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早去上图听一个讲座,朋友约的我。听完讲座一起去吃了午饭。
这位朋友,可算是来上海后认识的人里关系最好的。
大学住的四室一厅的公寓,二人一室,八人一套,她是flatmate.
是个超极无聊的讲座,两个人都如坐针毡。出来后,各自吐槽了一番。
但一边又觉得无所谓,因为重点不是讲座,就是找个机会出来,一起聚聚。
她有两个儿子,我有一个女儿。周末趁机甩给终于在家的爸爸,出来透口气。
每次,见面也好,不见面也罢,觉得有很多要和她分享的事。或者人。
但最近连着聚了三次,忽然都觉得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我当初的室友,毕业后原在上海最好的高中里任教,没几年辞职去读博士。
后来去英国交流,回来后不知怎么就去了西藏画唐卡。最后嫁给了教她画唐卡的老师,生了一个藏族儿子。
这也便罢了,读博这么多年没有毕业,到最后,这个博士,她竟也不要了。
前一阵看见她回上海,然后又回西藏去了。
我于是随口问:她怎么也不约我们一起吃顿饭什么的。。。
朋友说,你不觉得,她现在可能不想见我们吗?我想不明白她为什么竟要走到这一步。她原本可以过得很好的。
我有点懵:她现在这样是不好吗?我只是觉得她没把博士读完太可惜了。
朋友瞥了我一眼,仿佛说:这还用说吗?
——对于好和不好,我竟没什么概念。
我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留在上海才算好吗?拿个编制才算好吗?
我的室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原生家庭,她的第一段婚姻,还遭遇了家暴。
所以我真心觉得,现在她至少逃离了原生家庭,又重建了家庭,她自己觉得很幸福,便也没什么不好的。
然后,不由自主地心虚:大概,可能,我在她眼里,也是不好的?
我们还有一个室友,住在莘庄那头。
我说,同在上海,竟有十多年没见,上周我约她吃了个饭。
朋友说:我也想不通她怎么那么能忍,她是真正的丧偶式育儿,她居然二胎。我也是看不懂。
我又无语:她挺好的,家里有个常驻的保姆,管所有家务还帮着带娃,还有个钟点保姆负责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养尊处优的,不要太开心。。。
东拉西扯聊了一阵,午饭之后就散了。
告别之后,一个人沿着武康路上走回上图去搭地铁。
来之前觉得有很多有趣的事想跟她分享,但到头来竟一句也没有说。
仿佛最近几次都是这样。找不到时机,也没有氛围。
为什么说不出口了呢?大概觉得她不会感兴趣,或者说出来后会被BS。
明明之前无话不谈的朋友,怎么竟到了要相对无言的地步呢?
又想起《千与千寻》的最后。几乎是同经生死之后,白龙带着千寻走出那个地界,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
当时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不一起走呢?不是应该永远在一起吗。。。
可是,这个世界上,大约孤独才是常态。
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只是,也只能是自己走完。
父母,爱人,孩子,朋友,等等等等,都只是暂时陪你走过一段吧。。。
走着,走着,就散了。。。
没有血缘关系的,大约是散得最容易的。
前两天听到朴树唱《送别》,惆怅到哽咽。
但我永远记得N年前他唱《那些花儿》。那些曾经开在生命里的花儿,去哪里了呢?它们随风飘走,散落在天涯。
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