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拥有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
传统经济学在研究问题时,是把“人是理性的”作为前提的。基于此,传统经济学往往会聚焦于理性的成本、收益的比较与分析,从而得出最大化的效益,同时也想当然的认为,作为理性的人肯定也会选取这个效益最大化的选择。
可是,现实中有时却不然,“有钱难买不卖的货”。更多时候,不是人们不知道,而是知道这种选择不好,但是“有钱难买我愿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丹.艾瑞里就研究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现象,称之为:行为经济学。
非理性的行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这种认知缺陷就可以布下各种陷阱,如健身房营销陷阱免费赠品的陷阱等等,人们有时也会因自己的非理性付出不应该付的代价。
但是,非理性不是个贬义词,也可以说是个双刃剑,用好了一样可以获益多多的。
这套书是一个系列,本书是第二本,研究的正是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摘选几个印象深的结论吧:
1.工作的酬劳不仅仅用薪酬衡量,薪酬有它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而通过工作获得的荣誉感、成就感也是激励人的重要途径。
2.“孩子是自己的好”,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往往会高估。当你付出的情感和劳动越多,你就越珍惜,“敝帚自珍”,认识到这一点,你在与人交往时,或者管理他人时,要特别注意更要尊重别人劳动成果附属的情感和意义。
3.“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报复的本能往往超过人的想象,甚至可能“宁愿自伤一千也要杀敌八百”。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注重理性的加减乘除,“微笑”“谦逊”“和善”“鼓励”“宽容”等这些品质和习惯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你的想象。有时因为少一个你不在意的“微笑”或一声“抱歉”,可能就会引来你想不出的他人的报复。
另一个方面,“报复”也可以激发你的上进心,可以挖掘你无穷的潜力。
4.我们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想象。善用适应性,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如:对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请不要中途休息或中断,一鼓作气干下去,中断再继续,会增加你的痛苦指数。俗语“挑担莫歇脚,插田莫直腰”就是这个道理;对享乐愉悦的事情,可以延时可以中断,这样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指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因为享乐的体验有边际效应递减,所以我们可以把投资那些持续不断体验的东西上转到短时间转瞬即逝的体验上去。再好的东西,即使中个千万大奖,时间长了,人们的幸福体验也会慢慢减少。所以,那些短暂的体验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比你料想的长久的多。
比如,教师如果给学生奖励,“形成规定的奖励”就没有“意外的奖励”让同一个学生感到幸福。
如果想提高幸福指数,可以想一想如何在你的生活中、或人生中注入偶然性和不可预测因素。比如,学习一个新技术,学习一门外语,工作中尝试一个新思路等等。在衣食住行上其实都可以想象出来的。
5.唤起人们同情心的不是冰冷的客观的数据,而是生动可感的形象。“密切度、生动感、‘杯水车薪’”效应是唤起人们同情心或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生活中也是如此,你给爸妈5000元远不如你买3000元的东西带来的幸福感强。
6.短期情绪做出的决定有时往往形成长期效应。短期情绪下做的决定往往是愚蠢的,但有时一经做出,尤其是在新环境,往往具有长期效应,不可不三思而后行。
7.因为我们体验幸福时,往往会想到周围的参照物,所谓“人比人,气死人”。知道了这样规律之后,我们可以想法克服。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自己的幸福坐标系,周围的参照越少越好。比如,你周围很少有人练习书法,你可以以书法作为自己的幸福坐标;你周围的人没人学德语,你可以把学德语作为自己的幸福坐标。 千万不要把自己投身到自己没能力做的幸福坐标系中折磨自己,比如自己没钱旅游,整天看朋友圈里人家这个旅游那个逛的生闷气。学会建立自己的幸福坐标系。
是不是很有意思?呵呵 以上只是结论。作为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作者对以上结论都做了科学的实验和研究,态度和方法严谨认真。认真想一想,以上这些结论真的可以帮助你我在生活中增添很多幸福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