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没有分文理科,那时儿子的成绩在班级稳定在前十名之内。高二分文理科时,老师建议儿子学文科。我征求儿子意见,他说自己虽然文科比较强,但更喜欢学物理。因为对喜欢的坚持,他被分进了理科班。
儿子初中时经常参加各种物理竞赛,获得过市级的一、二等奖。进入高中,又遇上一位他喜欢的张老师。张老师年纪不大,是我认知中名副其实的美女。她任课班级的物理成绩,在年组几个班的排名中,始终是前两位。有超棒的业务能力,再有高颜值加持,张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儿子在张老师任教的三年中,物理成绩始终突出。模拟考时有一次接近满分,我见到这位老师向她表示感谢,她很诚恳地说,我只是引导一下,还是他自己肯用功。
其它几科老师,也都非常优秀,儿子的成长进步我能真切地看到。高中这三年,是向理想高校做冲刺的阶段。很幸运儿子进了以人为本的辽宁省实验中学,不千篇一律,科学的引导,灵活的教学,给了儿子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高三下半学期,临近高考阶段,儿子基本不去学校,自己在家学习。穿着宽松衣服,感觉热了,随时去卫生间冲个澡,吃得香,睡得好,保持精力旺盛。
各科老师在学校里候着,每个同学有什么疑难问题,随时可以去学校找老师释疑解惑。这半年,儿子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哪一项不足,就在哪方面多用点时间,有的放矢地学,效率很高。
这种不唯形式,只看效果的方法,对儿子十分有益。高考时,儿子的五科平均分数为132分,没有拉后腿的科目。
一所好学校,对人的一生影响意义深远。在省实验,儿子接触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同学,眼界打开,世界更广阔了。他去要好的同学家,看人家的客厅比自己家的房子还要大;出入拿着通行证,有武警在大门前站岗。夏天有露天的游泳池,同学带着他,到那里去游泳。这一切,都是他以前不曾知道的,也算长了见识。高二时,有一天儿子坐在他爸的车上,司机不在,他居然很熟练地开起就走,吓得我们直接喊停。他跟着同学,不自觉就学会了开车。当然,儿子会开也没有上道,直到满十八周岁,拿了本之后。
儿子和我感慨地说,以前听人说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不爱学习,但在省实验中学,他看到的根本不是这样一回事。他的同学中工农家庭背景的占很小的比例,在领导岗位和做商人的,倒是很多。这些孩子很努力,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志向。
儿子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与他们见识上的差距。从小他就听我们说过,我们没有社会关系的资本,爷爷奶奶是农民,父母也是普通的工薪一族,所能提供给他的,就是尽我们的努力,保证在他未成年时生活无忧。至于长大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儿子是个心事很重的孩子,从小就担忧长大了没钱买鸡吃,我们这些话想必他是听进去了。小学二年级时,他看到了郑板桥写的一段话,就把它抄在一张硬纸片上,摆上了他的小书桌。“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直到上高中住校了,他才拿走这张纸片。上面这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好像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