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我们仨》

读《我们仨》

作者: 某绿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22:18 被阅读0次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一个单纯温暖的学者家庭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

    总是有人说在不同时期读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不知道我何时会再读《我们仨》,但是现在的我读这本书,读到的看到的品尝到的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滋味,是日常的感觉,是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普通家庭的感觉,也会有坎坎坷坷,也会有生活琐事,也会有有趣故事,也会有种种种种……但或许是因为有了陪伴,总让人感到平实温暖,那种想用生活和家常来做形容词的感觉。

    整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杨绛先生的梦,更像是一个引子。主体部分主要是后两部分,写了“我们仨”快要失散的那段时间的事情,以及后来杨绛先生回忆与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瑷多年来生活的故事。

    我在看第二部分的时候,杨绛先生写爸爸出门开会,最后和女儿找到他在古驿道,于是一直在岸上的客栈陪伴爸爸。一人在船上一人在岸上,他不能上岸,她不能久留。但是却一直这样陪伴着,走过许多水流。女儿那时还要牵挂工作的事,不能常来看望爸爸,后来因病住院,“我们仨”更是难以相聚。女儿住院以后,妈妈每天都会梦见她,她的生活,她的现状,发生了什么事,一些琐碎的,一些谈话,都很是真切。也会讲这些当做真正发生的事讲给爸爸,每日的日常,不过是我们仨的故事。不过是真是假亦不明了罢了。

    直到妈妈梦到女儿来到古驿道,直到爸爸看见女儿来探望,直到女儿笑着与他们告别,直到那天梦里妈妈再没有看见女儿的身影……圆圆走了,圆圆回家去了。

    后来,妈妈还是这样陪着爸爸,一天一天的,陪伴,直到再找不到他,直到一直一直寻找他。

    我看的时候觉得很恍惚。对于这样的描写,尤其是那些梦,很怀疑它们的真实性。然而我现在在写的时候也没有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我对于他们的故事不甚了解,对于钱钟书先生最后的这一经历也是疑惑重重,对于古驿道同是。(在之后查阅资料后也许会更明了,也会有所补充)

    可以感受到的是沉沉的。沉沉的生活,沉沉的脚步,沉沉的挂念,沉沉的路,沉沉的梦境和那些只言片语……

    我更喜欢回忆往事的部分,从夫妇俩年轻在外求学一直到我们仨最后的分别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故事,他们的生活。

    书里写,“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无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这便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吧。对于与人共度生活的一种态度,是温润的颜色,而非繁杂跳跃。

    “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人际交往始终是个难题,但先生的做法是做好自己,不随便交朋友,能懂得自己的人自然成为朋友,谈不到一起去的也没必要多交谈。这看上去与当今社会强调的社交很不和谐,但我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哪怕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结交朋友,而这里所说的朋友并非是随便的朋友,而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的谈的来的朋友。由此看来社交的真正意义又是如何呢?

    我读先生在国外求学的那段时间,同是大学里求学,先生的选择的确值得学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先生选择读书,好读书,好读书。而反观自己,时常想着走南闯北的到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实在惭愧。要静下来读书,也是一种品质吧,或是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的忠诚。因为热爱,所以一人的阅读从来不感空落,反而是无比的丰盈。

    先生背诗的时候有说,“妥帖的字有粘性,难以忘记。”这也可看做是读书至多而开出的一朵可爱的小花来了呢。

    还有一些事情,一些书里读到很有感触的话,现在也不大想的起来,这一次写的读书感想很是不好。或许是方式的问题,读书时有感且记,读后何感且记,写时回忆,最有印象的自然要记。下一次的小文可以换换方式吧。

    总之,这是一本很喜欢的书,很喜欢的人,很喜欢的生活。

    希望你也能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nc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