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一届学生,本来是我该休息的时,候,但是面对今年全国一卷的理科数学试卷,我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包括大题都有一些基础的题,很容易拿到分数让学生也会得到一个虽然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包括大题都有一些基础的题,很容易拿到分数,当然学生也会得到一个相对可以点的及格分,但是如果真的想我130上去走的话,学生到底该做些什么?老师到底该做些什么?
其实迄今为止,几乎每一次面临高考的时候,我们做的都是重基础在重基础,刷高考真题再刷高考真题,可是面对这些原创性的数学试题,面对这些从几百个知识点里边抽出来或者随意抽出来的题目知识点,我们都离开怎么办?很多东西老师都讲过,只不过讲的次数的多与少,高考前复习的到位不到位。也就这些差别。
我坚信一点学生在最后一个月里边,能记住多少东西,那么他在高考当中就能用出来多少东西,那么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边,学生真的能把所有的知识点所有的题型,全部都记住吗?
我我这里有几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解决不了。
第一,如何让学生在最后的一个月里面,把所有的知识点再重新复习一遍,这个该如何操作?
第二,最后一个月是该刷题呢,还是该回归课本,回归最基础的知识,该如何回归?是老师指导性的引导复习,还是学生自己看自己过?
第三,数学思维这个东西该如何培养,通过何种载体?
第四,学生如果抗拒数学的话,抗拒思考的话,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
第五,二级结论真的有用吗?学生需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记忆吗?如果不需要的话,我们该如何教学生呢?
第六,分层教学这个东西,我们该如何操作?
第七,变式这个东西,好还是不好,我们该如何去,便是思维,我们该如何去让学生接受这种变式?
第八,学生讲题到底好还是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不好,又在哪里?
第九,跳进题海好不好?如果好,好处是什么?如果不好,坏处又是什么?
第十,我们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学生喜欢的吗?我们所教的内容,真的是学生愿意接受的吗?我们的想法,是学生的想要的想法吗?
我可以如何办,希望屏幕前的你,如果也有这个困惑,可以给我留言回复,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你请你告诉我。
自问自答: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的引领学生复习,深度了解学生学情,通过集体研讨的方式形成具体的文字化材料,例题要挑,练习要评估,这样也许能更高效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4237133/56c30e813adfe35d.png)
通力合作,真正的有一份可持续的可迭代的校本教材。
或者根据教师自己的优势,找一章自己出相关的讲义,最后汇总。
关于教育教学,笔者深知一个人的力量调渺小,一个团队一条心,效果一定会刚刚的。期待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