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人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真的不能让其与金钱消费活动有关联。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与更贴近潮流一些,我强迫自己在造型上有所改变,并购入了一对廉价的老板鞋,那对板鞋造工极差,收到货的第一对我直接退换了,原因是鞋面上有好几处造工失误而戳穿的小破洞。卖家答应更换之后,我拿回来一穿,鞋感实在太差,而且臭脚,我穿了两次直接扔在了鞋柜角落。
另外还有在胃口不好之时,总想添加一些新奇食物增加食欲,但效果往往对身体造成危害。
比如那一次换口味想吃酸笋,然后在小超市里买了一包泡椒酸笋,尝一口觉得太辣,然后想着把辣椒剔走,再用纯净水泡酸笋,以为这样可最大程度去除辣味。谁一吃下肚,肠胃泻了近一个星期。胃部虚弱得自己以为患了胃癌。后来搞到自己暗地去医院检查胃镜才打消疑虑。还有一次也是酸笋,但这次换成了是油浸,以为完全不辣则没事。谁知吃下当晚就感到喉咙干痛,临睡前还出现流感症状。最后不得不去药店买感冒药吃。
两年前刚好是北京冬奥结束不久,吉祥物冰墎墎更成为了热销周边,热爱运动的我自然受到了诱惑,心里总计划着要买一些作为纪念。不凑巧的是,我想购买的周边总是断货。然而购买冲动随着越是买不到而日益增加。几乎每天都要上APP去看一看到货情况。说到底,都是心里的魔鬼在作祟。越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热度的减退,我也稍微变得理性了些。把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了消费能力上,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在挣钱方面,毕竟只要钱足够,无论消费是否冲动,付了账总不会觉得后悔肉痛。
俗话说得好:“早买早享受,迟买有折扣。”东西不是限量的话,它一直就摆在那,不管摆在你的心中还是摆在货架,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只要它是属于你,它始终欢迎你用一种合理心态花一个合理价钱把它带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