗交以南的马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进入马村只有一条两侧壁立如韧的峡谷——阎王峡,为防万无一失。曾万钟在两侧悬崖上布置了重机枪火力点,可以随时封锁峡谷,马村背后是高耸陡峭的楼山。四面山脚均有重兵把守,而且附近还部署有第5集团军的5个师,随时可以赶来支援。这样的险要地形和兵力部署,曾万钟认为自己的司令部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日军为此也绞尽了脑汁,他们想了无数种从峡谷外进攻的方案,均觉得难以成功。他们需要寻找不通过正面隘口攻击马村的方式。他们想到了空降兵,但马村周围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根本没有空降的场地。
终于,日军侦察飞机在马村后面的楼山顶上发现了一块空地,这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竟然有一块没有长树木的空地,是绝佳的空降场地。这个发现让多田骏欣喜若狂。如果在楼山顶上实施空降成功,随机潜伏。和外围进攻部队里应外合,出其不意攻击曾万钟的指挥部,是一个绝佳的计策。
因为马村险要的地形和兵力部署,攻克需投入大量兵力和重武器。为此,从5月4日开始,日军就开始在楼山山顶秘密空降人员和装备,包括迫击炮和机枪。随着一批批日军和装备降落,到5月7日攻击开始前,日军已聚集了近300人的队伍,还有几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为了安全保密,日军将进入此地的中国居民全部控制、关押,以防走漏消息。
日军天天在第5集团军司令部的头顶降落,而曾万钟和他的部下对此一无所知。他一直认为此地的安全不需要担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峡谷和山地周围全是他的警卫部队,日军要来,除非从天而降。
一个放羊的老头,是唯一一个发现了山顶的日军而没有被日军发现的人。当他匆匆把这个消息告诉曾万钟,说山顶上有日本鬼子,而且装扮和以前的日军不一样。但曾万钟一笑置之,根本就不相信。第5集团军司令部就这样错失了消灭日军、死里逃生的机会。而这次机会,关系到第5集团军十万部队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条山战役战局的成败胜负;他的自信和自大将给他和他的军队带来灭顶之灾。
1941年5月7日,日军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中条山发动了突然袭击。在飞机轰炸、重炮轰击下,日军以坦克开路,迅速突入中国军队的阵地。
日军攻势凌厉无比。中国军队猝不及防,一个个前沿阵地瞬间被突破。得到消息的何应钦惊慌失措,让刘茂恩和曾万钟率部坚决抵抗。
曾万钟指挥西线部队顽强抗击,他知道日军如此大规模进攻中条山,狭窄的西线肯定是突破的重点,而最西面的80军岌岌可危,急需支援。他一面命80军坚守阵地,不准后退,一面调兵遣将准备支援80军。可就在这关键时刻,通讯突然中断了,他的头顶和四周竟然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
这时,离开战仅仅过去一小时。
因为就在此前几分钟。多田骏已向潜伏在中条山中国军队要害部门附近的特务和间谍发出攻击命令。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军队的弹药库被炸、医院被焚、电线被断,一队队日军特种兵开始趁乱在各军师指挥部附近空降,实施突击。
一支日军部队轻车熟路地摸到了第五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马村隘口,向守卫隘口的部队发起了猛烈攻击。
楼山顶上的日军空降兵也迅速开始行动,他们先用掷弹筒和迫击炮消灭了曾万钟设在两侧悬崖上的重机枪,然后居高临下用重机枪和迫击炮疯狂攻击正在抵御进攻隘口的警卫部队的后背。敌5集团军的警卫部队背后遭袭,伤亡惨重,阵脚大乱。楼山上的日军趁势从山顶猛冲下来,直取曾万钟的司令部。
曾万钟做梦也没想到,他后面悬崖峭壁的山顶会有敌人从天而降,日军里应外合,他那瞬间陷入被包围的境地,而他的警卫部队在日军的突然袭击下很快伤亡殆尽。日军即将冲到眼前,他仓促间只能带领卫队向东山撤退。在日军火力打击下,第5集团军司令部人员尸横山沟、伤亡惨重。曾万钟在两个贴身卫士拼命保护下。经涧南沟逃走。
开战仅一小时,曾万钟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就被日军摧毁了。这个中条山西线的最高指挥官,此时竟亡命山野,完全和他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此时,各军师指挥机关也相继被日军空降部队袭击,大部被摧毁,中国军队的联络指挥几乎完全中断。处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的中国军队,突然没有了组织指挥,混乱和惊慌开始迅速蔓延。他们很快由节节抵抗变成了大溃逃。
因没有联络指挥、又得不到援兵的确切消息,受到日军重点攻击的最西端的80军1万多人的部队几个小时就完全溃散了。接着,34军溃散、暂编34师溃散、17军孤军奋战,被日军团团包围……。
东线的中国军队也因失去联络指挥开始溃散,孟县、济源一带的阵地被纷纷丢弃,封门山也被放弃,国军一溃千里,开始拥向黄河南岸。因没有统一协调指挥,大批国军拥挤在官阳渡口向黄河南岸撤退。被日军大批飞机猛烈轰炸。中国军队死伤大半,浮尸满河。
在日军凌厉的攻势面前。失去了指挥的中国军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全线崩溃,兵败如山倒。
这是1941年5月8日,离战役开打才仅仅过去一天。
5月9日,北线日军也迅速南下,攻破横岭关。直逼垣曲。垣曲是中条山中段的战略支撑点,控制和连接黄河沿岸各渡口的战略要地,也是中条山物质补给和南撤的通道。驻守垣曲的是赵世霖的43军,他们在垣曲城外构筑阵地与日军41师团和第9混成旅团展开了激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有一支日军特种部队在43军背后空降,迅速从后面向中国军队展开突袭。腹背受敌的43军很快崩溃,垣曲失守。日军占领茅津渡,又横扫黄河沿岸各个渡口。完全切断了中国军队的退路和补给线。
至此,中国军队完全被日军分割包围,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日军的空降特种部队在中条山作战中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快如闪电、攻击凌厉、精确的摧毁了中国军队的集团军、军、师指挥机构,又敌后空降,配合日军地面部队占领了垣曲,完成了对中国军队的完全包围。成了左右战争的胜负手。
战后第五集团军司令曾万钟也认为此次中条山战役的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军队各级指挥部被日军偷袭,导致军队混乱,才会一溃千里。他在后来的战报中这样说:“日军此次乃以曾受特种训练之部队,不顾损害,以钻隙迂回战法,冒险犯难之精神,攀登绝壁,沿山谷向我挺进,袭击我各级司令部,切断我后方联络线,摧毁我军之指挥机构……”。
日军仅以伤亡不到千人的代价,就攻下了华北要地中条山。中国军队战死4.2万人,被俘3.5万 人,总计损失超过10万人。蒋介石认为:“这是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毛泽东也指出:“此次中条山损失,实为上海战役以来最大损失!”
如梦初醒的中国军队遭此沉重打击,开始痛定思痛,以后的战场兵力部署里加强了防止日军空降突袭的防御措施,但这一切显然来得太晚了。
而这次在中条山为日军立下赫赫战功的特种空降部队。此后在中国战场上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他们没有再无往不利,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他们在东南亚战场上面对英、美军有针对的性的防御也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一直到他们覆灭都默默无闻。中条山的辉煌只不过是他们的昙花一现。
i
而国军在中条山战役前轻敌松懈,并没有知己知彼,丝毫没有觉察日军空降奇袭的企图。而且中条山门户大开,防御部署被日军一览无余,给了多田俊实施精准打击的可乘之机。一系列的失误上演了这场抗战史上最惨的奇耻大辱,也给了我们血的教训。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