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学习了曲老师的讲座,内容高屋建瓴,使我茅塞顿开,许多大家和名家关于教育的论述深深启迪了我。
曲老师文中提到让学生成为主角引发我的思考,课堂内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以学定教,学生才能有学有所获;课堂外也应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顺势而导,孩子才能拔节而长。
那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也是我们教育界的共识,所以课堂上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想起了参加“真语文”活动听过的张赛琴老师的二年级作文课《老师的包包》,老师一上课,什么也不说,就是背着一个包包在教室里晃悠,却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观察,自然就会有语言。
其次,学习内容方面应该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点,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张赛琴老师的快乐大作文始终体现着 “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活动”的思想方法。其丰富生动的课程训练内容都是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诸如吃饭、睡觉、上课、打球、看电视、上电脑、交朋友、做作业、等等。也就是说,学生是在日常生活中轻轻松松地学会“摄取生活材料”的。这样的内容孩子怎么会不感兴趣?
再次,课堂应为学堂,课程应为学程,课堂教学中不应关注老师教授知识的思维层次,而是关注孩子学习的思维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张赛琴老师的课堂教学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跟着学生的学情走,学生碰到困难时就拉一把,学生选择了糖果就说糖果,选择了文具盒就说文具盒,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角,随学生而走才会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之余又真正让学生有所提高。这样的课堂就是曲老师所提到的课堂,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怎么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呢?要用制作华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小组合作讨论的热火朝天,学生还可以随便下位子,可以到讲台上代表老师讲解知识,课堂好像是游乐场,学生学的兴高采烈,其实效率并不高。这就是当下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如说更像是作秀表演,课堂不是讲给孩子的,而是讲给听课的老师听的。
此外,培养兴趣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单在课堂上设计几个好玩的活动,学习的兴趣需要在外部营造好学乐学的环境,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求学生生龙活虎有生命,课下却要求学生这不能动那不能动,这不能多说那不能说,要死气沉沉,而忽略了儿童的天性,孩子一到学校就不高兴,那他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呢?还有回到家中,被家长逼着不是上各式各样所谓的兴趣班,就是做上两个小时的枯燥的家庭作业。孩子已经对学习讨厌极了,又怎会到了课堂上好学乐学呢?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考虑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尽力为孩子们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动手。比如,我们清照小学把一部分图书放在教学楼的走廊和门厅里,还专门设置了小椅子,墙壁上除了有名人的智慧名言,还有艺术组的老师们自己设计的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精美的图画,置身其中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每年虽然不可避免会丢失和损坏一部分书籍,但也比这些书天天躺在图书馆里的架子上睡大觉强百倍,阅读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会启发学生思考,这种兴趣会由内而外的产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只会更长久。
还有学生放学回到家里,我们也大有可为,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把家庭和学校紧密对接,微信平台强大实用。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班就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每日一首诗词活动,动员家长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家长要帮助孩子把背诵的诗词用手机录下来发到群上,一些有心的家长就在参与活动中和自己的孩子比赛背诗词,这样家长们为了多陪伴孩子,就推掉了许多晚上的应酬,不仅拉近了和孩子的感情,也增进了夫妻之间和老人之间的感情,家庭和睦了,又反过来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是极有好处的,至今我们已经坚持了三个学期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热情现在一直不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真正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课程和教法,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相长之中实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不断成就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