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观《地球最后的夜晚》有感:好坏,是个玄学

观《地球最后的夜晚》有感:好坏,是个玄学

作者: 三猫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00:06 被阅读6次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起张绍刚在《吐槽大会》上,吐槽毕赣的话:

毕赣拍电影,就像冷冷的冰雨,胡乱的拍啊。

当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我才感到张绍刚说的,有多么准确。

我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人,我只是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不愿浪费我的每一分电影票钱,所以每部电影看完,就努力写个所谓“影评”,给自己挣点流量,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

我的电影专业素质,仅限于大学选修过的电影学,其他就没有了。

我大学的电影学老师,曾经这样说,“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看懂电影。”

我觉得她说得对,我也觉得,我属于看不懂的那一种,我是无数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之一而已。

我写影评通常的套路,是先叙述一遍电影的故事,然后借势评价几句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东西。

我认为这样写出的影评实用、保险,不会被骂。

但毕赣这部《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以往的写作套路根本用不上。

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完之后已经记不清电影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准确来说,这部电影没有主线,是一部完全意识流电影。

比《追忆似水年华》还意识流,比邓超的《恶棍天使》还像做梦。

它就是一个梦,而且不是一个有故事的梦,它是一个破碎的梦。

我隐约感觉到,这个梦,关于妈妈,关于爱情,关于孩子,关于他所想要追求的一些东西。

那具体是什么,他不告诉我,我也不知道。

观影过程中,不断有观众离场,到最后,只剩下我和叔叔两个人。

然而我们也是不断叹气不断看表才勉强看完了全部影片。

看完之后,心情非常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呢?

因为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到底拍了个什么鬼?”

我所纠结的,是三十多块的票,我到底要不要写一篇影评?

我写了,会有人骂我不懂艺术,我不写,我心里不爽。

叔叔说,那你都花了钱了,为什么还不能骂几句呢?

我一想,对啊,凭什么我花了钱了,还不能骂几句了?

为了保证我文章的客观性,我上网搜索了“电影是什么?”“文艺片是什么?”“电影的意义。”这几个问题。

然后我觉得我可以发言了。

有人说,看不懂电影的人,他们就只是看个热闹,他们只喜欢刷抖音,那些人他们是看不懂艺术的。

还有人说,看不懂就随意评价这部电影的人,还是多去刷刷电影吧,才看多几部就敢来评价。

说实话,我真的很讨厌这种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就如同皇帝的新衣中那些给皇帝做新衣服的骗子和大臣们。

“你们看不到衣服,那是因为你们愚蠢。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看到。”

电影,归根结底,是大众的艺术。

如果你是一部小众的电影,那就不要上《吐槽大会》这种节目来给自己宣传,在你自己的圈子里,自娱自乐即可。

如果你想要让大众去接受你、欣赏你,却又不愿意去迎合大众,还说看不懂的人都是一群傻X,那不是既当婊 子又立牌坊了吗?

大众怎么得罪你了,看不懂就要做傻X呢?

难道我们的智商就都那么低,就只有看得懂的人智慧高,我们的票都是给自己智商交的税么?

被大众所喜欢的东西,难道就是庸俗不堪的吗?

凭什么被大多数人爱的,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呢?

人们真是可笑,一边明明自己也是所谓“世人”,一边拼命把自己标榜成金字塔顶尖的人。

好像只有他懂全世界,别人都没长脑子一样。

就像有些大学老师,自以为获得了高深的知识,对一脸懵逼的同学不屑一顾,仿佛自己上课的意义,并不是为了传道受业解惑,而是为了秀清高。

正因为我们不懂,才需要有人去讲解,不是吗?

正因为存在着无知,才需要会讲故事和道理的人,不是吗?

也不知道,到底哪里来的优越感……

我很同意王晶导演的想法,烂片又如何,商业片又如何,挣钱就够了哦。

就是要拍出你喜欢看的,你喜欢明星,给你,你喜欢美女,给你,你喜欢搞笑,给你。

我用你想要的,换我想要的,公平合理,天经地义。

就如写文章一样,古代的经典著作固然伟大,但它毕竟是晦涩难懂的,束之高阁在所难免,畅销书的作者去迎合观众就不对了么?没错啊。

看电影的人,想看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什么问题么?

我们看电影是为了什么?而拍电影又是为了什么?

你只能求仁得仁,不可能买一赠一。

文艺片我也看过一些,比如王家卫导演的,还有前一阵刚看的《苏州河》,我全都喜欢得不得了。

以前,被人们说很可怕的《黑天鹅》,我也看过了。

但说真的,我真的第一次看到像《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种,完全看不懂的电影。

你在表达自己的梦境,却完全不顾观众的想法,那就得做好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的准备。

你的梦是做舒服了,观众的花了钱不开心了。

关于这部电影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下面说说,看完这部电影,由此联想到的,关于作品好坏和评价的问题。

这世界上,有的东西有对错,所以有了规矩、有了法律。

而有的东西,没有对错,比如美丑、好坏。这是个玄学,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坏。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这个世界,你是对是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能够自圆其说。”

我认为他说的极有道理。

我在豆瓣上曾经给了一大堆国产电影极高的评分。

比如郭敬明系列,迪丽热巴系列。

有个豆友这样评价,“为什么别人说是烂片的,你都给了五星,而别人给了五星的,你却说不好,人和人的审美真的能完全如此精准的错位吗?”

他的评价令我挺受伤的,因为我感到自己被质疑了,好像我成了异类,或者我成了一个和别人不同的智障。

但我看了看我的影评,并非完全如他所说,还是有很多电影,我和大家的评价是一样的。

人不是完美的,我也不是,所以有一些评价我承认我是不客观的。

比如对郭敬明和迪丽热巴。

他们被骂得很惨。

但我喜欢他们。有什么问题么?我喜欢他们,难道就是一种错吗?

郭敬明是我童年的回忆,他勤奋、有才华又有商业头脑,小时代看完让我感觉很开心,我看到郭采洁那么高冷,我就喜欢得不得了,我觉得拍摄手法娴熟,叙事风格简单明了,我喜欢这电影怎么了?

迪丽热巴人好看、又努力、演的片子搞笑、故事完整,我怎么就不能打满分呢?

凭什么因为我喜欢他们,就该被骂呢?

传播学理论中,有个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说当一种声音占了主流的时候,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就不敢再发声,因为他们需要保全自己,于是这一种沉默就越来越多,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

这就是舆论的可怕。

我是个很害怕被骂的人,也是个很玻璃心的人,修炼了许多年,如今稍微能厚脸皮一些了。

我总是很容易就妥协,为了保全自己而选择沉默,可为什么,我就活该是错的呢?

凭什么别人就是对的,我就是错的?

这世界,真的有人能绝对的对,而其他人就是绝对的错么?

没有。

所以,我试着勇敢起来,试着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也努力去尊重别人的声音。

我意识到,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是非观强加于别人,我也不例外。

我喜欢的,就希望别人也都喜欢,我讨厌的,我也希望别人都讨厌它。

可这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再讨厌的东西,也总有人喜欢,但就因为他和你的喜好不同,就活该被你骂吗?

强求别人去和你保持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霸道、任性、幼稚的行为。

而且,我也想通了,无论是写作、演员或者任何输出作品的工作,你站上了这个舞台,就要接受审判,就要去承受不同的声音,这是必然,这是你站上舞台该付出的代价。

所以尽管我很怕被骂,但我依然写了这篇东西。

因为,表达自我的想法超过了害怕被骂的想法,你知道你自己是个写作者,于是就不能在乎那么多。

我真的是个很软弱也不喜欢争辩的人,我喜欢的张国荣先生,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依然会有很多人骂他,说他是个同性恋,说他这不好那不好,但是我每次都是默默看着,然后不去说什么。

优秀如张国荣,倾其一生做到了真善美这三个字,容颜倾国倾城,对艺术要求极为严格,努力勤奋到令人发指,在娱乐圈浮浮沉沉看尽世故,磨练成人精般的人物。

可依然不被理解,作为一个小粉丝,我又能说什么呢?

张国荣尚且如此,我就无话可说了。

那么,评价经典的标准是什么?

是大众的喜欢,还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它的历史突破性或者别的什么?

其实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

无论多么所谓经典,还是有很多人根本不喜欢。

你喜欢的,就有人不喜欢,你认为很好的,那就有人认为不好。

沈从文在他那个时代,一直被陈寅恪瞧不起,陈寅恪就认为沈从文没文化不配做大学老师,可沈从文就是被大家都叫做文学大家,你说气不气?

人和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多么正常,为什么要去否定别人的喜好?

还要转而群起攻之,难道喜欢一件事、一个人也犯法吗?

好和坏,本身就是一个玄学,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

你懂的,可能别人不懂,你不懂的,可能别人懂,所以总有人觉得你无知,你也会觉得别人无知。

不懂,你给我解释解释,那我就懂了。实在没必要,破口大骂,唇枪舌剑。

你喜欢的,我不喜欢,那就各玩各的,怎么开心怎么来,何必非要去说服别人、贬低别人,显示自己的高贵和优越,人和人能有多大差距?说白了,我们都差不多。

我们睁看眼睛看世界,就该活得自信一些,自己喜欢的,就说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就说不喜欢。

同时,也要努力保持谦卑,可以不爱,但不去伤害,尊重别人的言论和喜好,是一种高级的修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地球最后的夜晚》有感:好坏,是个玄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qa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