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Ray Dalio的 《Principle》和松浦弥太郎《100个基本》以后,也萌生了凝练打磨自己的生活原则(主要是日常习惯,例如早起),工作原则(主要是职场素质,例如凡事必有反馈),和心智原则(主要是心智和情绪应对,例如积极主动)。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一个人有了可靠正确的处事原则就好比一台电脑装上了可靠的软件一样。我想不管是一台电脑,还是一个人,“靠谱”二字恐怕是对其最高的评价了。我把积极主动列为最重要的心智原则,是想提醒我自己,这就是你软件系统的“杀毒软件”,任何时候有负面的颓唐的情绪上来了,都用这个软件查查杀杀,振作精神!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得选
“积极主动”被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排到了第一位,这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思考。什么意思?这个原则是其余原则和习惯的起点!
一个被广泛引用的例子二战时期的例子。这个人叫做弗兰克(心理学家),他曾被关进了纳粹的死亡营,遭遇了各种非人的折磨(家人全部被折磨死去,自己被当作细菌实验活体样本)。当大多数同胞都精神崩溃(觉得这就是命吧),相继受难过后,他最后坚强的活了下来,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他的命能那么硬?
他那个时候经常这样想:“哪怕生理的自由已经被剥夺,哪怕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被剥夺,但是有一点是别人永远无法剥夺的,那就是我对我外界这些刺激,我怎么想,我怎么看,我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想法,一个有一些阿Q的想法,对我的冲击是极大的,我以前甚至不知道,可又证据确凿: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的选。 -陈老侃
二战终于结束,弗兰克凭借顽强的心智走出了地狱。他在《意义的呼唤》一书里面这样这样写到: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
关注圈:一个人可能会关注很多方面,父母身体健康,子女的教育,个人的职业的成长、发展,到天气的变化,到世界的经济形势等等。可以说,我们关注的事非常多,换句话说也对,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事情也非常多,我们把这些圈起来,这些就构成了关注圈。
影响圈:有些事是你能影响到的,有些事是你影响不到的,你控制不了的。我们把你能控制,能影响那些事圈起来,那就是你的影响圈。
为什么关注圈和影响圈对我们的认知升级有重大意义呢。积极主动的人都会特别的在意,特别地聚焦于自己的影响圈,就是我能控制什么,然后我去采取行动,去控制,去做。消极被动的人更多的是停留在整个关注圈,他关心的事有那么那么多,结果一看,其中相当相当多的事他无能为力,他影响不到,他左右不了,所以他就会是一种特别无奈,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人就会有很多的牢骚,很多的抱怨,这是典型的消极被动。
李笑来有经典的 live with it (认了)的理论,这个朴素的原则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即“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索性不去解决”。对于那些我们无法影响的事情,既然影响力有限,也无法解决,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没什么产出,投入产出比是很不划算的。进一步思考的话,尝试了很长时间也没能解决的问题,或许放弃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有一句著名的话,是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写的一句祷文说的就是这两个圈圈的事情:
God,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请上帝赐予我宁静,让我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请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分清哪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
总结一下,积极主动是一种智慧的心态,因为你知道自己总是能做点什么和改变点什么,永远鼓励自己,鼓励别人,而拥有一颗serenity 来应对外界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很坦然,很淡定。为什么能淡定?因为你知道你总是能做点什么的,这是任何人都剥夺不走的,一旦知道这样的事情过后,一个人他怎么可能消沉下去呢?因为改变不改变,竟然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上呀,不在环境,也不在别人手上!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利。永远要记住,那个change maker 永远是自己!
we decide and we choose, and as we decide and choose so are our lives formed.
真正成熟的标志,也许就是从独立的做出积极心态选择开始,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转变!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这样一种天生的惰性倾向,就是把苦难和遭遇推卸给命运、基因、环境,然后在抱怨中臣服于困难。这样的“环境决定论”不仅对自己没有一点益处,反倒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心理学上有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的概念,拒绝负能量,拒绝宿命论,拒绝不作为,不是单纯的成功学口号,反到可能是扎实的成长方法论。
我能做点什么(意识起点)
如果积极主动是我的第一心智原则,我将会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打磨:
1)第一,察觉情绪,给自己最小化思考的时间。在对任何的事件和评论做出回应之前,不急着回应,问自己,我是不是现在有情绪在里面,如果抛开情绪,我能做出做好的决策可能是....... 这个最小化思考时间,也许在养成习惯过后,就变成无意识的了,就像我们睡前刷牙一样的动作,不会再耗费更多的意志力,但是这是一个起点。
2)第二,觉察消极语言绑架自己的心智,多用积极语句暗示。
语言是反映我们内心的直接写照,同时它也束缚着人类的心智。我们可以轻易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来察觉他的状态。比如消极被动的人特别愿意去说一些虚拟语气,一些假设句,比如说“如果我的老板脾气能更好一点,如果我的孩子能够更听话一点,如果我自己学历再高一点就好了,就怎么怎么样了。”我们经常可能会说:xx真的把我气疯了。言下之意,是他的责任,他控制了我的情绪。我们又悄悄把生气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其实那些都是别人的事,都是过去发生的事,那些不是我们能直接影响和控制的,那些都是的我们的关注圈,你的关注焦点在他不在己,就是把自己主动放到了被动的位置上。积极主动的人会说,我应该怎么怎么做,我还可以怎么怎么做,这是积极主动的状态,我能够影响到什么,我去做什么,这是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这个层面来看,远离那些整天喜欢自怨自艾习惯的人是明智的,他们早晚拖你下水。
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那块著名的墓志铭来结束今天的思考
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墓志铭: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但这看上去一样无法撼动。
As I grew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