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正确的事情和容易的事情之间选择了容易的事情。我以前也是如此。
八年的创业经历,从一个人到四十多号人,一路披荆斩棘,招募人员,探索模式,升级打法。中间管理也从无到有,但是一路上管理与绩效的底层逻辑一直未来业务发展而妥协折中,选择了先回避矛盾,先发展业务。不能说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但是这一路下来已经积累了很多问题,比如员工的氛围都非常自私,毫无公司利益感,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既得的一亩三分地。很少有人会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公司如何才能做完成目标,仅仅是关注自己的业绩。
由于早期公司业务缩小,老板管理能力低下,公司的绩效底层逻辑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比如说老员工的业绩积累导致后面可以躺赚。(产品后面的维护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所以业绩与员工的当期付出已经关系不大)这种躺赚的逻辑有两大坏处: 第一,老员工后期没有冲劲,守住一亩三分地就足够,不需要太多新增。第二,对新员工的影响非常坏,老员工不需要努力但是拿到的却比自己多,这样对公司吸引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非常不利。第三,公司层面来说,公司旗下的员工没有持续的战斗动力和欲望,公司人老员工越多,越没有战斗力。
后面想要招聘更优秀的人的话,很容易出现工资倒挂,必然会导致员工薪酬管理混乱。
核心逻辑: 必须符合公司长期发展!
1,公司需要什么,就鼓励什么。比如公司缺乏新品,我们就把新品的开发和运营的底薪和提成提高,鼓励产出与吸引更优秀的人才。
2,薪资必须与工作的相关度,难易度挂钩。比如公司开发的难度比较大,那么开发的底薪可以高一点,产品后面的运营和产出与开发的工作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到一段时间后,这个产品的提成就不应该让开发继续享有。再比如,产品运营起来后,产品的销量与运营的日常工作相关度下降,以及难度下降,所以这个产品的提成应该逐年递减,然后没有。
3,激励员工应该两个纬度同时激励: 员工自身的业绩,公司的整体业绩。自己的业绩达成了,并且公司的业绩也达成了,这样才能得到奖励的最大值。
做正确的事情往往是比较难的,因为这可能会改变既得者的预期,所以需要坚定的决心。
这个逻辑其实是公司与员工共赢的逻辑,如果员工不能理解,说明其理解角度和高度都出了问题,对公司发展不会有很大的帮助,不能寄予厚望,未来贡献也有限。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在正确的底层逻辑基础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先进的机制下,一会有人相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