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01
管理学的目标vs心理学的目标
前者强调目标拆解,任务分配,后者更像是一份具体的行动指南,给复杂问题解决设定框架和路径。
什么样的目标才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一)能否帮助我达成目的?
一是目标比较模糊。我说到什么、做到什么,就算完成目标?例如“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我能说出:我有一个想法在说我不行,另一个想法会怎么说,就算完成目标。”
二是目标太遥远了。例如“养成……习惯”不行,很难检验,可以“一周有4天可以在7点前起床”。
三是肯定性目标,而非否定性目标。“再不赖床”可能这辈子也没法验证,说不定明天就赖床了。反而导致放弃。
(二)我愿意放弃什么
布里丹之驴的纠结,要做出决策,我先往一个方向走,我就放弃另一边。例如“我想活得轻松一些,我愿意为此降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要求”。
看见目标,而非具体路径。例如“减肥”只是路径,目标是更自信?更健康?不能把路径误认为目标。
(三)个人是否可以掌控
“改善亲子关系”不是一个人能掌控的;我的成绩要考好,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决定的。但我能决定的是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长。
(四)聚焦过程与体验,不用结果评判一切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个体层面上,体验是贯穿始终,我们唯一能掌控的目标。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把自己变成工具。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关于“我愿意为此放弃什么”。
其他的部分之前在很多课程里都有听到,但是这一块很现实,反而也很治愈,就是我要接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想要自己更专业,那就是要比常人多牺牲些娱乐玩闹的时间,承担思考费脑的修炼。我想要自己更健康更长寿,就要减少躺平的时间,牺牲一些口腹之欲的享受。
有舍才有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