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满足人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痛苦,人就总是在无聊跟痛苦之间徘徊不定地迈向坟墓,留下无尽的遗憾跟惆怅。在思维的催化下,头脑总是让你看到你想要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在此基础上庸人自扰认假成真!欲望就被无穷地放大,当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起你的欲望,那么痛苦就连绵不绝!
所谓抑郁症从心理层面来说,本质上是头脑思维对于生命活力(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Libido)的压制。当自己的欲望不能随心所欲地被满足,那么我就会误认为这个世界在与我为敌,我就开始放弃了自我的表达,自绝于这个世界,成为头脑的演员,成为生活的观众。意识疗法(TOC)自我心理疗愈体系,认为疗愈之道在于开始满足自己,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能力。
人们最大的误区在于认为满足自己就是取悦自己的头脑,追求好的情绪,放纵自己的欲望。那样只会制造更多的匮乏,满足对应于匮乏,匮乏源自于头脑,当你开始看清头脑的匮乏,当你免于匮乏满足就回归了,当你开始满足自己,你就开始变得丰盛,不再执着于情绪思维跟欲望,你就开始与灵魂合为一体,自我才能够得以滋养得以成长。在灵魂的指引下才能寻找到幸福美好的明天。
人们面对如火的欲望的时候,往往会被欲望所牵制,从而做出无意识的举动跟决定,踏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通常认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头脑总是试图压制欲望,这也是头脑处理问题的三个方式之一(压制抗拒跟逃避)欲望就会潜伏在你的潜意识层面,欲望就被催化得更加炽热,不断积蓄更大的能量伺机而动。
当欲望爆发的时候,你就被欲望所牵制,心身就处于分裂状态,无论是心理分裂,人格分裂,或者是精神分裂,都是心身不统一的体现,都是求而不得的状态,都是头脑解决欲望失败后的产物,是那些被你曾经打压的最真实的自己,以另外一种极端的形式出现在你的生命当中。
打压欲望就是打压自我!打压欲望就是头脑将一些正常的事情当成不正常的状态应对的结果,比如在现实生活当中,作为家长可能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当在电视里或者是媒体上出现一个稍微暴露的镜头的时候,父母会赶紧换台或者是捂住孩子的眼睛,尽量让他们不去接触!
克制欲望,排斥欲望,欲望虽然暂时的被压制进了潜意识层面,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加深孩子对欲望的憧憬跟猎奇心理,得不到满足的欲望就成为了生理上跟心理上的永动机,时机成熟可能会纵欲过度,对心身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儒家孟子提到食色性也,同时孟子对于欲望的观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孟子提倡集义到自然不动,家长也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告诉孩子男女之间的心理情感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把正常的事情当成正常的事情看待就好了,而不需要通过头脑将它变成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就像意识疗法(TOC)提到的那样:当一个人想要克制欲望,最后性的暗示无处不在,一个人想要排斥女人,结果满脑子挥之不去的都是女人的身影。
要知道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心理学上的“危险期”。性意识的觉醒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震荡,生理的迅猛发育,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忽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当人处在生理成熟期的时候,对性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也是青春期男孩所经常遇到的问题,也让他们头痛苦恼的问题,时机成熟在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去实现这种欲望,然后又一次一次的内疚。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挣扎跟痛苦。
如果任凭欲望的泛滥,会给身体上造成很大的损伤。而有人因为这个而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那就刻意去压制自己的欲望。被压制的东西迟早会进入你的潜意识。在意识疗法里面也提到,所有的痛苦都是潜意识层面,未被满足的欲望。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它不存在好坏,不存在对错,不存在善恶。纯粹的欲望是人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原动力。在东方的儒教里面,也提到食色性也,这也是对人欲望的一种认同。
那么欲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贬义词,变成什么色欲,贪欲,控制欲好像都是一种不好的词。这是欲望掺杂了其他的东西所导致的。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那样,金子本来就是好的东西。但当你把金屑放到你的眼,那么你就昏天暗地,连眼睛都睁不开了,也就是欲望跟思维结合的时候才不好,这就是意识疗法(TOC)认为健康人格三要素之一的自律!
自律不是通过头脑压制欲望,自律是为了避免欲望跟你的头脑里的思维结合催化。欲望跟头脑思维接触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被欲望牵制,生出无穷无尽的念头,然后身随念动。打个比方,今天有人说炒楼赚钱,你就跟他炒楼,明天说炒股赚钱,你跟他炒股。结果把自己赔得一干二净,这就是被欲望牵制住了。
自律,共情,以及轻而易举获得幸福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父母应该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律能力。当一个孩子被欲望所牵制的时候,往往是最真情的流露,他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说想要吃糖,他就会表达对糖的喜爱!
当父母如果无限满足于他的要求的时候,他就会被糖所能获得的幸福感也会慢慢降低。如果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他就是一个很难获得幸福的人。而延迟这种满足感,比如说你跟孩子达成一个共识,让他去做某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才给他们糖作为一个奖励的话,这会极大延迟他们对这种欲望的满足感,让他们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为什么在做这件事情,这就是意识的状态。而这也是培养自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生而为人需要学会的方法,否则意识就会沦落到动物的层面,任凭欲望主宰,如何延迟欲望获得自律的方法参详以下专栏:
在生活当中你会发现人们变得越来越快,在欲望的牵制下,在不安的趋势下,人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我们停不下自己的脚步。就像狂风中的落叶,随风飘零。曾经看到有一段文字:“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间。”诚如斯言,静候一株花的开放,时间会给予你满乾坤的清香。
印第安人有一句古谚:“别走得太快,等一等你落下的灵魂。”诚然,放慢脚步,带上你的灵魂上路,你才能更好地体味世间百态,感受生活的纯粹,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苦苦追寻的人生的某些东西,在那刹那已经得到了。在滚滚红尘中。我们何不给奔忙的灵魂来一次休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麻木。我不禁想问:“匆匆行走的人,可曾记得等等你的魂灵?”那群失了魂灵的人逐渐对生活无感,成为欲望的傀儡,他们不肯放慢脚步等待时间,同样,时间还给他们的是无味单调的生活。于是,有人绝望,有人自杀失去了灵魂,便失去了对生活滋味的感受,失去了那丰富绚丽的世界。
意识疗法认为面对心中如火的欲望,坦然面对就好了,守住自己的内心就好了,不被欲望所牵制就好了,延迟对欲望的满足感,这就是自律的能力,欲望并不是前来摧毁你的,欲望恰恰是前来成就你自己,完善你自己,实现你自己,生活亦然。生命也是这样,你只活在你的感知当中,活在你与生命中所有事物因缘际会相遇的那一刹那,生命既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只是在当下。在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通过自律抵达觉知,欲望就成了是实现自我的桥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