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孙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对某某事工有没有负担?看见就想做?看见了心里很难过,所以抵触不想去?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很快就想到了相似的几个问题,以及我很信赖的传道人给出的答案。
唐崇荣牧师在《给青年侍奉者的劝勉》中回答了,如何确定做全职传道人?他给出的答案是:我认为做全职传道人,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上帝的感动临到你,一直不断的感动,于是你就顺服圣灵的感动,做了全职传道人;第二种,上帝的感动临到你,一直不断的感动,但是你又不太想做,所以你就一直逃避,圣灵越是催逼,你越是逃避,于是圣灵的责备就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你觉得熬不下去,于是做了传道人;第三种,上帝的感动临到你,一直不断的感动,但是你又不太想做,所以你就一直逃避,圣灵越是催逼,你越是逃避,于是圣灵的责备就越来越大,但是你还是硬着心不做,于是上帝就使用一些特殊的环境,使你经历他,于是你就甘心放下自己,可能依然出于无奈,但是就是这样,你回应呼召,做了传道人。
唐牧师说,自己就是第三种,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第三种。
我认识的这几种情况都有。
我忘记姓名一位宣教士,但是给我印象极为深刻,他回答的问题,如何确定做一名宣教士?(狭义宣教士,一定是跨文化)
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你可以不做宣教士,那么你就不做。
我想了想,宣教士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我很敬重的一位爷爷,他在青岛是很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一辈传道人,也带领过我,我们这一辈都称呼他曹爷爷。他不是回答什么问题给我印象深刻,而是说的一句话:多祷告多有力量,少祷告少有力量,不祷告没有力量。
我回忆我的成长经历,就是这样的吧,我祷告越多,力量越多,祷告越少,力量越少。
综上,我就想了想我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
Q1 要确认什么是负担?或者说什么是对一些事情有感动?
答,感动与负担一定是持续的,而不是一时的。一时的感动叫激动,不是感动。
Q2 如何对一个事工有负担或者感动?
答:多祷告多有负担,少祷告少有负担,不祷告没有负担。
Q3 负担和感动怎么形成的呢?
两种情况,第一种目的性强,先从一时的激动开始,有了这个激动,你常常思想,常常祷告,于是就成了长久的负担和感动;第二种目的性弱,上帝有时候不知不觉就把你往这个方向带领,你在属灵道路上走着走着发现自己一直往这个方向走,于是在某一个时刻,你就为此开始祷告,于是更加清楚上帝的呼召。
所以来看,祷告都是必须的。
如果说心里难过,说明这方面的事情有一些负面因素,你能感到难过,说明你心里有这样一时的激动,并且你也是有爱心,对此有一时的负担,希望你无论如何不要轻视这些一时的负担,可以向上帝献上祷告,如果你认真对待上帝在你生命中每一个作为,认真对待上帝放在你面前每一个环境,我想上帝一定会给你指明前面的方向,当然也有可能是通过唐牧师所说的这几个步骤和可能性。因为等候耶和华的必不至羞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