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怪诞行为学》
作者:丹·艾瑞里
主要内容:行为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1:《怪诞行为学》中最重要的三个话题
○ 重点:人是非理性的-攀比效应、价格幻觉、自我控制
○ 1 何帆的读书心法
§ 六经注我:打散原有的知识,重新组装;跳出某一本书、某一科目的限制,尽量从更广阔的视野开看书
○ 2 《怪诞行为学》
§ 障碍:读完后找不到系统、严密的思维框架
○ 3 《怪诞行为学》的一条主线:人是非理性的
§ 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
§ 做这些假设可以确保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明确地作出最优选择
§ 但人心易变,有很多因素应该我们的理性决策,变化时我们自己都未必察觉
○ 4 第一个因素:攀比效应
§ Ch1:人很喜欢比较,爱货比三家;
§ Ch2:人在很多时候会先入为主,“锚定效应”的“锚”就是先入为主
○ 5 第二个因素:价格幻觉
§ Ch3:为什么免费更吸引人
§ Ch4: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我们有时会锱铢必较,有时会不在乎钱,在商言商不一定好,有时会可以提醒人们商人的身份,自动带入斤斤计较的模式
§ Ch10:我们有时会错误的把价格理解为品质,用价格来衡量品质,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 6 第三个因素:自我控制
§ Ch5:情绪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 Ch6:我们出现拖延症的原因,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的原因
§ Ch11:不同的情境,人选择作弊的可能性不同
§ Ch12:涉及到与金钱无关的东西,我们更容易去作弊;与金钱相关的,我们会更谨慎
§ 附录:用行为经济学解释美国的次贷危机。传统金融市场常见的错误就是高估了人们克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 7 其他因素
§ Ch9:预期会改变我们能的行为
§ Ch7:我们会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 Ch8:选择权太多不是一件好事。最优化者往往不如最满意者过得幸福
○ 8 思考:我们不会计较比我们钱多得多的马云,而会嫉妒比我们稍高一点的同事
§ 攀比效应的作用结果。人更容易与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比较,因为潜意识里我们认为我们跟同事是水平相同的人,我们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一旦对方有高于自己的事物出现,如穿的衣服比我们好看,看的书比我们多一点,拿到的奖金比我们多一点,我们都不产生不公平,他不值得得到这些的感觉,进而嫉妒对方,进而不爽
§ 马云是离我们很远的一个人,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对方放在离我们很远的位置,跟我们水平不在同一层次,跟我们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是个遥不可及的陌生人,所以我们不会计较马云的得失,这与我们无关。但是对马云的朋友或竞争对手来说,马云的得失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也会因之而或喜或忧
• 行为经济学2:“攀比效应”是如何让你失去理性的?
○ 1 没有比较,就没有决策-比较模式
§ 主流经济学认为,你的最优化决策是你自己的事情,由你的理性决定
§ 艾瑞克认为,人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参加舞会,带一个伙伴,外观差不多,但细节上稍差一点,有了他的陪衬,你的魅力一下子就被衬托出来了
§ 心里核算mental accounting:我们不仅关心最后省下来多少钱,还会看省下的钱和原价的比较
§ 我们的认知模式依赖事物的比较,只有靠比较才能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
○ 2 从小鹅到羊群-锚定效应
§ 比较是无意中发生的,我们要先找到一个锚定点
§ 锚定点的确定很可能是非常随意的、偶然地以先入为主的形式,锚定点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级,是个参考点
§ 如果我们不省察“印记”和“锚定效应”对我们的影响,就会陷入“羊群效应”
○ 3 案例
§ 看了中国房价后再去看其他国家的房价,觉得便宜
§ 先给定一个数字后,问概率,会接近这个数字。如先给定0%比先给定100%问出的概率要低
○ 4 思考
§ 用贝壳当货币比合理。贝壳的总量不可控,可能会导致有人不事生产,整天致力于去寻找更多贝壳;贝壳的品质不一样,贝克和贝壳是不一样的,且容易损坏;贝壳本身没有价值
§ 交换和储存都不方便。梳子和独木舟都是人通过加工制造出来的,里面有人的劳动;贝壳只是捡来的,里面没有人的劳动,不能很恰当的衡量用人的劳动造出来的东西;且对于独木舟这样凝结很多劳动的东西,要用很多贝壳来交换,这么多贝壳的交换过程和储存都非常麻烦
§ 独木舟与梳子的价格比与我们今天的世界相比,要小。显然是孤岛的人们进行了很多诸如梳子等的日常用品的交换,熟悉了这样小价格、频次高的事物,对于独木舟这么复杂的、频次低事物的价值量没有概念,所以独木舟的定价相对而言偏低,且价格波动过大
○ 5 推荐经济学家写的侦探小说《致命的均衡》
§ 思考:我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价格高的商品,因为其高价,导致相同折扣下,其波动也较大,比如买个一万的电脑,往往会有高达几百的折扣;买个几百的钢笔,往往只会便宜几十。基数的影响对价格波动是很大的
§ 思考:但是,价格的波动值与价格平均值的比值可以避开价格基数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该问题,独木舟的波动跟梳子是一样的
• 行为经济学3:价格究竟会制造什么幻觉?
○ 1 价格机制失灵的三个特例
§ 价格机制是主流经济学的核心,价格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些关系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最优决策,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大多数情况,价格机制运转良好
§ 三个特例:价格为零(免费)、高价即优质、在商不言商(谈钱伤感情)
§ 价格失灵,不是为了反对价格机制,而是为了洞察人心。人们的动机和需求是多样的,不能简化为物质或金钱。
§ 发现众多的“自我”。我中有我,要想开董事会一样让每一个“我”,各抒己见,对每一个“我”都要有清晰的了解
○ 2 免费犹如失重
§ 供求关系会失灵,如包邮、满减优惠券会使需求增加
§ 免费会改变人们的购物心理,让你忘记不利方面,觉得免费是没有任何风险的,你不需要放弃或付出任何东西
§ 上帝送的礼物,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 思考:付费听得到,表面看花费了金钱,但学习效率高、重点突出、交流学习。免费在网上找资料,花费的时间、精力众多,以及因为养成的占小便宜的坏习惯,都不得不偿失的
§ 思考:面对双十一,要理性消费,时时谨记,断舍离。
○ 3 高价即高质
§ 相同品类的不同化妆品的价格影响判断的是你对自己皮肤的值得程度
§ 相同疗效的不同药品的价格影响判断的是你对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定价
§ “医疗偶尔能治愈,经常是缓解,永远是安慰”
§ “我们对大脑和身体的关联了解得越多,过去有一些黑白分明的看法就会变得越模糊”
□ 思考:灰度的人生。年轻时经常会斩钉截铁的说出要改变世界的梦想,对敌人和朋友也清晰的分明,对爱恨都有明显的分界;随着我们的成熟,我们会变得不那么确定,会越来越迷茫,会发现敌人可能会是更了解你的朋友,朋友有时是两面三刀的对手,爱和恨可能是一回事。
○ 4 千万别谈钱
§ 市场规范与社会规范,这是两套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区分场合使用。
§ 人是情境动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规则。按照《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我们在不同的情境,是按照不同的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能混为一谈
○ 5 思考
§ 将这个场景变成可以谈钱的。设置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收费模式,增设时间更长的班,这样阿姨们延长上班时间,可以得到加班费,父母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名正言顺的晚去接孩子
§ 在这个不该谈钱的场景别谈钱,谈感情。阿姨们要把不同按时被接回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告知父母;给按时回家的宝设置家庭奖并张贴出来,奖励这些家庭,让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这样的公开表扬,会让孩子和父母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为了拿到这个奖而努力改变自己
• 行为经济学4:人的行动为何不由本性决定?
○ 1 人性的弱点:冲动、懒惰、作弊,对应暴怒、懒惰、贪婪这三宗罪
§ 人的很多行为不是由本性决定,而是由情境决定的。我们无法预知自己在另一个情境或情感状态下的行动。即使我们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们也无法预知。
§ 不必纠缠于人性的善恶,要想改变人类的行为,就得更多地从情境中寻找线索。
○ 2 冲动:如何预防青少年发生驾驶事故
§ 改装汽车:在高速路上超速时,导航系统自动发出警告,车里播放的音乐从摇滚转化为舒缓的轻音乐,自动拨号给其家人等,可以使驾驶员冷静下来
○ 3 懒惰:让你的朋友们监督你
§ 博弈论:放弃自由,才能获得更多自由。要想更好地控制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引入外部约束
□ 戒烟半途而废:告知朋友,大家一起监督,共同劝阻,奖励监督你的朋友
□ 冲动购物:设置消费上限
○ 4 作弊:不断播放道德的声音
§ 唤醒人们大脑中的诚实,如数据结构作业上要写上“我承诺诚实作业,没有抄袭他人”
§ 涉及到非现金时,人们更容易作弊。一旦变成现金,冥冥之间,人们会觉得更严肃
○ 总结
§ “助推”:只要一点点改变,就能在不需要强制的情况下诱导人们自动调整他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他们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 思考:
§ 艾瑞里说,如果涉及到现金,人们在作弊时会更谨慎。这一观点是不是有局限性?在什么情况下,越是涉及现金,人们的行为反而更容易冲动、贪婪?
§ 当涉及到的金钱与自己没有关系时,人们会更谨慎;当涉及到的现金与自己有关且是自己的收入时。此时只是看到金钱的数量在增大,而还没有获得现金时,人们会觉得已经是囊中之物了,人们会很容易被金钱迷住,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如受贿时受到现金的情况,赌博时赢得现金的情况
• 行为经济学5: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
○ 1 给行为经济学找一条主线
§ 巴菲特说,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 要想做到特立独行,就需要极其强大的自我,极其另类的性格
§ 人很容易在过度自信和过度悲观之间徘徊
○ 2 人为什么会过度自信
§ 悲观现实主义认为,悲观的人看这个世界往往更为准确。但我们的人生需要乐观,尽管带有自欺欺人的性值
§ 博弈论中的一种解题思路叫“后向演绎法”(backward deduction):如果在一个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中,要想求出均衡解,先求出最后一次波及的解,再由后向前,依次倒推,知道推出第一次博弈的均衡解
□ 递归中的由前向后展开,由后向前计算
§ 后见之明:事后来看,我们会高估自己在事前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导致过度自信。你自动屏蔽以前做出的错误预测和错误判断,说出“我早就知道”“我早就说过”值类的事后诸葛亮的话
§ 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因为害怕“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观念和现实世界出现矛盾时,我们会觉得非常痛苦。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念,反而会强化自己原来的认知
§ 《先放一把火里》,这种过度的乐观会使得我们在决策时低估风险,盲目冲动,这就是“赢家的诅咒”
○ 3 人为什么会过度悲观
§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卡尼曼提出“前景理论”:与得到一百块钱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相比,失去一百块钱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要更大。即人们本能的害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 “禀赋效应”:我们会高估自己认为有所有权的那些东西的价值,即敝帚自珍
§ 过度悲观会让我们不敢尝试,害怕失败
○ 4 为什么凯恩斯说的是对的
§ 经济波动的起源,人的情绪是波动的,在一个时间里过度乐观,在另一个时间里过度悲观
§ 凯恩斯认为,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动物精神”
○ 思考:
□ 1 不能逆着群体的行动方向。顺势而为,随波逐流,是最省力、最有效率的办法
□ 2 不要总是待在人群里。群体的行为会出现无法预测的突然变化。你很难改变群体的行为
□ 3 站在人群之外,但保持和人群的联系。既能避免和人群分离后带来的各种麻烦,又不必被卷入洪流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