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 Emily杨承节 第11次打卡
前天与“情书与云朵”聊天,他在结束的时候说“哦,对了。你有小孩了啊。《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不知你看过没有,强烈.推荐。对孩子也有好处”。
会跟“情书和云朵”互加微信好友来聊天,是因为他在群里打卡,我看过后@了他,说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情书与云朵 后来是怎么处理的,那个女工服软了吗?回去工作了吧?这样的打卡当然是情感的自我流露,文字很真诚!但因为自己也是个在流水线上讨生活的女工,就十分反感你在前半部分表现出来的自以为是,居然自我优越感强这么强烈!读到后半部分,显然的,在不熟悉,不擅长,想得而得不到的领域,你又是那么谦卑,“向上之心”如此强烈,却又要感叹和赞叹。这位同学,你这次的打卡,果断收藏了,会经常看看它。谢谢你如此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受教了。
”他于是回复我:
“@Emily杨承节 想了半天,我不知该说什么。两个字,谢谢!是谢谢你的理解,我的用心良苦,你可能也读出来了。期望以后多交流。”
结果,我们真的就“多交流了”!
昨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群里我一直潜水,看到“情书与云朵”的打卡就跳脚了?
而想到“情书与云朵”极力推荐的书名《和时间做朋友》时,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罗胖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想起了他在过去很久的一期节目中的一段话“第一,要保持好奇心,不做傻x,不被人忽悠;第二,多赚钱,多正当地赚钱,给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条件;第三,帮助朋友,在朋友中获得尊重;第四,做具体的事”!
我竟然想起这个来了!与“情书与云朵”的思维碰撞,结果竟然是:我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在罗振宇《罗辑思维》的一期视频节目中听过的一段话!
我忍不住去对比,我有没有在生活中去践行这“四”句话?
我也一直思索,为什么在第二次看到“情书与云朵”在群里打卡,说工人们蠢的时候,我会按捺不住要做出回击的反应和举动!实话说,真的是因为“情书与云朵”眼中看见的工人,只是形形色色的工人中的一类,而且是最不好的那一类,而我看到的和知道的,是完全不同于他的,既然我实际最了解的是形形色色的工人们,和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精彩,为什么我写作的定位不是“记录有想法的工人如何奋斗,如何生活”呢?我该试着做这件事,在写作输出的时候,做这个主题的尝试啊!
附:第一次与“情书与云朵”对掐:
“@情叔与云朵。 看到你提到一线工人:“也许就喜欢这样的生活”,伤心的节奏!我是流水线的女工,我知道所有流水线上的工人有多么讨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活在底层,光就被遮住了!而阶层固化似乎要成趋势了,想逃!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自己怕是跳不出来了,但孩子却还有无限可能。所以,把11岁的孩子往这个社交核心课程里带,往其他课程里带。

今天打卡来记录怎么与“情书与云朵”由思维碰撞成为了聊嗨了的朋友,以及认识了这个朋友,我自己疑似找到了定位,确定了最近一次周更写作输出的主题,真好呀!
网友评论