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时经常会参加学校里的一些劳动,这样的劳动有人称作勤工俭学,尽管或许这个称谓并不太准确,但对我来说的确有着锻炼的价值,一边学习,一边也初尝了劳动的艰辛。
有一次班主任领着我们去挖地,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薅锄和锄头,老师象征性地给大家分了一些任务。作为农村里的子弟,每个同学平时或多或少都帮家里人干过一些农活,所以对于挖地大家并不觉得陌生,反而有几分新鲜感。离开了校园,置身于田野之中,同学们如脱笼之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说有笑地抡起锄头就忙活开了。
那是一片沙地,原先种过花生,土壤并不算太硬,我抡起锄头一招一式地挖起来,倒也并不觉得太累,毕竟平时在家里我亲眼见过爷爷挖地。正当我挥汗如雨地干着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我意外发现班主任正浅笑嫣嫣地看着我,一边与另一位男教师说着什么。我不明就里,俨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一下绯红了脸。这时候班主任才笑着对我说,“其实你锄头不需要抡那么高的,多费力呀!”
我这时才想到自己挖地的动作的确是不够标准的,那样我的力气很快就将耗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从容不迫。没想到这不起眼的挖地也还蕴藏着一些学问呢!
如果说挖地对于大家只是牛刀小试,那么采摘茶叶就有些辛苦了。表面看来,这采茶不是手脚活吗?有什么辛苦可言呢?关键是老师下达了任务呢,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天要采摘20斤茶叶,否则会予以处罚。一天采摘20斤茶叶,对于小学生来说的确有些难度。关键是采摘的时候只能掐一些嫩芽,或摘两片叶子的对口叶,这个过程中不能有散叶,不能有老蒂,否则送到茶厂去是卖不到好价钱的。
那时候我家里就有茶园,每天早晨上学之前的空当儿,我们都会帮妈妈摘一个小时的茶叶。由于平时有过训练,学校里的规定自然难不倒我。站在茶树前,面对绿油油的新茶,我背着背篓,两手左右开弓,手指像弹钢琴般在茶圃上飞舞……。摘满了一篓茶叶,我便兴高采烈地拿到老师那里称秤,获知那个满意的斤两,我便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心中想着,早一点完成任务就好。
完不成任务会罚款,我后来才明白这是老师为了鼓励大家多摘茶叶而故意吓唬人的,少数不能完成任务的同学,也没有哪一个被罚款的。同学余大顺来自湖区,他之前从未摘过茶叶,他是一个懒懒散散的人,他的动作不疾不徐,他站在茶树前,手指一根根地钳着,倒不像是在摘茶,分明是在捉虫子。这样一天下来,男孩顶多摘两三斤茶叶。老师见了他,有些恨铁不成钢,老师说,“余大顺呀,你手脚快些不行吗?大家都像你这样,那可怎么行呢?你可要对得住两碗米饭呀!”然而余同学的手脚终究快不起来,两位老师只好帮着他摘。
中午吃饭一般都是在茶农家里吃的,这么多同学和老师聚在一起吃农家饭,那场面别有一番风味。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那地道的农家菜吃起来倒也香甜可口。那些淳朴的茶农总会拿出家里最好的菜肴,来招待我们这些上他们家帮忙的小客人,干鱼腊肉和一些特制的腌菜都是少不了的。随着一段时间在不同的茶农家里摘茶,我们歆享了不同的饭菜,也算是吃百家饭了。
那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在大畈村的一户农家摘茶,茶树上的茶叶稀稀拉拉,显然已被采摘过多次的,我和明亮几个同学摘了半天,也没摘上几斤茶叶,照这个样子下去,我们肯定不能完成学校里规定的任务了,我心里不禁暗暗着急。明亮看出了我的心事,我们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他偷偷对我说,“走,林子,我带你到另外一处茶园摘茶去,那儿是新茶,今年还没摘过,茶叶一定很厚(多)!”
我眼睛一亮,说,“那敢情好!可是你别弄错了,跑到别人家的茶园就不好了!”
“瞧你说的,你忘了我家也住大畈村了?放心吧,你随我来,错不了的!”明亮胸有成竹地说。
我终于不再犹豫,两个人猫着腰,悄悄离开了“大部队”,翻过一片山坳,消失在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视线里。明亮说的没错,那一处茶树上果然长满了成簇的嫩芽,有一指多长呢!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像是许多跳舞的精灵。明亮右掌对着一簇嫩芽平推过去,左掌将嫩芽往右掌里抚倒,右手只一揪,一大把茶叶就落入手掌心了。这样摘茶的效率极高,我如法炮制,只一刻工夫,我俩的茶篓便装满了!交秤的时候,别的同学很奇怪,他们没摘到几斤茶叶,而我和明亮却多出了一大截,真让人不可思议呢!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我心里暗暗得意。就这样,那一天当其他同学在为完成任务苦苦努力的时候,我和明亮却早已大功告成,鸣金收兵了。
一晃儿时在校劳动的事情已过去许多年了,但那些场景我至今回想起来却依然历历在目。与现在的孩子相比,参加那样的劳动让我们感到辛苦,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历练,那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