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分钟对话练习
我们上周的15分钟角色扮演对话练习,你做了吗?来看看别人的分享吧。
爸妈和青春期孩子
妈妈:我们俩聊会儿天吧
孩子:聊什么
妈妈:聊聊你喜欢的衣服风格吧?
孩子:我的衣服怎么了,你是不喜欢我把袖子剪掉一块儿吗?
妈妈:没有啊,就是不明白,你自己又设计加工了一下,这样属于什么风格?
孩子:你为什么想了解啊。你又不会穿。
妈妈:要是像你现在这样的,我是穿不了的,人家会以为我们衣服刮破了。
孩子:我这是嘻哈风,我们艺术生有很多喜欢这种风格的
妈妈:女孩子也有喜欢这种风格的吗?
孩子:有啊,我们班XXX就很喜欢啊,我这个怎么改,还是她建议的。
妈妈:艺术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风格啊
孩子:也没有为什么了,就是觉得很酷啊
妈妈: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很酷的衣服,就是那种牛仔夹克。有人送了舅舅一件牛仔夹克,我觉得很酷,就跟舅舅借,但是他不肯,后来有一天我趁他不注意偷偷塞进书包了。到学校我就把它给换上了,大家都过来问,我就特别高兴,放学,又把它放回书包,进家门赶快偷偷塞到舅舅床上。因为舅舅一直没发现,我就一直这样偷偷穿了好多次。
孩子:啊,你居然还干过这种事啊,舅舅也太笨了,不然怎么会没有发现?
……
孩子现在跟我们的对话特别少。他现在高一,我们要求他都不怎么听,总是说我不理解他,我们跟他们不一样,说多了,还会被他嫌弃。也不知道他都在想什么?
通过一个礼拜的15分钟对话练习。我和他爸跟他分享了很多我们上学时候的“傻事”,他开始不怎么在意,后来会笑话我们,会发表他的看法。开始我们不明白,他老说的“我们跟他们不一样”都有些什么,现在知道了。他已经有些习惯的会过来聊天了,不是拿着手机自己玩儿。
有一天他爸跟他聊了下游戏,结果父子两个玩起来了。以前他爸看见他玩手机游戏就骂,没收手机什么的也没用,昨天父子两等吃放的时候,一起玩了一会,说停也就能停了。
回忆当年的老夫老妻
老婆:我们一起聊会儿天吧
老公:我一会儿还要写报告,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老婆: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老公:很累啊,没力气说话
老婆:行,不聊了,你就靠着沙发闭眼休息,我放首歌我们听听,也给你放松一下……
老公开始都不怎么反应,昨天还没等我选好,他先放了音乐,跟我说起他小时候和朋友模仿港台风的造型,说的高兴又拿了影集出来给我看。我们很久没有聊那么多了……
精神满足才能幸福
收到的反馈中,比较多的是:开始时候的尴尬,无法找到话题,对方不参与。但是,一旦开始,都会有些收获。要克服三个反馈较多的难点呢,其实把握一个要领就好——不要太过刻意。
不过,这个15分钟的角色对话,到底跟幸福创造力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才是今天的要点。我们就从对话练习的三个特别提示入手,来抽丝剥茧一下吧。
在15分钟角色对话练习中,我们的第一点特别提示——非事务性对话!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非事务性?因为事务性的对话,不是精神养分。
一对夫妻,每天聊的也不少,柴米油盐的,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个机缘下,追忆了回似水流年,提出分手了,理由是因为没有爱,没有自我空间,只有工作啊,挣钱啊,带孩子等等,已经忘了爱的感觉了。What?
我们总是提到各种关系中,沟通的重要性,但是也常有人质疑——沟通了也不能解决问题。Why?
因为精神满足,才有幸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第三层,情感和归属感的需求——第四层,尊重的需求——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向我们清晰说明了,精神满足对我们的重要性。
精神满足感不是物质满足感能替代的。可能有人说了,不对啊,我就是一买到漂亮包包,一买到漂亮衣服就很满足了。真是这样吗?你拥有了一款漂亮的包包,内心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是背着它被关注和赞美的感受;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我们所有的物质成功,实质上是为了获得精神满足的手段。
事务性的沟通,就是直接或间接的讨论着“物质性内容”的对话。
那到底什么是非事务性呢?回忆过去,说说梦想,聊一本书,聊一首歌……了解思想,感受情绪的对话。
对一个社会新闻的各抒己见,对一首歌曲的不同体会,对一个新知识的学习的思考,偶尔回忆曾经的傻气或者错误……它是一个不需要得出“结论”的对话。
如果你尝试了15分钟非事物性对话练习,就会发现,这样的对话和讨论事务怎么安排的对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即使有观点的不同,仍会带来精神愉悦感,而不是制造距离。
事务性对话,会因为有“到底选哪个方案”的所谓“结论”需求,要争出个结果。即使没有争执的进行了对话,最多也就是完成了一个任务。而不是精神交流。
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我们的第二点提示是——没话说,听音乐也可以。单纯的目视对方也可以……
为什么我们说,哪怕没有对话,听对方读本书,一起听首歌,相互对望也可以。没有对话,会没有交流感吧,有什么意义?
交流不一定都要靠说。这15分钟可以是“认识自己”——现在要跟对方进行15分钟对话,结果我不知道分享什么,为什么?面对他我真的除了商量事情,没什么可说了,为什么?我想说这个话题给她听,为什么?
除了有意识进行自我思考的人之外,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因大量的事务性对话,鲜少花时间进行自我了解和探索。而我们不难发现,能经常的,深度的进行自我思考的人,反而会更自信,幸福感也更强。
他原来不喜欢这样风格的歌啊,那他喜欢什么?这个话题原来他这么想,有意思。原来他有过这样的经历啊……要更充分的了解一个人,他的兴趣、爱好、经历、梦想等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方的行为,也更容易找到相处的节奏,方法,关系也更加和谐。
有人特别跟厨师说,你的那碗面里不放香菜。你因为被重视和照顾感动,就是聊天时无意提起,对方却记住了,是不是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看那些撩妹高手,不就是冷不丁用上了靓妹聊天时提到的某个故事。展现了自己细致对妹子用心的关注,没有刻意拉近,但是我们会觉得这就是“爱”。
我的老师近70岁,无论身在何处,每晚8点给他90岁的父亲电话报一个平安,两位老人都和善,从容,不惧死亡。
这15分钟,能带来自省,能聆听心声,这不是幸福吗?
你所扮演的正是你想要的
我们的第三点提示是——做到对话时所扮演的角色的最佳表现
到底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什么促进我们去创造幸福?得到我们想要的?满足对方想要的?
其实,对我们人生要经历的每个角色,和我们将遇到的那些角色,我们都有一些美好的标准,满足了那些美好标准的,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会带给我们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还会促进我们创造更多的美好。
剥洋葱般分析了15分钟对话与幸福创造力的关系。要想拥有幸福的创造力,首先要清楚,我们创造的是精神上的良好感受。其次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才能让我么的创造的,是我们需要的。第三,把自己内心认可的那个角色现实化,才会让我们更有创造的动力。
入门之后开始练级
难道做好这个15分钟对话练习,就一定有幸福创造力了吗?
这15分钟,只是一个入门动作。真正拥有幸福创造力,需要对自己进行一个重要的训练——积极心理的打造。
问:一个人为什么缺乏或者没有幸福的感知和创造力呢?
答:积极品质/积极心理缺失!
我们的15分钟对话练习,和之前提到“-S事件整理法”,就是打造“积极心理”,“积极品质”的练习。
借助这些练习,大家能感知,了解自己的积极心理处于什么段位。做练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收获积极心理价值的过程。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增强积极心理带来的精神满足体验,就必然会产生对积极心理提升的愿望,从而开始主动训练自己的积极心理,直到让积极心理习惯成自然的发挥作用,幸福创造力从此就在血液里流动了。
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对于积极心理的建立。又有什么方法呢,别急,我们课程to be continued……
持续彩蛋 【班长说说】每周日下午14:00-16:00,你需要一个问对问题的人,你需要一个玩“密室逃脱”的伙伴。我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